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是我们传统优良品质的传递,是我们世世代代美好品质的传播。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政治选修1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单元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共有12小题,每题4分,合计48分,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借鉴 D.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不断翻新
2.《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消灭私有制,建立起公有制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3.《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一书中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C.社会主义者、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有共同的阶级立场D.工人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很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5.《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 )
A.深刻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B.提出了未来理想社会各种构建 C.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 D.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6.《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7.“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情况下发生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开创了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B.沙皇专制统治严重束缚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作者用现代化史观重新认识十月革命 D.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8.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列宁( )
A. 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C. 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区别 C. 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 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误 9.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参与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A.1688年光荣革命:不要代表,不需纳税 B.1776年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C.1789年法国大革命:限制王权,议会至上 D.1917年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
1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晾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诞生 C.二月革命胜利 D.十月革命成功
11.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B.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C.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12.人民网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提出工人的贫困是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来,造成工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只要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即使整个社会财富达到了顶点,对工人来说依然是持续不变的贫困。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B.蕴涵着深刻的民生思想 C.指出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必然 D.指出了阶级斗争的根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13题22分,14题15分,15题15分,合计52分)
13.(22分)革命是近现代世界与中国的主题之一。当旧世界已经陈腐不堪时,革命往往会攫住越来越多人的心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与18世纪的法国革命及20世纪的俄国革命,被并称为世界历史上三次最具影响的革命。和另外两次革命相比,20世纪的中国革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中国革命如果按狭义的算法,1911年——1949,长达38年。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材料二 革命改变着世界政治版图,改变着国家、社会、家庭、个体,革命尤其是共产革命的张力使这种改变具有为其他政治运动所远远不及的能量,这是革命曾经受到朝圣般欢呼的根由。
——黄道炫《张力与限界》
材料三 《新青年》杂志词语频度统计
材料四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体。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阅读材料一,说明中国革命时间起讫的理由。(4分) (2)阅读材料二,以十月革命为例解释革命的“能量”。并说明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词语频度变化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一词频度变化的原因。(6分)
(4)“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请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光荣革命和十月革命相比,有什么不同点?(7分)
14.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本论》“热”了,马克思“火”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目前该书的销售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
——中国新华网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法国工人应该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但同时他们不应当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惟愿他们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 材料三
(4)“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请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光荣革命和十月革命相比,有什么不同点?(7分)
14.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本论》“热”了,马克思“火”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目前该书的销售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
——中国新华网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法国工人应该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但同时他们不应当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惟愿他们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 材料三
(1) 结合所学,材料一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绝望的蠢举”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面对“目前的危机”,工人阶级应该如何应对?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中政治选修1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单元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
解读“经济效益”
政治高考论述题的哲学思维解法
“四读二论”教学法
关于《经济生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增强政治科的教学效果
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
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彩图插图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知识分类与政治课教学策略的优化
正确理解“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
政治课的复习效率如何提高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案例教学法
切实加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
新课改下探究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中学政治课改革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引用乡土材料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浅析“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段式”教学法
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
《经济生活》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
让政治课焕发出魅力
努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
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与价值设计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中学政治教育评价
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