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沂南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研讨会3月26日在孙祖举行,七八年级的思品教师与会。主要探讨“新授课教学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三中吉光梅老师的“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第二节是孙祖中学李先莉老师的“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两位老师的课代表了两种风格,吉老师的课以多变的教学形式见长,李老师的课以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整合见长。
对两位老师的课我打两个比方,一个用电视节目作比方,第二个用做菜作比方。
如果比方为电视节目,吉老师的课就是代表一个台,什么节目都有:新闻,小品,科教。
李老师的课就是一个专题节目——环境专题节目。都很精彩。
如果比方为做菜,这两位两老师搜集的食材都很丰富,吉老师则用这些食材做成了多道风味小吃。李老师把它们做成了一道东北乱炖大锅菜。都是中国好味道。
正是由于缺点往往与优点相伴生。两位老师都遇到了节目处理与时间处理问题:加入了过多元素而过犹不及,比如,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这一知识点的处理上,此处为非重点内容中的非重点部分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即可。并且当时的处理上也不理想,由于不好安排学生活动,联系了几则宣传标语和一个小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主要是老师讲出来的。
吉老师用45分钟播出了十多档“节目”,上了好多道“菜”。但是细品的少了点。李老师用45分钟的大半时间播出了一档节目,细品的过多,但节“节目”没做完,“菜”没上完。
解决办法比如吉老师有选择的撤掉几个节目(几道菜),选几个做得细一些,精一些。李老师把第一个做得粗一些,重点做细第二个。
这倒不是挖掘教材深延伸面广不好,而是45分钟课堂容量的有限。
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就两节课进行了座谈。老师们表示从两节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和建议。
再说一下小组合作学习。当时有位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感觉每个小组只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发言。这确实是我们老师们讳疾忌医的一个问题。
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可不可把这种现象也称为“一言堂”——“小组一言堂”。
我们因为要改变老师的一言堂,想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形成群言堂,结果并不随我们之愿。这是怎么了?
我想,其实,不管是不是合作学习,基本的“核”没有改变,这个“核”就是学习。这就是我们说的换汤不换药。
尤其是厌学的,才不管你合作不合作,反正都一样不参与,老师爱怎样怎样。
打个比方,如今孩子有不少厌食的,我们有时说,多几个孩子衬着赛着吃就行了。但情况真不是这样,孩子不爱吃饭,用衬着赛着来“合作吃饭”也不行。不管怎样,孩子都一样不爱吃。因为根本问题——厌食没解决。
如果我们把这个“核”换了,比如把学习换成体育游戏,不用老师管,学生自己就可以合作的很好。
说到这儿,我们很容易想到另一点:我们对合作本身的理解太窄。
这个合作是我们老师按自己的想像设计的,学生自始至终是局外人,他们不知道老师葫芦里有什么药。这么多活动,各环节是老师自己设计的,答案是老师想要的,学生能按我们的设想来?
由此我想,这个合作的设计之初,可以就有学生的参与(那也是难以想像的),那学生才真正有“我的课堂我作主”之感。
2015年初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精选)
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测试卷
初二年级上册政治期末模拟试卷(2015—2016)
2015年初二年级政治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
2016学年初二年级思想品德期末复习题(非选择题)
2015年11月5日时事政治(国内)
(15年)初二年级上学期政治第三单元试卷
秋季学期八年级政治第三单元试题2016学年
2016届八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调研试卷(有答案)
2015年八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试题
初二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政治上学期第三单元试卷:2015—2016学年
2015-2016初二年级政治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试卷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检测试卷
初二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试题(2015—2016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末模拟试题(2015—2016学年)
秋期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秋季学期初二年级政治第三单元试题(2015年)
2015-2016学年初二年级上册政治第三单元试卷
(2015-2016)秋季学期八年级政治第四单元试卷
2015年八年级上学期政治第四单元试卷
2015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政治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2015年11月6日时事政治(国际)
2016学年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政治期末模拟试卷
初二秋季学期政治第四单元试卷:2015—2016学年
秋季学期八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2015年初二政治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模拟考试卷:2015—2016学年
2015--2016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末模拟试题
16年秋季学期八年级政治期末复习试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