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卷对应的表格里。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 西部大开发又掀高潮 ② 校园文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轰轰烈烈 ③ 共和国60年国庆大典举世瞩目④ 奥巴马访华深化中美对话 ⑤ 全运会开幕式气势恢宏 ⑥ 诺贝尔奖评选激发国人创新决心 ⑦ 黄果树瀑布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⑦
2.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 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1年10月8日,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56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100年前发生在首义之城武汉的那段革命风云,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上述材料说明()
① 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③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 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互交融的是(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展
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5. 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 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② 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孔子的《论语》被公认为代表中国文化首屈一指的著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存续下,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
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7.某校积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把学校办成文化的大观园,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方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在于 ( )
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 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 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 D.②③④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23、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34、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45、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5
8.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 如何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
A.思维方式 B.交往方式 C.行为选择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在巴西世界杯上,每当自己的队伍进了球,巴西球迷敲着鼓,跳起了桑巴舞;而法国球迷双臂前伸,双手左右翻动,跳起了法兰西舞蹈;韩国球迷穿着典雅的高丽古装,敲响了鲜族长鼓。不同国度的球迷不同的庆祝方式体现了世界文化的 ( )
A.多样性 B.继承性 C.同一性 D.稳定性
10.一首流行于国内的民间小调《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之后,《茉莉花》香遍世界,让世界认识了璀璨的中国文化艺术,领略了中国民乐艺术的迷人气质。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11.30多年,中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乃至微博的变迁。这意味着科技进步( )
A.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加快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12.中央民族乐团响应中国政府文化走出去的策略,频繁出访欧洲,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走出去有利于( )
①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 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 ,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
① 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 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泉 ④ 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
① 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泉和动力 ② 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 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 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
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 D.文化具有继承性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23、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34、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45、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5
16.搜狐网与《京华时报》从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探索道德建设宣传新形式,共同推出平凡的良心专题,善良、诚信、担当、坚持等优良传统引起群众的强烈共鸣,总点击量超过2亿人次。这表明( )
A.网络是优秀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B.文化创新立足实践,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创新 D.网络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17.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
① 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 ② 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③ 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④ 己所欲,尽施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 )
①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② 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③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泉 ④ 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于黄河.长江领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
A.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丰富多彩
20.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乡村音乐,18世纪后期在皖鄂赣地区形成的采茶调基础上,吸收青阳腔.徽剧和当地民歌精华,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不断繁荣发展。黄梅戏的形成体现了( )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泉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21.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2.傣族的舞蹈以柔美动人而被人称道。无论是《孔雀舞》的优美轻盈、《象脚鼓舞》的含蓄稳健,还是《竹林深处》的优美和《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悠扬,都反映了傣族人民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和小乘佛教积善行.修世的信仰。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民族文化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B.民族文化的形成受社会条件的影响
C.各民族文化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D.民族文化含有特定的民族个性
23.某部草根电影以800多万元的制作成本创下3亿多元的票房神话。网友认为,扎根生活、面向本土、充满原创活力、反映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和美好梦想等接地气的元素是票房神话的关键。这一文化现象告诉我们(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大众文化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C.草根文化才是人们喜欢的大众文化 D.大众文化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23、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34、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45、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5
24.下列对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都是不科学的文化 B.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出现
C.对落后文化要坚决依法取缔 D.腐朽文化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25.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 ( )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全民族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重任
C.对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
27.2015年11月26日开幕的山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专门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视察全省政府教育投入情况的报告。会议强调,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教育投入。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③教育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必须产业化 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毛泽东思想
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9.下列不属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的是( )
A.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B.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C.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D.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充满信心
30.下列关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受科学文化陶冶的人思想道德境界一定高
B.科学文化修养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唯一途径
C.科学文化修养必然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23、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34、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45、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5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32.2014年是我国建国64周年。64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六十年沧桑巨变,一甲子春华秋实。成功的背后,无不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分)
(2)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分)
33.2013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依据。(10分)
【总结】查字典政治网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2014年丘北县高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卷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初三政治说课稿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品味生活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丰富多彩的情绪
意志坚强的表现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勇于开拓进取
《走进中学》说课稿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