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是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期末考文化与生活复习题,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4、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它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5、20世纪的社会发展现实已经向我们展示:光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而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的精神境界,只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导致精神疾病和道德危机,甚至伴随吸毒、色情、性病泛滥等。所以说,文化战略就是人类的生存战略,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失去文化的建设,人类必然走向灭亡
B、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C、文化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D、对人类社会而言,文化与经济同等重要
6、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7、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段话对你的启示是()
A、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B、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C、文化决定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D、没有文化,国家和民族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8、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决策越来越民主化和科学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越来越广泛、多样和直接。如人大立法向市民征求意见等。这表明()
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迅速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由文化发展决定的
C、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公民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9、上题材料还表明()
A、在时代的发展中,文化与政治日益融合B、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
C、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D、政治活动就是文化活动
10、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11、汉族人在婚嫁时大都是喜笑颜开的,而鄂西土家族的女儿则自小就跟人学唱哭嫁歌,以便自己出嫁时好表现才能,哭得好听又让人尚怀感动。土家女孩这样做,取决于()
A、价值观念不同B、风俗习惯不同
C、文化程度不同D、交往方式不同
12、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定居了几十年,但到了晚年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这表明()
A、中国人在海外住不惯B、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受别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C、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就固定不变了D、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3、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D、差异性的特点
14、俗语乡音难改表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D、差异性的特点
15、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是()
A、学历B、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6、徐本禹怀着回报社会的信念,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坚持在贵州支教,而且不要一分钱工资。这表明()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7、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18、之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诚实信用教育,是因为()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④文化塑造人生⑤文化影响是消极的
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
19、《同一首歌》演唱会在全国各城市举行,演唱会内容精彩,吸引广大市民观看。对此正确的认识有()
A、这是实施科教兴国的举措B、表明我国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0、江阴近日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环境优美学校的评比,对此,许多学校把校训、育人目标等书写在墙壁等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无形中发挥教育的作用④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更有成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23、英国的李先生向英国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时,称中信李。这是因为英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的。这一现象说明,不同文化影响人们()
A实践活动的差异B人生观的差异C价值观的差异D思维方式的差异
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我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防止优秀文化流入外国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25、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盛装,手捧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这说明()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三、简答题(9分)
26、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结合材料,说明文化的力量。
27、如何认识文化对人的影响?(9分)
四、辨析题(12分)
28、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五、综合探究题(21分)
29、材料:文化是城市的发展之源、前进之本、立市之魂。文化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原动力位置。
2006年的金秋,一道道文化大餐将让江苏的百姓应接不暇。名城会、艺术周、牡丹奖、百家画展在一系列高品质文化活动的背后,是政府坚持文化为民,大力推行文化江苏建设的良苦用心。在9月20日举行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今后五年建设文化江苏的重点任务三个十大:实施十大先进文化建设工程,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十大重点文化设施。省长梁保华说,2004年江苏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2%,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11位。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10%。在看到差距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必须充分发挥江苏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实现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GDP和服务业的目标。
结合材料,请思考:
(1)江苏省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
(2)怎样提升江苏省的文化竞争力?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答案 | D | A | B | A | B | A | B | D | A | C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答案 | B | D | A | B | D | A | C | D | C | C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C | B | D | B | B |
26、答:(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3分)
(2)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文化、高尚精神,对于培养高尚的个人情操,对于推动社会、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3分)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期我国倡导的先进文化,它必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3分)
27、答: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分)
⑵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持久的。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⑶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3分)
四、辨析题。
28、答: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因而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3分)
(2)但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更不能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并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好转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培养。(5)
(3)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分)
五、综合探究题
答:(1):①从文化的力量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能过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并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②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看: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科学技术和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③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看: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④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看: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对我省具有深远意义。
(2)把握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二政治期末考文化与生活复习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学政治中的举例教学综述
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路径创建
论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法的思考
分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出现“意外”的过程探讨
谈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政治开卷考的四注意论述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对策
初中政治教学的归者
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对策论述
构建和谐警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在前列
论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论上好高中政治第一课方法
提高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素质的方式分析
如何优化政治课堂德育功能
论网络背景下初中思政教学
文化功能对思政教育意义论述
谈高中政治教学的困难及方法
分析思政课教学的情境创设
强化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方法
解决初中政治教学困境的方法
情感教育贯穿在中学思想政治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独特性分析
如何让政治课更具有吸引力
思想品德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创新
初中政治中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思路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思品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和策略
高中政治教师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