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5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扬子晚报记者发现,根据考试说明,各门学科都稳中有变。其中政治学科考点变化近30个,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今年高考各科考点内容变化在哪里?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考生要如何面对?本报特邀南京29中九科一线教师,第一时间对“江苏高考说明”进行解读。
政治 考点变化大,时代性和实践性强
解读人:陆晓东(高级教师)
【变化】与2014年相比,2015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中考点变化近30个,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新增的考点:《政治生活》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以及“哲学与时代精神”。
变化的考点:
《经济生活》:“信用工具”改为“结算方式”;“公有制为主体”改为“公有制及其主体”;“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改为“科学的宏观调控”;等等。
《政治生活》:“公民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改为“公民自觉参与政治生活”,更强调公民的政治主动性,这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要求;“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改为“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更加具体;等等。
《文化生活》:“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以及“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合并为“文化创新的途径”;“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改为“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改为“实践及其特点”;“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改为“真理及其特性”;等等。
删除的考点:《经济生活》删除“大力发展生产力”;《政治生活》删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如何使德育的生成和发展活动更具有实效性
浅谈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性
试论如何针对学情引导教学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们情感目标的分析及策略
立体式教学——思品教学新的载体
浅论当前品德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效果
理性思考如何上好《品德与生活》课程
探究什么原因使小学生厌学
兼职教师品德教学的优势
如何指导二年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学生“参与度”
品德与社会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的展示、运用情感
品德课堂教学及时评价的“五要”和“五忌”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实现情感内化
培养学生自信心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
如何有效开发《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提升体验的有效性
如何在品德教学中开拓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
感受美丽人生 创造完美生命
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做一名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的称职教师
《班队干部大家选》课堂记录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培养学生做人
做开明师长 善待孩子的童真、童心
怎样走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误区
试论品德与生活(社会)中教学目标的确立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