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积累,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下学期政治质量调研测试卷,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国家开发银行于2011年3月2日与x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分别签署银政合作协议,以加大融资倾斜力度,建立融资新框架,大力支持x藏和四省藏族聚居区发展。这说明()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当前国家的核心
B.x藏享有高度自治权
C.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D.国家贯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2011年4月6日,云南宁洱举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纪念活动。“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刻有“民族团结誓词”和各族各界代表共48人的汉字、傣文、拉祜文签名。材料表明()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所有公民都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全面贯彻宗教政策,主要包括()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
①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别
②有利于改变“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④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中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2011年3月2日23时10分,我国政府已将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全部撤出,共计35860人。作为主权国家,我国积极采取措施救援利比亚受困人员说明在国际社会中享有()
A.独立权B.平等权C.自卫权 D.管辖权
6.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日本发生地震后,3月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飞抵日本参与救援工作。同时,中方应日方要求,提供了三千万元救灾物资及两万吨燃油,而震后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分别致电日本天皇、首相表示慰问,这些都说明了()
A.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我国援助日本是希望日本能在将来回报我国,从而有助于发展我国国家利益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援助日本是在贯彻落实这一原则
C.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援助日本抗震救灾是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
D.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为维护大国形象,展现国家实力,我国积极援助日本
7.中美两国1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中美联合声明》确定,两国正在安全、经济、社会、能源、环境等广泛领域开展积极合作,并进一步深化双边接触与协调。中美之间的合作()
①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②是由两国共同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是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各国目标的调整,逐渐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但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各国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强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对于当前的国际竞争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际竞争就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③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目前美国、俄国、欧盟、中国等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争夺导航服务业务。专家指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迈出重要一步,2011年10月局部组网基本完成,2015年将覆盖亚太地区,届时投入商业运行,这表明()
A.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B.发展高科技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C.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强弱是国家间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决定性因素
10.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海南会晤。针对当前西亚、北非以及西亚地区的动荡局势,我国主张冲突各方应通过和平手段和对话方式解决分歧,衷心希望相关国家和平、稳定、繁荣、进步。这表明()
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每个国家都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处理对外关系基本准则
11.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②峨眉山自然风景 ③万里长城
④经济体制改革 ⑤人大代表的选举 ⑥《共产党宣言》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D.①②⑤
12.“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庐山图》(右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13.近年来开发的一批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游客们在观赏革命根据地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就是先进文化和革命传统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著有《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的作家王海鸰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她认为婚姻会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我国的情况是,结了婚,对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只要有隐私,就是不忠诚了。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人格上的尊重,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夫妻双方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说明()
A.文化决定家庭婚姻幸福 B.西方的交往方式更透明更独立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D.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15.有关专家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B.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C.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
D.人们的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
16.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17.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C.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20.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发展的民族,必然要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前进的时代,必须要有向上的精神。我们实现全面的小康,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
①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
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
③史书典籍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
22.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有人说,在汉语里,危机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肯尼迪听后拍案叫绝,说:“中华文化能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融成一个东西,太伟大了。”肯尼迪对中华文化的感叹体现了(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D.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百年清华,用一个世纪的沧桑和风采,筑就了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这里的“民族脊梁”体现了()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②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 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二代表,飞天已经成了我们的骄傲。但是,这美丽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
26.2011年3月16日,红布幔,花竹门,萧江大鼓震天响,“2011拦街福”大型民俗活动隆重开幕。“拦街福”是温州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今年的“拦街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拦街福”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27.2010年10月16日晚,一官二代醉酒驾车在河北大学超市门口撞倒两名女生,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后,竟然继续去校内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后高喊“我爸是李刚!”事发以后,“我爸是李刚”迅速红遍整个网络。一些论坛举办名为“我爸是李刚”的网络造句大赛,参与人数多达5万。这一事件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④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8.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
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到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30.2015年伦敦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是反传统的。它打破了奥运会会徽要将“五环”放在下面的规定,把“五环”嵌入会徽的右上半部分,给人一种活力、开放、自由的感觉。这说明( )
A.离开传统文化,才会有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必须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任何外来文化文化
C.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D.创新必须继承,推陈出新
上文推荐的高一下学期政治质量调研测试卷大家仔细品味了吗?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2.2文化塑造人生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课件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