试题情境立意彰显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
试题情境关注了诸如家电下乡、改革开放、民族精神、民主政治、三农问题、东中西协调发展等时政热点,通过不同的设问教好地突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政治文明不断进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立意,突出了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
选择题使用等值组合形式利于高考选拔
选择题着重使用了两项的等值组合形式,加大了知识考查的范围,增加了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强度和难度,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以实现高考选拔的要求。
非选择题设问突出问题中心和能力立意
非选择题在要求运用的知识上都采用的是限制性设问,而且都有具体指向的角色和事件,并且在题型上都很明确,这要求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并运用限定的知识去进行演绎。
知识考查范围主干化、迁移化、系统化
试题考查的知识如生产和消费、消费者权益、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发展观点、意识反作用、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政策、外交政策、消费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宗旨、群众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产业结构、整体和部分等,都是主干知识。哲学部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近两年的趋势了。非选择题部分对学生系统化掌握知识,尤其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试题学科交叉渗透趋势加强综合化明显
38题是学科内综合,第(3)问需要综合运用政治和经济知识进行解读;39题是跨学科综合,其中第(6)问需要地理知识作为背景进行经济学解读,第(7)问则需要历史知识为背景进行哲学解读。学科交叉渗透趋势加强,对能力要求较高。
试题结构分值比例稳中有变更加科学化
选择题部分共12小题,经济、哲学、政治各4小题,各16分。非选择题部分,共6问。其中经济3小问,共22分;哲学2小问共20分;政治1问共12分。经济、哲学、政治分值比例为38:36:24,这与高中课程课时设置基本吻合,更加科学化。
时政热点:留守儿童之死与政府承诺之轻
时政热点:市长坠楼与被查到底有无关系
时政热点: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组织制度保障
时政热点:科级干部借债14亿,凭什么就那么轻松?
时政热点:破解改革“痛点”需干部打通“任督二脉”
时政热点:切实推进关键之年的重点改革
时政热点:立法规定发薪时间体现制度善意
时政热点:“城市看海”与政绩观
时政热点:“给领导记一笔”别成了“被领导记一笔”
时政热点:处置“官员博导”应“两条腿走路”
时政热点:彰显法治政府的胸襟和自信
时政热点:官员瞒报个人有关事项的风险正在加大
时政热点:政府“兜底儿”扶贫才能增进公共福祉
时政热点:防“四气”,纪检干部须增四种意识
时政热点:端午节点早提醒 节日腐败早预防
时政热点:治理奇葩证明勿忘治理其生成机制
时政热点:政府摊派买土鸡的办法靠谱吗?
时政热点:预防“节日腐败”还需猛药医
时政热点:“暖胃”书记“两天啥都招了”错在哪里
时政热点:对“钓鱼执法”应立法喝止
时政热点:局长的“打击报复”让谁“很受伤”?
时政热点:建构责任导向 治理“为官不为”
时政热点:官员“雷语”频出根源在理想信念缺失
时政热点:清理“红顶中介”关键在管住权力
时政热点:局长殴打女员工用的是拳头还是权力?
时政热点:让行政审判远离地方干预
时政热点:官员“跑路”是“官商不分”惹的祸
时政热点:政府完成“约束性”指标要雷打不动
时政热点:给中纪委的“随手拍”点赞
时政热点:公车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组合拳”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