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上册文科政治期末考试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谈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时,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曾说,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因为谁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对生或死有一种态度。有人认为生命不值得珍惜,因为它终有一死,有人却认为正是时时出现的丧失生命的危险,才有助于我们体会生命的价值。这说明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产生于对人生的追问和反思
C.哲学是对自然、人生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和意义的智慧之学
2.下列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来源于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二者的总和构成了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荣获第82届奥斯卡奖项中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的电影《拆弹部队》对战争中彰显的人性进行的哲学反思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哲学
①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②产生于人们的思维活动
③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可以说明
①哲学与科学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哲学对艺术和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③科 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 ④有了哲学思想,就是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恩格斯指出,文艺 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幽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的开端。这可以说明
①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③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近年来封建迷信有所抬头,有的地方甚至呈蔓延趋势。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是与唯物主义及一切科学知识根本对立的 ②它是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③它的出现是思想解放的结果 ④它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每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据此完成7-8题。
7.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 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上述观点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 ②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正确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④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分其它一切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分离 ④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①具有形而上学性 ②不能科学全面了解实践的意义,贬低或否认实践的作用
③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④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据此完成11~12题。
11.对唯心主义哲学,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具体分析,科学批判
B.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C.从整体上肯定唯心主义思想的正确性
D.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应彻底否定唯心主义
12.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哲学的 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
D.是高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
14.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这两句名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注重实践性,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④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 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火。此话被列宁高度评价为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列宁的评价是指赫拉克利特的这番话
A.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B.认为物质是运动的
C.将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结合起来 D.将物质世界的运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
16.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七大进展。其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部分地区启动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我国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C.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D.人类社会不能离开自然界而存在
17.僧肇说:旋岚偃 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矢不动
18.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体现以下哲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0.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1.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调节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B.意识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物质与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2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①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②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③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3.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 ,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24.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①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
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
③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
④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认识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26.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所以意识更重要的是
A.动物心理发展的产物B .社会发展的产物
C.人脑高度发达的产物D.客观存在的反映
27.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农作物方面利用人工诱变创造了许多新品种。我国已培育出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的新品种共1000个。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 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这说明
A.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
B.自然界的物种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
C.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利用和改变的
D.人类根据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46分)
二、非选择题(本 大题4小题,共46分)
28. 材料:2012年广东省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角度,说明材料中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9分)
29. 材料:受欧债危机等外围因素的影响,2012年我国面临外需不足、内需不振,结构调整等经济形势,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是八年来第一次低于8%。对此,总理认为,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的辩证唯物论依据。(12分)
30.材料: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等观点的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12分)
31.材料: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四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三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两百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近日我们则择机发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分别与未来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有人说,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价。(13分)
广东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级文科班期末考试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2. D 3. C 4.B 5.B 6.D 7.B 8.C 9. B 10.B 11.A
12.B 13.C 14.C 15.C 16.A 17. D 18.C 19.A 20.A 21.C
22. D 23.A 24.D 25. A 26.B. 27.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6分)
28.(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要把握好稳,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健康。
(2)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根据世界形势和我国国情的变化发展,经济具体工作要有所突破、发展。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要做到稳与进的有机统一。
29.(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主动降速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2)物质决定意 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降速,是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
(3)规律是客观的,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是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30.
31. 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认为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
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是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人们只是利用了物体运行规律,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上册文科政治期末考试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1.1体味文化课件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2.2文化塑造人生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