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为此查字典政治网整理了生活与消费专题测试,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某国待售商品1 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 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__。()
A.4 000 0.25 购买力降低
B.2 000 0.5 通货膨胀
C.2 000 2 纸币升值
D.2 000 0.5 购买力提高
解析:选B。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 00010)/5=2 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 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 000/4 000=0.5元。
2.假设某国2013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4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4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 6元 B.10元 12元
C.20元 24元 D.8元 16元
解析:选A。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14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甲产品的价值量下降一半,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甲产品的价格为5元,若通货膨胀率为20%,2014年甲产品的价格为5(1+20%)=6元。
3.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汇率的理解和运用。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原来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5%,那么一个月后1欧元=10(1+5%)=10.5人民币元,5欧元=5[10(1+5%)]=52.5人民币元;则比一个月前多付52.5-510=2.5元,故正确答案为D。
生活与消费专题测试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政治网预祝考生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时政热点:城管“发烟执法”不必太过苛责
时政热点:小座椅折射“先做后说”好政风
个人所得税:改革之路怎么走
时政热点:G20杭州峰会的三大意义
李克强抵达万象
时政热点:“专车理发”,谁来监督小事弄权?
2016年9月10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用“互联网+”帮农民看紧荷包
2016年9月11日时事政治(国内)
时政热点:城管执法的“艺术包”不应有“发烟”
解读李克强总理在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谱写中国东盟关系新篇章
精神赔偿扩大范围是法治应有之义
2017年中考政治做诚信的人考点梳理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补短板力度:优化政策“配方”打好组合拳
中考政治违法犯罪复习指导
2017年中考政治保护自我考点梳理
中国印记彰显大国担当
看懂48小时工伤规定的合理性
2017年中考时事政治解题方法复习
杭州峰会给世界带来哪些“新风”?
2017年中考政治复习的误区
时政热点:立足改革让“双创”政策落地生根
时政热点:认为“自己本质不坏”的落马局长该醒醒了
游戏为何能成为竞技项目?
进口牛奶保质期不能处于监管盲区
习近平主席B20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给世界带来暖意
2016年9月9日时事政治(国际)
心灵鸡汤能改变“空巢青年”的苦闷吗
国家统计局解读2016年8月份CPI、PPI数据
2017年中考政治交往与沟通知识梳理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