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强大的祖国 关注民生 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②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③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只有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还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其他原因: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初步显示。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e.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
4.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如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们各自的重要性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大局。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9.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10.历史性的跨越
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11、对外开放的原因
①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2、对外开放的含义 : 我国对外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13、对外开放的目的
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14、如何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应该注意的是)
①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②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15、如何担当起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使命?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16、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意义
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事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它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提出了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17、共建伟业和谐,人人有责
①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②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只要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变为美好的现实。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政治】【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中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刻内涵
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解读信息能力培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新论
高中政治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高中政治的教学生活化
分析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策略
高中政治课堂的探究
简论胡锦涛宣传思想工作理论
高一政治新教材的高校运用
高中政治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析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层次
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论怎样在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思想政治学科能力培养下的结构化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问题及策略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契机的政治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途径
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方式
高中政治教学的瓶颈及突破
对初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政治在新课改下的思考
分析政治课口头作业的布置与评价的体系
高中政治教学的情感教学
对高中政治的有效性探究
农村思品课中的差生辅导的效果观察
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整合
探讨上好高中政治第一课方法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