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初三学生小吴问:从初一开始,学习重心就放在了语数英上,开学上初三,才发现其他科目的重要性,但似乎已经有些迟了,尤其是政治,不知道该如何学,请老师指导。
特邀嘉宾:郭永新,太原三十七中
政治学科的知识点多、复习量大,而且中考试题灵活多变,要在一年时间内进一步提高考试成绩,就必须选择有效的学习、复习方法,熟练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把握开卷考试的脉搏,激发创新意识。
掌握依据
方向不正确,犹如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其结果是事倍功半。2006年中考命题方向体现出各学科的共性,如能力性、实践性、综合性;又体现了政治学科思想性、时效性;也体现了考试改革要求的人文性、开放性、新颖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把握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以避免盲目性。要特别关注课标中新增加或重点强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每次考试的重点,要把这些知识点重组,抓住重中之重的核心内容进行内化。
构建体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垫,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本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相对于时政热点、社会热点,课本内容确实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开卷考试所选取的材料又多为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因此有人认为,只要学习时政热点,抓住社会热点就行了,不需要学习教材,显然这是错误的。热点问题与教材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一方面,热点说明课本内容与观点。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用课本内容与观点可以解释、剖析时政热点。中考试题的形式虽然求新、求活,求变,具有开放性,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题型多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建议同学们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仔细阅读教材,把每一目题下的知识点填充到图表的对应位置,使知识大树枝叶丰满。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有利于同学们把握各年级知识之间、课与课之间、节与节之间、框与框之间、目与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关注时政专题
中考政治是开卷考试,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模式都是题干加问题。题干多源于时政热点材料,所以,结合平时师生共同收集、整理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特别是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材料,以及与家乡建设紧密相连的材料。
近年来的三农问题、逐步取消农业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对重点贫困县学生实行两免一补、两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规划、台湾问题等时政材料,与教材上社会主义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国两制等观点联系很紧,可多做这方面的习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设问,运用课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性认识,逐步提高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整思想心态
对开卷考试,不少教师、家长和学生存在着错误看法,一是认为开卷考试题目很容易,就是翻翻书,抄答案就行了,平时用不着花时间去学习政治,不少学生把原来阅读政治的时间用来学习其它学科;不少学校则对政治减少课时量,尽量少排课;其他学科的老师则经常从舆论上引导学生多学习其他中考课目,这种思想认识非常普遍。二是认为开卷考试题目很难、很活,答案在课本上又找不到,主要靠语文功底和临场发挥,时间花在政治上也是白搭,不如花在其他学科上。三认为开卷考试无需多花力气,平时做好笔记,临考时只需翻翻书和资料就行了,结果,每次考试单选题失分很多,影响总分成绩。
这些看法都是不可取的,开卷考试也需要记忆,教材上的基本观点、原理,有的需要重点记忆,有的需要理解。只有以记忆的知识作铺垫,答题才会得心应手。因此,一定要分清哪些知识只需理解,哪些知识必须记忆,平时做到有的放矢。
相关推荐
中考名师指点政治课教学效果利用漫画提升
名师指点中考复习政治要多关心新闻动态
社会热点:“黑暗料理”频现是监管失了控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2016年
社会热点:细化“性骚扰”惩戒条例才能更好维护女性权益
社会热点:“礼让行人” 为何成了要褒奖的行为
“剥树皮”没有禁忌敬畏,社会底线难免失守
社会热点:你是否还记得,八年前的那场大地震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文化生活)
经济热点:导游可以自由执业 监管不可放任自流
高考政治选择题练习题(含解析)
何时告别“雨季到广州来看海”
经济热点:银行无公厕折射的是“公权至上”
社会热点:“坐牢也能吃空饷”是怎样炼成的
文化热点:“手机随手拍”能否拍出法治文明新风
鲁教版初三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点
经济热点:迪士尼高价门票:与其吐槽,不如学习
根治“校园欺凌”还须建立长效机制
环境热点:保护野生动物先要管住嘴
人教版高一政治下册《走近国际社会》练习题:必修二
2016高考时事政治:2016年两会最新热词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中《经济生活》主观题要点分析整理
文化热点:孩子“太独”,谁的错?
社会热点:面对“剧本级”谎言不能坐等整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高考政治因果类选择题专练(有解析)
社会热点:36元的“诚信教训”无关白领身份
文化热点:思考文化与市场融合比吐槽迪士尼价格更明智
经济热点:何以会有吃人的校园贷
社会热点:试点中的驾证直考,不怕走弯路
经济热点:让巨额赔偿制度筑起企业的品质信仰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