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为此查字典政治网整理了生活与消费专题测试,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某国待售商品1 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 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__。()
A.4 000 0.25 购买力降低
B.2 000 0.5 通货膨胀
C.2 000 2 纸币升值
D.2 000 0.5 购买力提高
解析:选B。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 00010)/5=2 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 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 000/4 000=0.5元。
2.假设某国2013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4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4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 6元 B.10元 12元
C.20元 24元 D.8元 16元
解析:选A。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14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甲产品的价值量下降一半,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甲产品的价格为5元,若通货膨胀率为20%,2014年甲产品的价格为5(1+20%)=6元。
3.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汇率的理解和运用。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原来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5%,那么一个月后1欧元=10(1+5%)=10.5人民币元,5欧元=5[10(1+5%)]=52.5人民币元;则比一个月前多付52.5-510=2.5元,故正确答案为D。
生活与消费专题测试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政治网预祝考生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让友谊之树常青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1
第二框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教案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教案
我与老师交朋友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学案
七年级寒假作业(政治)
第九课风雨中我成长教案
第九课《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
苏教版(含答案)七年级政治寒假作业
《笑迎新生活》教案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2
初一寒假作业(初一政治)质量检测试卷
2013初中七年级政治寒假作业辅导
《人之常情》教学案例
维护友谊学案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教案
珍惜友谊
新编初一寒假作业政治《飞天梦想》测试
《迈好青春第一步》教案
《宝剑锋从磨砺出》教案
跨越代沟
初一政治寒假作业《调控情绪》训练题
欢快的青春节拍 导学案
《学习—成才的阶梯》教案
《我是中学生了》教案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
相逢在花季 教案
《欢快的青春节拍》第二框 感悟青春 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