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政治上册9月月考调研检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30题,总分6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B.旁听一次价格听证会
C.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D.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向环保局提出建议
2.“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A.②③ B.②④C.①③D.①④
3.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4.“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我的中国心》的这句歌词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而持久的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文化需要不断创新 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在我国,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决策越来越民主化和科学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越来越广泛、多样和直接。如人大立法向市民征求意见等。这表明( )
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迅速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由文化发展决定的
C.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公民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6.上题材料还表明( )
A.在时代的发展中,文化与政治日益融合 B.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
C.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D.政治活动就是文化活动
7.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8.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 )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9.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10.之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诚实信用教育,是因为( )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④文化塑造人生
A.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防止优秀文化流入外国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12.宋楚瑜率领亲民党访问团祭拜黄帝陵时,祭文中宋楚瑜庄重的读到:“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面对黄帝陵前那些超过千年的古柏,宋楚瑜不由得感慨:“这些千年古柏就是我们五千多年文化的历史印证!找到了‘根’,不忘‘本’,两岸问题就非常容易迎刃而解。”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13.对于《红楼梦》,鲁迅早就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留言家看见“秘事”。西方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说明( )
①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化产品,人们的认识是有差异的 ②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采取的措施是( )
A.中国和法国互办文化年
B.中央出台各项政策,整治小煤矿,保障安全生产
C.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D.2000年我国依法共关闭了1100多个淫秽色情网站
16.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17.徐本禹怀着回报社会的信念,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坚持在贵州支教,而且不要一分钱工资。这表明( )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一诗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钢铁炉中翻火焰,/小儿时节。/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据此回答18—19题。
18.自“人猿相揖别”之后,出现了从“只几个石头磨过”到“钢铁炉中翻火焰”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产品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文化的生产
19.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之深,无与伦比,外国曾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这主要表明( )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20.中央电视台每天以固定的时段播放《永远的丰碑》,众多的媒体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1.江苏省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这正是华西村保持发展活力的秘诀所在。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口袋富了不忘富“脑袋”,这是因为( )
A.文化是由人所制造的 B.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优秀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2.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人们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日益增强。这说明( )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C.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D.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具有重大影响
23.“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4.13岁的初中生小艺,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造型,沉醉而安祥地从24层高楼坠落,飞进他神往的虚幻世界……。小艺的悲剧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5.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26.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这说明( )
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27.我们语言里的词汇在不断变化,一些新词不断产生,如“新新人类”、“酷呆了”、“文化生产力”等,而一些“老词”因逐渐变成为“古董”而日趋消亡,如“灯盏”、“蓑衣”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每一个词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程 B.外国文化的强大冲击
C.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日趋衰竭 D.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28.海外的炎黄子孙,虽然居住环境不同,政治派别各异,生活习惯各具特色,但是,都喜欢到陕北祭祀黄帝陵,在家里供奉关公,与子孙说岳飞……这些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B.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创造力之中
C.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重土轻迁意识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9.人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里强调的是( )
A.文化的创造力 B.文化的民族性
C.文化的精神力量 D.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
30.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我们创造力的多样性》指出:“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下列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B.发展离不开文化强有力的支撑
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发展中国家面临文化竞争的巨大压力
二、主观题(共4题,总分40分)
31.辨析:有人认为,优秀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能塑造人生。(10分)
32.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士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2分)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分)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分)
33.“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文化是怎样影响人的”。(9分)
34.材料一:某地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情况表
内容 聊天、游戏 浏览不健康网站 查阅学习资料 看电影、听音乐 其他
比例 50% 15% 20% 10% 5%
材料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在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各方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5 CBBAD 6~10 AACCD 11~15 BDCCB
16~20 CAABD 21~25 DCDAB 26~30 ADACB
31.(1)这一说法正确地看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确实能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2)这一说法忽视了文化对社会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文化的作用还表现为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分)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分)
32.(1)材料一说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竞争力较强(2分)。材料二、三共同说明各国重视培育民族精神(2分)。
(2)第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分)
第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于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精神武器。(2分)
第三,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公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识。(3分)
33.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材料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说明这一点。(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材料中“终生难忘”、“刻骨铭心”,说明了这一点;(3分)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说明了这一点。(3分)
34.(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贻害无穷;(2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文化上网、健康上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使青少年受益终身;(2分)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2)①国家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2分)
②青少年应该主动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应自觉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主动拒绝和远离污染。(2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政治上册9月月考调研检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提问的反思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关注心理健康 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教案(一)
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
中考政治试题
第九课第一框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一册大家齐建设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途径
第九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六框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生活需要友谊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二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第七课 第二框题 “法不可违”
第九课 第一框题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第三册犯罪的含义
第一课 第二框 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善于认识自己》备课参考
第四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九课 第二框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上中学了
第一课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1)
资本主义社会
第九课教案
第三册未成年人被侵权及犯罪的思考
正确面对挫折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