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全国考试大纲提前出炉,各学科较之前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其中政治学科主要调整了“考核目标与要求”,经仔细核对与研究,发现有两大方面的变动:
一方面,较之前延续多年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语言描述,今年出台的大纲语言更加精炼、简洁,不再使用列举性语言,而是进行专业化概括,比如将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律调整为“有关学科知识”;同时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将原来的“能够......”中的“能够”一律删除,尽量减少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能力要求。这都说明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加看重,将所学政治学科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四项要求中有明显变动的有4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调整为“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这一要求明确了知识的运用从“必要的判断”进阶到“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说明了对知识要做到精准理解,还要学会知识迁移,根据社会现象推导知识,知识目标明显拔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调整为“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这一要求对学科知识的描述从“简洁”进阶到“准确”,说明理论语言专业化的要求将进一步强化,防止学科语言生活化,同时在描述“概念、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理”,也就是在备考中不仅仅要重视“标题式”语言,更要理解每一概念、观点的内涵;“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调整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将原来的“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调整为“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这2处修改强调了两点,一是整合学科知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结点,从某一方面将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二是生成试题答案,准确找出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和设问诸要素间的内在逻辑,融入政治学科知识,有效组织语言进行作答,防止出现知识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总的来说,2017年的政治高考能力要求在原有四项的基础上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拔高,对备考的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了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需要考生抓住机遇,勇于挑战,笑对高考。
时政热点:我看“三个必胜”
时政热点:“获得感”永远是全面深改的着力点
时政热点:司法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时政热点:官员“求神避邪”源于信仰缺失
时政热点:铭记那场伟大的胜利
时政热点:用公布车牌号管理公车是“隔靴搔痒”
时政热点:一把手“管人不力”被免,不冤
时政热点:交通违法抄告制度,不可过度依赖
时政热点:扶贫扶出债 窟窿打哪来
时政热点:官员不能只拥有“会做官”的能力
时政热点:领导干部别怕无权无情
时政热点:践行“三严三实” 走心更要笃行
时政热点:市长辞职恐不能“说走就走”
时政热点:亿万富翁实名举报县长,谁都不能自说自话
时政热点:反腐需要“朝阳群众”参与
时政热点:辞职干部的出路不能仅在于“下海”
时政热点:公车改革还需乘胜追击
时政热点:以改革的姿态向教师们送上祝福
时政热点:反思战争苦难,实现人权伸张
时政热点:从“叫人政策”看求实作风
时政热点:约谈制关键在重置环保话语权
时政热点:依赖扶贫政策,只能导致越“脱”越贫
时政热点:国土官员宴请财政官员死亡的背后
时政热点:“朝阳群众”咋令“反腐朝阳”
时政热点:重视改革的“慢变量”
时政热点:地方立法应走出几重误区
时政热点:腐败与现代化不相容
时政热点:城管高学历是改革必然要求
时政热点:践行“三严三实”重在“三干三改”
时政热点:让第三方评估充分发挥威力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