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前提,因此,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本人为大家分享政治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一、基本指导思想:要以课本为主。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尽快熟悉考试大纲、考点和四川省单独命题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
1.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006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综合能力较强。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试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2006年高考四川文综卷政治试题部分仍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例如三农问题、创新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如财政的作用、发展是硬道理等。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叉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有的教师认为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然而,恰恰相反,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样,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肢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那么,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横向串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以知识的整体把握。
3.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的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4.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学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围之内,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那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必须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与史、地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等。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还要加强对新课改的研究)要求教师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并研究重热点问题。当然综合能力测试对时政知识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广。平时的单科考试中不一定热的问题,在综合考试中却会经常出现。另外,综合考试毕竟不追求试题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着力把握核心概念和知识,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重点,寻找知识的交叉点。这一点在综合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对《政治常识》第四课的学习,要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民族及宗教的其他问题一般理解即可。
6.改进教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由于四川单独命题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有方,事半功倍。
①注重对知识的复习理解和贯通,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②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
③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
④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⑤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靠拢,尽量争取加分,要培养考生求新、求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打好整体战,再创高考新辉煌。
要提升全县文综在市上的排名,必须打好整体战,全县各校是一盘棋,必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全县教学资源,利用县教研室提供的交流平台,群策群力,改变目前落后的局面。面对我县文科生多,文科生源差的实际,在月考试题的命制上要精选精练,要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辨考点的准确性,还要注意调整心态,加强考试心理素质训练。第一次上高三的年青教师还要深钻教材,熟知考纲,研究考试方向,同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年级备课组指导下研究上课备考。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政治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巧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下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
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
设计考前自主复习 实现高考完美冲刺
社会实践
政治课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提高教学质量应勤字当头
如何提高高考政治复习效率
努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政治高考论述题的哲学思维解法
高考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学
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与价值设计
“四读二论”教学法
谈高中思想政治科学法指导
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
“五段式”教学法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哲学的改造
让政治课焕发出魅力
高考政治复习微观知识整合探索
中学政治课改革初探
如何增强政治科的教学效果
新世纪中国政治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知识分类与政治课教学策略的优化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