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政治生活与消费专题训练,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江苏扬州高三模拟)世博期间,各类穿着豪华“外套”的商品又开始粉墨登场。商品豪华“包装”( )
A.增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B.不符合求实消费的理念
C.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D.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2.(江苏镇江高三第一学期调研)银行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银行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 )
A.一般等价物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转帐结算
3.(江苏镇江高三模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人民币/1美元)情况:2009年12月4日为人民币6.8/1美元,2010年12月4日为人民币6.7/1美元。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变动
①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 ②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③有利于我国扩大进口 ④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江苏常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在2009年6月开始的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和10月中旬掀起的“足坛扫赌打黑风暴”中,一大批腐败官员、涉赌球员和非法敛财的社会黑恶势力被绳之以法。这一事件启示我们( )
A.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B.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
C.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D.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5.(江苏镇江高三模拟)假如1台冰箱=4台DVD,现在生产冰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1倍,而生产DVD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台冰箱=4台DVD B.1台冰箱=8台DVD
C.1台冰箱=16台DVD D.1台冰箱=2台DVD
6.(江苏常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2009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价值量为6元。如果2010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价值量分别为 ( )
A.600万元,5元 B.600万元,6元
C.720万元,5元 D.720万元,6元
7.(江苏常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右图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中的价格基本走势,该图蕴含的经济信息是 ( )
①该商品很可能处于卖方市场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商品生产者可能会扩大生产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江苏苏北四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国务院决定,2010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市斤平均提高3分钱,同时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 )
A.粮食价格是由国家规定的
B.价格变动能调节生产规模
C.我国的粮食生产供不应求
D.价格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
9.(江苏扬州二模)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
①减少个别劳动时间②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③获取更多的利润④增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江苏扬州二模)某网站针对2010年通货膨胀预期出现做了详细的调查,网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保持乐观的状态,积极应对。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会
①引起物价上涨 ②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③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 ④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①②③④
11.(江苏南通第一次调研)2009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提出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具体补贴范围、标准和流程。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出有利于( )
①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②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 ④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江苏海安中学、南外、金陵三校调研测试)现在,人们节假日的消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此回答12——13题。
12.南京的陈先生“五一”节期间带全家到体育馆打羽毛球,每次要花50元,他觉得值。这表明陈先生及家人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 ②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③坚持了绿色消费 ④发展、享受资料消费有所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苏州的李先生一家利用“五一”节假日到海南旅游,抵达后发现游客很多,且大部分是全家出游。对此分析正确的观点是
A.居民消费在一定条件下能决定生产 B.消费行为对企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C.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影响消费水平 D.物价水平低迷对于旅游业发展有利
14.(江苏苏锡常镇教学情况调查)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可减排二氧化碳20克;节约1千瓦时电,能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 践行“低碳生活”,要求我们树立 ________ 的消费观。 ( )
A.适度消费 B.理性消费 C.求实消费 D.绿色消费
15.(江苏盐城第二次调研)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 )
A.提高银行准备金率 B.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C.增加国债发行量 D.减免中小企业税收
二、非选择题
1.(江苏盐城第一次调研)材料一:
图1:2008年11月国家出台了 图2:2008年至2009年第三季度
4万亿元投资计划 我国GDP的增长速度
注:2009年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7.3、4、3.6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经济在全球通往复苏的路上率先回升,并对全球经济作出超过50%贡献率。
材料二:我国的社会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不断走低。在上世纪80年代,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在50%以上,2008年下滑到35%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国的家庭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则高达70%以上。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针对上述材料中的问题,请你就如何促进家庭消费发表看法。
2. (江苏镇江高三模拟)目前,手机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消费和生活的必需,而这一影响也到达了中学校园。在中学校园里,经常见到中学生打手机谈笑风生。京城名校纷纷做出口头和书面要求,不提倡中学生进校带手机。某校高三(7)班对本校学生的手机拥有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解读生活
北京名校不提倡中学生带手机的理由主要有三:首先看看高中生的交友范围,他们一般的交际就在班级和学校里,他们没有必要带个手机来联系这些同学,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强的自制力,在课堂上发短消息或打游戏都会影响学习。第三,担心手机会成为新型的攀比物,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形、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心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
(1)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概述你对在校学生手机消费状况的认识。
参与讨论
家长:和家人保持联系。女儿第一次住宿,肯定有些生活上或学习上的事要与我们交流,如果遇到急事或突发事件,手机还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教师:纳入行为规范。有时候自己站在上面讲课,听到下面有短消息铃声响起。希望以后能把手机的使用纳入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这样才能恢复学校往日的课堂秩序。
学生:给我们些自主权。只要自己用手机的时候稍微自觉一点,尽量在上课的时候关机,那么,学校、老师就不应该干涉,多给我们一些自主权吧。
(2)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观点?
建言献策
据一位班主任统计,从9月1日开学至今,她的班上又有8位同学新买了手机,而且都是功能齐全的彩屏新款手机。有时,一到课间休息,就见学生们仨一群俩一伙,彼此“切磋”着自己的新手机。
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许多校方的态度十分坚定:手机扰课堂,黄色信息害了孩子。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规范。
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C4、C 5、C6、A7、B8、B9、C10、B11、B12、D13、C14、D15、B
二、非选择题
1、(1)①面对08年GDP呈现下降走势,国家果断出台投资计划,拉动经济增长,使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②我国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③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消费比重偏低,比例需要进一步协调。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家庭消费,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②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③改革分配体制,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中低居民的收入水平。④进行税收、利率政策改革。利用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利率等杠杆促进消费。⑤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⑥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2、(1)①在校学生手机拥有率高,这表明随着家庭收入增加,中学生消费水平提高。②由于中学生并没有收入来源,而却使用手机同时反映出中学生消费还受到从众和攀比心理的影响。③中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3)①中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辨别眼力,拒绝污染。②社会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采用技术手段屏蔽不良信息;开发健康有益的手机文化产品等。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政治生活与消费专题训练,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丰富多彩的情绪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初三政治说课稿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勇于开拓进取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走进中学》说课稿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品味生活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情绪——奇妙的“窗口”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