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以下是个人收入的分配专项练习,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厦门模拟)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保护一切私人财产不受侵犯
③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收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D。可用排除法,允许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的存在,目的是发挥其激励作用,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无直接关系。
2.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看来,孔子的观点()
①认识到了公平是效率的重要保证,完全合理
②忽视了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严谨性
③主张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具有一定合理性
④强调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毫无借鉴价值可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强调了公平的重要性,因为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该观点忽视了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严谨性,选B。该观点并未认识到公平对于效率的重要性,①错误;④错误,该观点看到了公平的重要性,并非毫无借鉴之处。
3.(2014天津文综)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①符合题意;股东参与公司分红的收益受公司经营状况影响,②符合题意;程秀的工资收入是在民营企业所得,属于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③不选;材料没有涉及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④与材料无关。
【
产品 售价 制造成本 外国
专利费 纯
利润 员工工资 其他费用 DVD(台) 32 3 10 18 1 上表中员工工资与外国专利费分别是按什么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益()
A.劳动、资本 B.资本、技术
C.管理、技术 D.劳动、技术
【解析】选D。私营企业的员工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外国专利费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故选D。
4.下表是某市某居民2014年上半年收入构成一览表,该表表明()
内容 工资、奖金
收入 房屋、土地
等收入 国债
收入 股票
收入 利息
收入 比例(%) 40 29 7 10 14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该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③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从表中可以看出财产性收入占60%,①符合题意;根据小注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可以看出④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②说法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是所有制制度,③与题意无关。
5.(2014哈尔滨模拟)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拉大,加大了人们对于部分国企,尤其是垄断行业高管高薪的质疑和不满。为此,财政部对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这一举措的依据在于()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解析】选B。对垄断行业高管发出限薪令,有利于遏制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实现社会公平,其依据正是因为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正确。A、D皆与题意不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任务,公有制占主体是基本标志,C错误。
6.(2014芜湖模拟)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下图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
A.收入分配平等程度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
B.经济发展越快,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C.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影响不同
D.先发展经济后调节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解析】选C。库兹涅茨曲线揭示的是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前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拉大,当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达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C正确;A、B、D错误。
【
库兹涅茨曲线,又称倒U曲线、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于1955年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他经过对18个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实证资料的分析,得出了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U的形状。Y轴表示是基尼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间或收入状况。
7.(2014福州模拟)十二五规划强调实现两个同步的目标,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对两个同步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②加快发展生产力,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需要我们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①④当选。②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③与题意无关。
【
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B.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解析】选D。要解决材料中所述的三大社会问题,政府应该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本题选D。A、B、C皆属于错误观点。
8.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必须()
①健全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制度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③不断完善财产资本化的生产要素市场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增加财产性收入,强调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①③有利于实现这一点。②④强调的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与题意不符,不选。
9.(2014洛阳模拟)时下,幸福感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西方有句名言:有钱人,就是年收入比他的妹夫多100美元的人。这启示我们,要提高国民整体的幸福感,需要()
A.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B.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作用让人们在竞争中找到幸福感
D.改变攀比的消费心理
【解析】选C。A、B、D三项内容材料中均未涉及,不选;题中引言从一个方面说明,社会公平影响人们的幸福感,要提高国民整体的幸福感,就必须注重分配公平,C符合题意。
10.(2015漳州模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在下列选项中,体现通过再分配调节,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包括()
①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
②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权激励办法
③加大力度促进保障性住房供给
④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作答时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再分配,③④属于通过再分配方式,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符合题意;①是初次分配环节,而不是再分配,因此排除;②强调的是效率而不是实现公平,因此不符合题意。
【
A.获得劳动权益的基础
B.再分配更注重效率的体现
C.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D.初次分配重视公平的措施
【解析】选D。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重要举措,D正确;B与题意不符;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C错误;自觉履行义务是劳动者获得权益的基础,A错误。
11.(2014长沙模拟)2013年2月1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推出十大热点问题调查。调查中,收入分配继续位列前三甲。下图所示曲线描述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根据这一曲线,下列选项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①b点比a点经济状况更好
②d点比c点经济状况更好
③c点比b点经济状况更好
④d点比b点经济状况更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收入的因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经济发展的增快,收入差距会拉大;但随着经济的更快发展,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由图示可知,d点比c点经济状况更好;d点比b点经济状况更好。故选C。
12.(2014潍坊模拟)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再分配中国家可以()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加大对失业补助的财政支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理解,①③属于初次分配措施,②④属于再分配措施。抓住题干中再分配可知②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30分)(能力挑战题)胡锦涛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依据是什么?(12分)
(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18分)
【解析】第(1)问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其根本依据是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第(2)问考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经济意义,依据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4.(22分)(2015福州模拟)材料一 2014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9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这一数字高于国内生产总值7.4%的增速。
材料二 2014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95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但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劳动收入偏低,过去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近8%,但劳动报酬没有同步增长;地区差距大,上海、甘肃两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一倍;一些垄断行业收入偏高,天价工资频频出现,一些领域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居民收入跑赢GDP有何意义。(10分)
(2)运用收入与分配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12分)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及措施。第(1)问,城乡居民收入跑赢GDP的意义,也就是问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意义。第(2)问,先要分析材料二中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可以明确此问是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从制度保证和两个举措等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1)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政府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个人收入的分配专项练习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查字典政治网。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初一政治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精编
2016年高一地理下册期末备考知识要点归纳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教学反思
提高政法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问题跑道”不能久治不愈
时政热点:“干部背干部”是给救灾添乱
鲁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综合试题:南京市
2016年6月24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教学反思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鲁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花季中的男孩女孩》教学反思
谢景林:提升改革发展举措的执行力
社会时事热点:对“山寨社团”要曝光更要“除光”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第二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精编九年级政治中考考试知识点复习
社会时事热点:“毒跑道”源于市场无序竞争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
光明日报:扎紧制度笼子严管“家属经商”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七年级思想品德下教学反思1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七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思品课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2016年初三政治中考常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时政热点:常态化的政务直播才不是作秀
时政热点:“秀”也可以恰到好处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高一政治下学年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