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设生态文明应遵循一条规律、创新一种发展模式、创建一种新的社会氛围或文化。一条规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必须遵循生态规律,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既是我们发展的原则,也是发展的目标;创新一种发展模式,就是在生态规律指导下建立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及技术模式;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文明”的高度,生态文明还是一种重视生态环境的意识、价值观乃至文化,这是确保遵循生态规律和创新发展模式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氛围,所以,******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载体示例]
1.从第二届中国东西互动发展论坛上获悉,中国土地、水资源短缺,能源安全存在隐患,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库布其沙漠的治理。
3.洪水不仅是灾害,更是资源。
4.我国节能减排存在七大突出矛盾和问题。
5.节能减排呼唤全民行动。
6.绿色“GDP”。
【理论分析】
〖经济常识〗
1、资源具有有限性。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
2、企业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的经济组织,资源消耗高,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商品。
3、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加强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于市场调节自身具有局限性,没有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难于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国家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全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国家要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环保科技进步,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能源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提高生产活动的循环化、生态化水平。
6、企业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消费者(国家)要树立(倡导)科学的消费观,(要提高全民族的节约意识,)坚持(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坚持(倡导)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
〖哲学常识〗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强调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全面的看问题。发展不应只看GDP单一增长,还要看资源、环境。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好与快的关系、利与弊、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与速度的关系。
4、自然界具有客观性。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按客观规律办事。
6、循环经济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观点。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7、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作用。科学发展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8、生态价值观、正确政绩观是正确价值观,对科学发展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政治常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宗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是对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负责的重要体现。
2、全面履行国家职能。经济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经济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具体内容有: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计划、方针、政策、目标、方案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兴办各种公共工程,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资源问题也是环境问题);文化职能: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强化节约意识,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代表先进文化;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是对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负责,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典型题例】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面对洪水,原来的观点是让它入海为安,尽量排走。但是,随着近十余年来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对洪水防御的新要求,“洪水资源利用”一词被明确地提了出来。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两个方面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变化无常的
C.客观事物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D
全球90%以上的节能灯在我国生产,但我国居民节能灯的使用率却不到20%。回答2-3题。
2.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节能灯接受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价格过高。这说明( )
A.需求制约价格
B.价格是销售的决定性因素
C.普及节能产品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D.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要降低其产品价值
答案:C
3.有关数据表明,如果我国所有家庭都将白炽灯替换为节能灯,那么全国仅家庭照明一项年节电总量,接近三峡水库的年发电量。可谓“一人节约为小家,众人节约为大家,人人节约为国家。”可见( )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具有统一性
B.实现个人利益是实现集体利益的前提
C.实现个人利益就能使集体利益得到保障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答案:A
张家口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这里风大天寒,不利于作物生长,张家口人却由此找到了一条科学的农村振兴之路:气温低就发展“错季蔬菜”、特色杂粮杂果;冬天雪大就搞滑雪场,坝上高原适合长草,正好利用草场养牛养羊,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也不再是个难事。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52元,同比增长27%。回答4-5题。
4.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该市农村经济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B.产业化经营
C.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D.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答案:A
5. 该市农村经济的繁荣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不变应万变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劣势变优势
C.坚持抓重点,实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答案:B
二、 非选择题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加大力度、迎难而上,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由于“减排”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有时甚至会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没有政府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的强力推进,难于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要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全体城乡居民)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1)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的依据。
(2)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要发挥法律手段的推进作用,简述应如何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3)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的合理性。
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试题分析2014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测试题
2014八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14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题答案2014
人教版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测试卷
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2014
14年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试卷
2014初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2014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卷答案
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4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试题答案
2014初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题
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卷答案2014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
2014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测试卷答案
2014八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八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14年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014
2014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卷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测试卷2014
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