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冲刺复习一定要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掌握,
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详解内容请考生阅读本文:
解题的一般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思路的图示如下: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高考三轮备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栏目。
2018年时政:12月20日国际篇
2018年时政:12月11日国际篇
2018年时政:12月21日国际篇
时政热点:在新时代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2018年12月22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时政热点:向伟大的改革先锋致敬
时政热点: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新境界
时政热点:贫困县脱贫摘帽只是“起点”
中国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
2018年12月21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机构改革亮点在于催生生产力
2018年12月18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改革开放中的创新记忆
2018年12月17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40年,舌尖上的改变
习近平改革开放金句: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时政热点:站在新起点上,不忘改革开放初心
2018年12月第2周国际时政热点汇总
2018年时政:12月19日国内篇
2018年12月19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时政热点:中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成就与经验
“我”与雄安新区共同成长
时政热点:党心民意同频 激荡伟大觉醒
习近平强调"九个必须坚持"
2018年12月23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12月23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改革开放与大国之治
伟大的觉醒 伟大的革命
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