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答题指导:时政考查化难为易
一、时事热点的考查要点
1、就近5年中考试卷分析来看,时事热点在大题中的考查越来越偏重间接切入的方式。间接切入就是关于热点的命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此热点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运用相关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普通的命题形式相比,间接切入的方式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同时也考查了大家对当前热点问题的了解度,能更好的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2、时事热点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将时政与政治理论、教材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试题的背景材料都是贴近社会现实、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主要有: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问题;反映国家意志的重要会议、各项方针政策。
3、时事热点选取形式多样并逐渐体现地方特色,考查大家对身边时政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例如,以“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为背景材料,考查同学们有关基层民主以及政治参与的知识。
二、作答时事大题的建议时政大题往往是考生在考试中丢分最多的,究其原因有:
①是对当下时事热点不了解,常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
②是无法提炼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以致不能准确运用专业知识术语和时政语言组织答案。
针对以上问题,在作答时政大题中要注意两点:
1.要重视积累日常热点问题。
多年的备考经验告诉我们,时政在政治中考大题中的分值只会有增无减。我们要多多了解时政热点,并有的放矢的运用到教材知识点中。所谓热点问题不仅限于本年度内,一年的热点还算不上热点,只有多年的热点才是真正的热点。我们不但要关注本年度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而且更应关注那些持续时间较长的,对我们的生存发展、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例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三难”问题(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的问题)、环境污染与治理、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党的建设等等都是多年的热点,也是中考的“常考点”。只有对这些主要热点的背景及党的政策方针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掌握一些时政语言,才能有效应对时政题的考查。
2.在做大题时,“踩点”要准,不做无用功。
解题的基本思路:审问题,明确答案限定的知识范围和具体要求;审材料,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捕捉出各种有效信息,回忆与材料相联系的教材知识和时政语言知识,最后综合题目的要求和角度,立足教材知识联系背景材料信息,做出准确回答。
时政热点:残保金为何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时政热点: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抓牛鼻子
时政热点:“山寨”横行,官网亟需“身份证”
时政热点:聘用制公务员旨在形成“鲶鱼效应”
时政热点:“一把手”出庭是践行依法行政
时政热点:敢于向好人主义说“不”
时政热点:“一国两制”白皮书 正本清源 立牌指路
时政热点:居住证制度入法,外来工受益几何?
时政热点:深化改革要以廉洁方式推进
时政热点:新官财产申报也要引入社会监督
时政热点:三维透视深水区的国企改革
时政热点:“抓落实”是一个长期课题
时政热点:“局长老板”真是“一致拥护”?
时政热点:法院开淘宝店值得“点赞”
时政热点:简政放权,国务院马年新春开好头
时政热点:遏制发票腐败须用好“三剂药”
时政热点:旧政府靓学校,照出民生温度
时政热点:改革就应多些“系统性重构”的魄力
时政热点:“国货”当自强
时政热点:“官员独董”退场体现从严治吏决心
时政热点:“不申报不提拔”找准试点切口
时政热点:信访工作一小步 群众利益一大步
时政热点:诉讼与信访分离 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如何通畅
时政热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时政热点:聚焦政府信息公开 谁在妨碍公众知情权
时政热点:立了军令状就要有结果
时政热点:“两只手”的辩证法
时政热点:敢于担当,拿得出魄力
时政热点:传承“最美县委大院”的“陋室铭”
时政热点:深化改革的勇气源于坚定的制度自信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