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小编准备了高一下册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步练习,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14)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2.(09江苏卷15)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是
A.业主委员会 B.消费者协会 C.居民委员会 D.乡人民政府
3.(09海南卷9)某省2007年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的实行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与海选相比,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节约选举成本 ②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④有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09浙江卷34)从2008年11月13日起,在持续一个月的时间里,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10位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转型升级新跨越主题,通过网络平台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这一举措有助于中共浙江省委
① 了解民情,汇聚民智 ② 参政议政,执政为民
③ 民主决议,依法行政 ④ 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09福建卷30)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以网络为媒介的政府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政府民间互动模式
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质询权
③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汇集民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09天津卷7)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完善体现了
A.民主监督,有序参与 B.民主实践,亲力亲为
C.民主管理,建言献策 D.民主决策,科学规划
7.(08海南10)某市人民代表大会经多年探索,创立了人民代表接待站和专职的人民代表联络员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人大代表车现场听取民众反映情况。这一制度创新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 ②公民的政治表达渠道不断拓宽 ③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⑧④
8.(08北京卷27)我国公民享有广泛而充分的权利。今年两会期间,网络媒体开通了我有问题总理、我向总理献一策等栏目,上百万万网民踊跃参与,各种提问和建言多达数万条。网络民意表达是
①公民依法使监督权的体现 ②公民意识培强的重要表现
③政府赋予公民提案权的表现 ④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08广东卷11)近年来,国内网站纷纷开设两会直通车网上大会堂等论坛。网民热论国是。这表明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应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08广东卷29)某区通过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这反映了
A.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
B.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C.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
11.(08宁夏卷18)某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方案公示后,很多市民通过打电话、写信、上访和网络评议等方式参加意见,对原方案进行调整修改,最后获得了大多数市民的认同。这体现了
A.市政府和市民共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B.政府决策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
C.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则
D.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理念
12.(08上海2)今年两会召开前,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A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D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13.(07广东卷15)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发布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A.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B.体现了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决策的工作态度
C.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14.(07宁夏卷16)某市政府在网上开通百姓论坛,规定各职能部门安排专人每天浏览网页,对涉及自己部门的帖子必须在3天内给予回复,对投诉帖则要尽快纳入调查处理程序。最近,有14个单位因没有及时回帖而被通报批评。百姓论坛的开通
①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②改变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③提供了公民利益诉求的新渠道
④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5.(09山东卷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
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
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
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16.(08广东卷38)辨析: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就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
17.(08北京卷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5)运用政治生活,说明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由。
试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民主监督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C两项属于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不符合题意;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故B项不符合题意;通过题干可以看出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我国主要是指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中的村民委员会,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属于社会团体;D项属于基层政权机关。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利于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有利于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故③④的说法正确;①②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项。
4.【答案】 B
【解析】题干中行为的主体是中共浙江省委即中国共产党,所以首先排除③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然后排出②参政议政的主体是政协。
5.【答案】D
【解析】借助网络进行的这种政府民间的互动模式,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有利于公民更好的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也有利于政府广泛了解民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故③④的说法正确;①项中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说法不确切,与我国的国情不符合;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故②的说法错误。组合型选择题要充分运用排除法。
6.【答案】D
【解析】本题以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背景。考查的是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民公园的改造方案的完善,听取了市民的建议,是一种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体现。应选D项。
7.【答案】A
【解析】③在材料中不能体现;④与题无关;两项制度创新可有效拓宽公民的政治表达渠道,提高公民的参与政治热情并使基层活力增强。①②正确。某市创立人民代表接待站和专职的人民代表联络员制度是体现我国民主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做好此题重点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难度中等。
8.【答案】A
【解析】本题以两会为背景,以网络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为材料,考查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民意,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方式的变化,众多网民参与,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参与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公民没有提案权,提案权属于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所享有,③项错误。网络民意表达,强调的是民从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是政府信息公开问题,④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 C
【解析】网民通过网络热议国是,体现了网络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有利于公民与政府的沟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④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②不选。
10.【答案】 BC
【解析】A项中的选举政府错误;D项中的全体居民错误。B、C两项从对公民和对社会两个方面分别说明了居民选举居委会干部的意义,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本题的行为主体有市政府和市民,而依法执政是对执政党来说的,故不合题意,舍去D项。公共管理职能应由政府履行,不是由市民履行,故A项错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不意味着公民可以代替决策部门的职能,而是公民为决策部门提供建议,因此B项本身正确,但不适合本材料的情景,即公民有权参与民主决策,但不一定是决策机关的一员。故本题只有C项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农民工向人大代表提交提案属于民主决策问题,可排除CD,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间接行使的方式,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的,通过排除法可知答案,此题相对较难。
13.【答案】D
【解析】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表明了该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使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监督权督促政府工作,而不是决策权,A、B、C三项不能表明题意。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行政与公民的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百姓论坛的开通为公民维护自己的利益增加了新方法,③选;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①选;公民本身权利和义务都没有增加,②④不选。
15.【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体现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王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或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②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行使了决定权,
③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体现了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王决策,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④省政府制定出台发展规划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⑤该规划确立的整个过程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若答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题中,中国共产党、人大、专家和政府在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应从相关主体分析和阐述。
16.【答案】(11分) (1)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就会导致无序的政治参与。
(2)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当政府的要求符合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时,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就是有序政治参与。
(3)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和接受人民监督,否则,政府的要求就会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会阻碍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4)综上所述,题中观点是不确切的。
【解析】对辨题中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和关键。要首先回顾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再进行辨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这个角度来看,按政府要求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另一方面,按政府要求也不能违背公民的合法利益,要做到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17.【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监督权力的行使。②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权力应该依法行使,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的监督。③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障监督权的实现,使权力健康有序地运行,最终达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④权力若不在阳光下运行,必然导致官僚主义,滋生腐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5)问属于是对原因类试题的考查。此题可以归类为是考查为什么要去做某件事情。这类试题的解答,考生一般可以从存在的问题、事物本身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作用或影响,即问题、要求、作用(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整理,给出答案。
此题中,从问题角度分析,我们可以考虑官僚主义、腐败现象还客观地存在着,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从要求角度分析,我国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因此人民就权力进行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接受人民监督。从作用角度分析,进行有力的监督,有助于权力的健康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合法利益的维护。
高一下册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步练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品味生活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初三政治说课稿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走进中学》说课稿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十五课第一框
意志坚强的表现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情绪——奇妙的“窗口”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丰富多彩的情绪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