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百日冲刺复习一定要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详解内容请考生阅读本文:
解题的一般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思路的图示如下: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高考第二轮复习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栏目。
高一政治暑假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思品教研组下学期的工作总结
时政热点:抗洪抢险作秀不能有第二次
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抗洪抢险,也要筑牢感情防线
发改委解读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行政权力划定18个“不得”
时政热点:取消公务员双休日,依据何在
时政热点:“停休令”前后反复,不是办事是搞事
2016年7月第1周时政汇总(07/01-07/08)
社会时事热点:反转新闻不该成为一种常态
2016年高一政治暑假作业
政治时事热点:取消公务员双休日,依据何在
社会时事热点:在灾难面前,谣言和玩笑应止步
给“直播”立规矩是网络法治化必然要求
政府应善于进行网络理政
文化时事热点:让农村教师有更多获得感
文化时事热点:赵薇欠祖国和人民一个道歉
警权的信任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社会时事热点:别把“棒冰罚单”当玩笑
一张字条为何感动医生
经济时事热点:毕业经济背后是青春的抱团取暖
文化时事热点:“泥水馒头”见证军人担当
经济时事热点:请永远慎言“食品最安全阶段”
时政热点:无人接听的举报电话也是一次举报
发改委解读:构建共享平台 创新体制机制 提高交通物流融合发展质量与效率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升学考试难度不能偏离“选拔性”
政治时事热点:无人接听的举报电话也是一次举报
时政热点:根除“围猎”官员现象当双管齐下
经济时事热点:快递包裹贴广告,先别急于“斩立决”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