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是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下册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2006年6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随州市的兰草生长面广量大,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被誉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兰草产地。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自身却面临巨大的危机。地毯式的扫荡,掠夺性的无序滥采,使兰草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个事实说明
A.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
B.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
C.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牺牲自然
D.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2.2006年7月2日《深圳特区报》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2006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4.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利用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由于( )
A.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
B.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偶然性
C.作为规律的联系是由外部条件决定的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规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
5.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笨手笨脚去西天取经的猪八戒已经是过时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八戒未必不会打猴拳,未必不会教授猴拳。这是因为
A.运动是物质在运动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C.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D.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7.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六号轨道舱内,航天员聂海胜与费俊龙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
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8.200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客观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也确实把问题的症结认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了,在认识的层面展现了应有的领导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实了,规划了不等于实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决了。求真了还要务实。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中的求真是指
A.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C.找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D.探究生命的起源
9.哪里失去了求真务实,哪里必然丧失生机,遭遇厄运,受到惩罚。这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B.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C.规律能够被人们把握和利用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0.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11.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2.连日来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14.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5.就其根源讲,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
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此回答题。
16.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17.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18.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9.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C.神鬼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神鬼观念是人脑中自生出来的
20.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看法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他主张计划生育。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44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据此回答21-22题。
21.44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22.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23.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
25、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6、《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27、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28、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29、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 ②世界是物质的 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30、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A、夸大了物质运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31、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32、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 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物质决定意识
33、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34、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B、教师讲课 C、农民种田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5.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36.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 )
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 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y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据此回答37~39题。
37.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A. 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38.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 )
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39.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利用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由于( )
A.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
B.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偶然性
C.作为规律的联系是由外部条件决定的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规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
二、简答题
1、 简要说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 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3、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下册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情绪——奇妙的“窗口”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意志坚强的表现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丰富多彩的情绪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初三政治说课稿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