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下册第5课测试题一、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问题上,经历了不找市场找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找了市场找市长的变化过程,这告诉我们
①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 ④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一些菜民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断水,由上进行喷灌,从下进行滴灌,既合理并充分地利用了电力、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说明
A、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改造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D、人们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
3.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这一要求就是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
A、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B、端正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
C、认识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D、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4.在现代西方自然科学流派中,有一种叫做演算主义的新理论,认为在科学实验中人们从科学仪器中看到的各种现象,例如光的谱线,粒子的轨迹中,并不是事物的物理,化学运动本质的显现,而是与事物本身毫不相干的主观符号,事物本身是什么,人们是无法知道的。这种观点是
A、抹煞了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B、夸大了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C、把现象看成是客观的东西,和本质密切联系
D、把本质看成是主观的东西,和现象不可分割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运用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依赖于实践,理性认识不依赖于实践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感性认识对实践没有指导作用,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
①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理性认识
②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③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组成部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④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A、理性认识对实践有重大作用,而感性认识是无用的
B、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
C、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D、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取理性认识
8、分析方法如果运用不当,只分不联就会导致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下面不属于分析的是
A、分析每一个要素 B、分析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
C、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 D、找出事物本质性的东西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苟子在其《解葭篇》中认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规划) 回答910题
9.荀子的这句话说明: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B.不认识事物的现象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D.由于人们受现象的蒙蔽,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10.我们要不受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①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 理性认识要和感性认识相结合
③ 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④ 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1.科学理论或真理之所以能够遇见事物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主要是因为
A.它是人们获得的理性认识 B.它依赖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
C.它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D.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12.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现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上述问题使人们认识到
A.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扩展
B.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
C.环境问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
D.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科学家是天生好奇的人,他们试图去发现许多观察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家是有耐性的人因为自然界在缓慢地展现它的奥秘。科学家是认真仔细的人,他们必须经常验证他们的结论。他们十分清楚: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它们常常是暂时的。回答1315题
13.科学家具有天生好奇的品质,这种优秀品质表现为
A.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B.善于把握事物的特殊性
C.善于创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D.善于利用事物的内在联系
14.科学家是有耐性的人。从哲学上看,耐性体现
A.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B.人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C.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15.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它们常常是暂时的这是因为
A.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正确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C.认识必须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D.实践具有客观性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布鲁诺说:感觉纵然是完善的,也绝不会不含有某种混乱。回答16-17题。
16.从哲学上看,上述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没有实际意义 B.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C.感性认识是完善的 D.感性认识往往是零乱的、肤浅的
17.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认识事物时必须撇开事物的现象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获得正确认识必须从理性认识开始 D.获得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结束
18、真理是时间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A、 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二、非选择题(共计46分)
17、就学习生活的种种烦恼,某班组织同学畅所欲言。现摘录其中三位同学的发言内容如下:
甲:我三更睡,五更起,够辛苦的了,但学习成绩始终不见大的起色。老师不是总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吗?
乙:我的政治成绩不稳定,课堂上我听课很认真,公式定理记得很熟,可考试时,有些题目用公式套不上,跟老师的例题也不同,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知道这次考试没戏了。
丙:我很善于思考,因而想不通的问题也就显得很多,比如我们班评三好学生,这些同学真的是各个方面都很好吗?我们这些没有评上的难道
请从认识论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他们有学习和生活中的共同的值得肯定的方面?(4分)
(2)既然他们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为什么还会有种种烦恼?(17分)
18、一位政协委员说:看形势要像欣赏油画一样,只有站在远处才能看出大势,领略其中的妙处。但求大势不能不注意细节,求速度不能不注重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许多操作层面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需要我们由表及里、去粗取精,不断完善我们的游戏规则,从追求量的提高到实现质的跃进。
阅读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回答:
(1)从思维方式上看,我们为什么既要求大势,又要注意细节?(4分)
(2)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思维?(8分)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摘自十六大报告
根据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回答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分)
七年级政治有朋自远方来测试题及答案
《做意志坚强的人》单元测试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政治第一单元(l—2课)练习题
《知耻近乎勇》同步测试及参考答案
《与师为友》同步测试
《我的中国心》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相逢在花季》同步达标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我的自律宣言练习题
《走向自立人生》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众人划桨开大船》同步测试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我是中国小公民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我的自画像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节《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有朋自远方来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同步试题及答案
扬起自信的风帆复习题
第二单元c
《珍惜无价的自尊》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缤纷复杂的社会同步测试
情绪万花筒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对不良诱惑说“不”》同步测试及答案
培养自尊练习题
做意志坚强的人练习题及答案
法不可违单元测试及答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