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政治必修三人教版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在亚洲,中国、韩国和越南都有过春节的习俗,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却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透过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非物质文化 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 ①②③符合题意,应入选;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①②③正确,选择A。
2.珠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又是实用工具。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是()
A.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C.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解析:D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研究人类 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正确;A、C是指民族节日,排除;文化遗产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B排除。
3.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一规定()
①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 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 民和国家形 象 ④ 有利于维持旅游服务业的公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旅游法对“文明旅游”做出规定,要求旅游者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也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①③正确;②中“文化认同”的说法错误;旅游服务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不是公益性质的,④错误。
4.[2014•云南玉溪一中月考]城市建筑领域文化生态平衡,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近年来有些城市以追求“现代化、国际化”名义,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过多地拆除,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强调城市建筑领域需要文化生态平衡,是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②在城市建筑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建设的工作中心 ④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其空间环境情景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愉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 在答题时,要理解材料中“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过多地拆除,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的严重性,然后结合文化生态平衡在城市建筑领域的重要性,来分析思考。①体现的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建筑艺术风格的联系,正确;②本身说法不正确,文化建设要以社会效益为主;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但不是工作中心,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故③说法错误;④强调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对人们生活环境和心理的影响,说法正确。
5.[2014•南京学情调研]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解析: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正是因为剪纸、云锦、秦淮彩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才得到了非洲人民的喜爱,这说明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选A。B错误,过于绝对化;C错误,文化的共性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D和题意无关,排除。
6.下图为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由此可见(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④文化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 ①符合题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才影响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旅游方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③符合题意,中外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旅游方式。④不符合题意,文化差异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因此保留①③,选择C。
7.[2013•邯郸模拟]美国将玫瑰花定为国花,认为它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俄罗斯选向日葵为 国花,表达了他们向往光明、厌恶黑暗的情感。这说明文化具有()
①多样性 ②时代性 ③创新性 ④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D'不同国家国花不同,体现了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①④正确。②③材料未体现,与题意不符。
8.中国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繁盛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现实原因。100多年前,第一批华人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中国文化随之扎根。如今,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国留学生来源地,中国文化在加拿大的能见度日益提高。材料涉及的文化交流的途径有()
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教育 ④外出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途径。材料中“第一批华人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说明②可选;“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说明①可选;“第一大外国留学生来源地”说明③可选。④与题意不符。
9.2013年10月,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东南亚,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都先后传入东南亚,使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这表明()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③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D 材料强调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中国文化传到境外,而不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②不符合题意,应 排除;①③④符合题意,应入选。
10.[2014•沈阳二中阶段验收]2013年10月1日,“圆梦中国德耀中华”——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在央视一套播出。当选的道德模范们,或大爱无疆散播无限温情,或爱岗敬业做出突出贡献,或百善孝为先推动时代进步,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C 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推动时代进步,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体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符合题意,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授奖在央视播出,借助大众传媒有利于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③也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①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④观点错误,大众文化不能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11.[2014•晋中摸底]几百年来,随着大量华侨在东南亚海岛地区落户,通过华侨与当地居民的交往,使东南亚海岛地区居民的饮食、衣服、装饰乃至家庭伦理观念和亲属称谓上,都透露出华人文化的影响。这表明 ()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②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③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有重要影响 ④传统习俗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独特作用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C 通过华侨在东南亚海岛地区落户,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体现了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因此题肢①和②正确。③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独特作用的是文学艺术而不是传统习俗,故题肢④排除。答案选C。
12.[2014•吉林松原油田高中调研]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A “《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选A。③和题意无关;④错误,文化具有双重性,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2013•皖南八校联考]由我国科研人员历时4年自主研发的数字阅读技术——“联讯读报4.0”取得新突破。借助这一技术,可成功实现在多平台的无纸化阅读,并在阅读中实现多种互动功能。这说明()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报纸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 ④文化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解析:C 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①表述错误;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③错误;②④正确。该题选C。
14.[2013•茂名模考] 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相比,有两点不同。第一,就时间绵延上讲,中国是由一个人自始至终在作长距离的跑;而欧洲是由多人接力跑(希腊人将文化的旗帜传递给罗马,再由 罗马人传给北方蛮族,现在是在拉丁条顿民族手里)。第二,就空间来说,欧洲文化,起源自希腊雅典,由这个文化中心,向四周发散;中国文化乃是整体的,它一发生就满布中华大地,充实四周。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传播中发展 ③中西文化都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的
④需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等知识。从欧洲文化“多人接力跑”“向四周发散”和中国文化“充实四周”可知,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①②当选;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③错误。
15.[2013•南平质检]下面四幅图是中国几个 知名企业的广告设计(片段)
这些富含文化韵味的广告设计表明()
①文化产品并不是单纯的精神产品 ②广告具有传递和展示文化信息的功能 ③宣传企业文化是广告的主要目的 ④文化的载体往往比文化本身更有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A 本题以广告中的文化创意为背景,考查文化的特点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但是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离不开物质载体,①符合题意;用于宣传企业产品的广告设计富含文化韵味,企业宣传了产品,也传递和展示了文化,②符合题意;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促销是其做广告的主要目的,③表述错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本身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应该服从于内容的需要,故④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2014• 潍坊期中]2013年9月3日至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取得了丰硕成果,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概念。“古丝路”曾经为沟通沿途各国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基础上建设的“新丝路”,既是一条商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解析:此设问中的“结合材料”要求答题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答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答题角度是 “怎么办?”,答题的要点要围绕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来展开。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上来看,要扩大商业贸易。从应该坚持的原则来看,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从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的角度看,要充分吸收中亚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以此来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答案:①通过扩大商业贸易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既要充分吸收中 亚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提升中华文化在中亚各国的影响力。
17.从欧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还有中国所在的亚洲,中国文艺风景无处不在。中国戏曲、歌舞、杂技、影视、艺术展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而莫言获 得诺贝尔奖,则使得中国文化2012年在全球更加令人瞩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欢中国文化,说汉语,看京戏,穿唐装,过中国春节,用筷子吃饭……截至2012年年底,孔子学院在世界108个国家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注册学汉语学员总数达65.5万人。此外,有76个国家的400多所大学正申办孔院。德国歌德学院主席雷曼评价说,孔院仅用8年就走完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这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奇迹。孔子学院花开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试析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学院花开世界的原因?
解析:该题是原因类题目,分析中国文化为什么能走向世界,孔子学院能花开世界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由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决定的,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使得它能够走向世界,回答中华文化的特征;中 国文化走向了世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文化以孔子学院为载体走向世界,说明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汉语热”也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使其对国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③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以孔子学院等为重要平台和载体,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政治必修三人教版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政治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测试卷
2014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
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试题分析2014
14年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14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4初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题
2014初二政治下册期末试题答案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卷答案
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卷分析2014
2014年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14年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试卷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测试题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2014
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试卷2014
2014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初二年级政治下册测试卷
初二政治下册期末测试卷2014
苏教版初二年级政治下册测试卷
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2014
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卷2014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2014八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2014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卷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