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项选择
例1、公民的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它包括:
A.肖像权
B.姓名权
C.选举权
D.荣誉权
分析:这道多项选择题属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类型选择题。要求学生们掌握人格尊严的几种表现,A、B、D都是表现之一;C属于政治权利,在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公民的政治权利更不容侵犯,但二者并非一回事,一个属于人身自由权利,一个属于政治权利。一个人可能暂时失去了人身自由权,但他仍有政治权,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答案:A、B、D
二、材料分析
例2、15岁的丽丽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上有个小抽屉,一把小锁就可以将自己的小秘密锁在里面。这天放学后,丽丽突然发现自己书桌抽屉上的锁被妈妈砸开了,当她质问妈妈时,妈妈轻松地说:"我想看看你的抽屉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丽丽听完后又气又恼。
请回答:
①妈妈的做法合法吗?属于什么行为
②我国法律对这种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③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该以什么方式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④做为公民应该如何去做才不违法?
答案:
①妈妈做法是违法行为,属于违反公民隐私权行为。
②隐私权就是公民隐瞒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揭露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③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不应以砸锁的方式来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而应采取其他方式来了解。如双方以朋友方式谈心,父母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当年的经历唤起子女的共鸣,或找了解子女的朋友、同学等方式,但要注意,不能涉及他人的隐私。暴露他人隐私,即使是父母,也属于违法行为。
④作为公民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树立高尚道德品质,自觉维护自身和他人的隐私。
分析:这是一道材料题,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发生过的一则侵害公民隐私权的事件,在当今中学生家长中,具有典型性。公民的隐私权,不仅仅指成年公民有隐私权,未成年公民同样有隐私权,特别是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何履行监护职责,是当今家长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未成年人要求享有隐私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台湾在美游说和中美的关系
时政热点:领导干部要学会“网上走基层”
2016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总结
别让“42秒视频”流于口水
时政热点:干部要练就善听网络民意的“顺风耳”
2016年4月第3周时政汇总(04/11-04/17)
时政热点:遏制“微腐败”还需唤醒纪律意识
2016年4月第4周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2015年高考政治国家机构知识点总结
比限流更重要的是找回南锣鼓巷的文化味
2016年中考政治法律知识点复习指导
时政热点:“线上亲民”是为“线下近民”
2016年4月第3周国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为快递员报仇“义愤”不能没有边界
2016年中考政治学习要点复习技巧
北影节能刺激本土电影创作吗
“代管家长”填补留守儿童教育空窗
IMF为何对中国经济高看一眼
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总结
期待更多湿地公园开启免费模式
为什么本科论文抄袭难以避免
商家宰客,职能部门为何总是被打脸
打造“良心景区”别只靠“良心发现”
李克强: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更大活力 贯彻创新战略赢得发展未来
时政热点:“私车公养”是公车腐败的变种
时政热点:“提前退休”或是“裁撤冗员”的出口
网上听民声,干部别得“自闭症”
时政热点:“不作为”何以成为一种职业优势?
2016年中考政治违法犯罪考点复习
时政热点:干部常保“冰心”需要制度“撑腰”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