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进行第二轮复习之后,要回忆政治课本内容培养审题习惯,熟悉一些答题应试技巧。具体内容如下:
一、回归课本全面整理内容
教材是高考的命题之本,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些题目看似与教材无关,其实其核心内容都隐含在教材之中。所以,在高考临近的日子,最好暂时放下手中做不完的模拟卷,对教材知识进行全面清点,尤其是主干知识和与热点相关的知识。如《经济生活》可以按个人、企业、国家三大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构建;《政治生活》按国家、公民、党、政府四大行为主体构建;《文化生活》按文化是什么、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发展为主线构建;《哲学与生活》除了按通常的哲学范畴掌握外,还要注意根据四个单元题目来确定知识范围,这是近两年高考的新考法。需要提醒的是,清点教材知识不是要一页一页翻着课本检索,而是应该把课本放到一边,采用尝试回忆的方法重新整合教材,把知识穿成串、织成网,卡壳的时候再翻书强化记忆。
第一、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对某个知识点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全,一旦考到就很难得到高分,对于考点的理解,必须抓住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二、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例如,要正确回答如何看待农产品价格变动带动市场物价的变动,必须对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包括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政策、营销策略、消费心理等。
第三、注重政治概念的敏锐性。近几年的高考政治往往迎着社会热点上,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设置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意问题,所以,必须对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如2013年与热点问题相关的概念有价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府职能、党的领导、文化产业等等。
二、培养良好审题习惯
知识和方法都掌握好了,高考就一定会得高分吗?未必!提醒考生,知识和方法能否转化成分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审题是否精准;二是答题是否规范,这也是材料问答题四步解题法(审题对接加工组织)的基本要求。很多考生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题目,似曾相识,匆匆瞥上一眼便美滋滋地大笔一挥而就,结果一不留神就掉进了美丽的陷阱里。高考时很有可能碰上熟悉的背景材料,但设问已变换了角度。也有可能设问与你平常所作的某道题很相似,但材料却有了些许变化。所以,审题时务必要小心谨慎,认真看清设问要求和材料限定,要保持对试题的新鲜感和警觉度,把每道试题都看做是一个全新的历险,不把自己禁锢在原先练习的巢穴中,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避免经验主义错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慢审快答的原则。有的同学担心慢审题会耽误时间,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审题上多花时间,正是为了少浪费时间,少走弯路。
高考二轮复习回忆政治课本内容培养审题习惯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政治复习指导栏目。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文化强国战略专题
共和国六十年话沧桑——金冲及研究员专访
自读、启思、精讲、多练-教学教案
怎样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益
初三政治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教案
初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教案
初三政治教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初三政治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教案
张召忠:人民战争理论是我军永远不变的战略指导——回答戴旭关于人民战争的问题
怎么不铐起来?:西方记者在乌鲁木齐街头煽动混乱
初三政治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教案
初三政治“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教案
初三政治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教案
初三政治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教案教案
初三政治第八框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教案
初三政治实践出真知教学教案
潜伏者力拓:一块石头引发的谍案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厉行节约 开启新风专题
2015年12月28日时事政治(国内)
一篇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雄文
朱穆之:要为赵紫阳平什么反?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初三政治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教案
中国需要国企——长篇小说《国器》后记
初三政治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教案
薄熙来的“GDP观”让谁赧颜?
2013年中考政治热点:理性爱国 反对暴力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学案
初三政治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