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试对于初三的同学们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了,相信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每月一次的考试都能轻松应对,查字典政治网为你分享中考政治习题,供你参考复习!
材料一: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已经顺利地实现了在香港、澳门地区分别恢复行使主权,现在正为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而继续努力。
材料二: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执意推动“公投”,遭到多数台湾民众的否定,“公投”无效。
材料三:2005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是反对和制“台独”势力的法律,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是有利台湾和平与稳定的法律。但根据该法中国有权采取非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简要分析香港被割让的原因。
(2)我们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香港、澳门问题顺利解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由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我们应当得到哪些启示?
(5)实行“一国两制”具有什么深远的重大意义?
(6)请你就材料二谈谈你的感想。
(7)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基本方针和立场)是什么?
(8)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程序主要是为解决什么问题?
(9)你认为,反分裂国家法以什么为依据,贯彻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0)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程序有什么意义?
(11)请你为台湾的早日统一出谋划策。
(12)作为祖国的青少年,我们为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应该如何做?
参考答案:
(1)英国通过发动战争、强行租借等方式将香港变为它的殖民地;而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无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香港、澳门问题顺利解决的原因:①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正确方针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道路;③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由于我国政府成功地运用“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国具有收回国土的实力,从而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创造了决定性条件;⑤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拥护和支持。
(4)启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祖国的日益强盛,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没有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就不可能顺利地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它为解决存在着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一个国家实现统一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它为在当今世界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为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和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6)①陈水扁借“公投”之名分裂国家,违背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阻碍了和平进程,最终必遭失败。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③历史上台湾从未成为一个国家,台湾的主权属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台湾分裂势力没有权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一个中国”的原则解决台湾问题。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8)台湾问题。
(9)宪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0)这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的需要,有利于对一切企图分裂祖国的势力起到遏止作用,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特别是有利于依法有效遏止“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维护台湾海峡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也充分地体现了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表明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决心。
(11)我们首先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壮大自己的实力;可以积极利用国际力量,多与其他国家往来,抵制“台独”势力;还可以积极发展民间往来,增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为和平谈判创造有利机会。
(12)①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一切行为作斗争。②拥护、支持和宣传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和原则。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立足实际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以上就是查字典政治网分享的中考政治习题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备战2014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精汇
白宫政治顾问卡普兰:在这些地方,民主为什么行不通
国外看“中国道路”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美国黑人:持续半世纪的民权远征
俄罗斯社会转型及其文化约束
市场化不是中国智库建设目标
俄给国企高管薪酬念“紧箍咒”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道路
中华传统优秀政治文化是协商民主重要来源
竞争与合作:大国之间如何相处?
民粹怒火将重塑美国民主党
日本大选能否摆脱民粹民主
冷战时期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楔子战略”
国际信用评级需要中国声音
盘点普京是如何被外媒“失踪”的
从弗格森案看美国的种族问题
西方共和主义研究的理论生长点
国外马克思主义突围与坚守
破碎的欧洲秩序之梦
德刊文章:美国政治制度陷入危机
哈耶克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教师爷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转型范式的终结
从中美比较看中国道路的意义
法国政坛的“民主闹剧”
资本主义的不均衡发展与危机——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10届论坛综述
大选前夕点评野田政权的政治与外交
俄印等多国对西方NGO说不
“伊斯兰国”用“战争财”打造独立的金融体系
总统选举年话美国的选举政治
从“一带一路”海外传播看中国外宣的成功与不足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