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发展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以下是我们的中华文化专项考题,请大家认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宁德模拟)中央电视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标志(见下图)由含义偏旁部首组合而成,彰显汉字的文化魅力。汉字()
A.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B.书写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是字体始终如一的方块字
D.是形美大于意美的文化符号
【解析】选B。A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不是汉字,故排除。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入选。C观点错误,汉字在发展历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不是字体始终如一,故排除。D观点错误,汉字形美意也美,而不是形美大于意美,故排除。
【
①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材料体现汉字的重要性,①③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排除。
【知识拓展】通用规范汉字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异体字和繁简用字混用的情况,专家对这种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进行了规范的整合和挑选,通用规范汉字主要为了方便大陆地区、广大港澳台地区和海外侨胞的交流,是对50余年来的汉字规范整合的优化后的成果,对提升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纳西文字是现今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对纳西文字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它反映了纳西族的文明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C。文字属于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说法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纳西文字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正确。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纳西文字是纳西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反映了纳西族的文明进程,③错误,④正确。本题选C。
3.(2014天津模拟)深圳编创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曲《人文颂》专场音乐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演,五个华彩乐章分别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用音乐向世界娓娓诉说儒家思想的要义,反响十分强烈。材料主要表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D。题干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世界的认可,因而①④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②表述错误;③与题意无关。
4.(2014郑州模拟)火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其中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大地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海南岛的黎族地区却保留至今。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
①钻木取火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钻木取火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①③错误;火文化经历了数千年体现②,保留至今体现④,因此选D。
【
A.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解析】选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启示我们书写汉字,传承文化,选C。A、B两项与题干、漫画主旨不符,D项普及书法说法片面。
5.图书《舌尖上的中国》荣膺2013年度世界最好的美食图书大奖称号,该书以食物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中华饮食文化特色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未体现,②入选;信息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体现③;④材料未体现。因此选D。
6.(2014福州模拟)第五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重头戏之一的闽台祖地,老家固始根亲旅游推荐会在河南固始举行,众多台商来到固始投资。这体现了
()
①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②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④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A。
7.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等。可见,城市精神
()
A.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C.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
D.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解析】选C。许多城市提炼出的城市精神体现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说明具有区域性;又符合发展远景,体现时代性,C项正确。城市精神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B项决定观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8.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②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③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④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汲取借鉴了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而不能说西域习俗取代了中华文化,故①②错误,③④正确,选D。
9.(2014柳州模拟)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历史上首次进行的文化寻根交流访问中华经典文化寻根之旅在西安隆重开营。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形式独特的教学与实践方式,使海外华裔青少年加深对中华国学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述活动目的说明()
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解析】选C。材料活动旨在使海外华裔青少年加深对中华国学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因此选C;A、B、D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10.(2014泉州模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国家之所以大力保护和发展藏文化,是因为()
①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藏文化需要坚持走出去战略
③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④藏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D。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藏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的繁荣,①③正确。②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解析】选C。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需要我们做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A项与现实状况不符;B项不能解决当前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
11.(2014南平模拟)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解析】选D。A、C两项本身表述均正确,但只强调了题干材料的一个方面,即只强调了惠安女服饰的特色;B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就体现了这一点。
12.闽剧,已有400年的悠久历史。明朝末年,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与福州地区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发展为十二角色的规模,其班社被称为闽班。清末,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互相吸收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彼此渗透,民国13年(1924年),郑振铎将《紫玉钗》《墦间祭》送商务印书馆出版,以闽剧取代闽班之称,从此闽剧成为福州地方戏的统一名称。闽剧的成长体现了()
A.文化发展方向呈多元化的特点
B.中华文化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解析】选C。逐渐融合互相吸收彼此渗透等关键词,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C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能力挑战题)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中国梦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第23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暨博物馆博览会,2013年8月10日至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具有楚风汉韵特色的中国馆隆重开幕。中国馆坐落于大会主会场的显著位置,它以礼乐中国为主题,以庄重大方的中国红为基调,以庄严肃穆的天坛和先秦时期的编钟复制件为背景,凸显中国元素。本次展览全部采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受到各国代表的关注和喜爱。
乙同学:当今进入汽车时代,中国元素被轰轰烈烈地作为汽车设计的灵感。故宫、长城、京剧、阴阳学说、太极、中国结、舞狮、功夫等,这些在西方人眼中象征着东方、象征着中国的元素被放入汽车设计中。
(1)请你结合两位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力量与特征谈谈你对中国梦成真的认识。(14分)
【解析】第(1)问,首先需要根据设问在头脑中形成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然后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一一对应说明;解答第(2)问需要紧扣中华文化的力量与特征知识,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中国梦成真的积极因素。
答案:(1)①庄严肃穆的天坛和先秦时期的编钟复制件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以礼乐中国为主题,以庄重大方的中国红为基调,故宫、长城、京剧、阴阳学说、太极、中国结、舞狮、功夫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2)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中国梦想成真的文化基础。③继续发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知识拓展】中国元素
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14.(26分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徽派建筑是徽文化最具特色的构成之一,已被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徽文化的特点。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的意义。分
【解析】第(1)问,需要根据设问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简要说明徽文化的特点;解答第(2)问需要围绕意义的要求,综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其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繁荣的作用。
答案:(1)区域性、整体系列性以及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徽派建筑文化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可以推动建筑实践的发展,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繁荣。
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徽派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建筑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传承徽派建筑文化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我们的中华文化专项考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政治网希望对考生复习政治有帮助。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十五课第一框
初三政治说课稿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勇于开拓进取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情绪——奇妙的“窗口”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意志坚强的表现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