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大家对查字典政治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政治课后练习题:世界是永恒发展,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政治课后练习题:世界是永恒发展
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共造林2 686.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土地沙化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上述事实说明()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改造自然物
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D.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答案]A
[解析]B项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可见D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说明()
A.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C.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较长的时间
[答案]B
[解析]材料旨在反映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的不同提法,四个选项表述都正确,但只有B项准确地体现了材料的意思,即认识的不断发展。故选B。
3.毛泽东说: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毛泽东这句话的辩证法依据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答案]C
[解析]毛泽东的话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C项正确。A、B两项是唯物论的观点,不是辩证法的观点,与题意无关。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D项说法错误。故选C。
4.《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后者 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要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改变做事的方法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题干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体现了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故②符合题意;因敌而制胜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办事,故③正确。①中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后者和④中的人的认识能力无限说法错误。故选B。
5.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答案]C
[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算命是借用现代科技搞封建迷信,不属于发展的事物。故选C。
6.下列诗句中与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诗句说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可见①③符合题意。②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④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化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条件。生命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材料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
材料三:2011年3月,在政协会议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不能放弃对地震预测的努力。地震是不是永远不能预测,在科学上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争论虽激烈,但是并不是一个靠少数服从多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地震预测难度大,就放弃努力。我国地震科学工作者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遵照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指示,争取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新的突破,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1)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1)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2)①材料一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A.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B.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②材料二说明人类社会是发展的。A.百年中国的沧桑变化说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巨大的。B.不仅中国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且整个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③材料三说明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对地震的认识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解析]本题通过一系列材料,分析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分别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概括。
社会时事热点:官员“一妻四妾多子”折射监管“多漏洞”
社会时事热点:从招商局长落马看招商背后的“众生相”
名师指导:2016北京卷高考政治试题解析
2016年6月16日时事政治(国际)
2016年6月15日国内外时事概要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感受大自然》教学反思
高一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常考知识点
经济时事热点:光房价涨地产股不涨 不奇怪吗?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自测卷分析
文化时事热点:人在哪里 幼儿园就要建在哪里
2016年6月10日时事政治(国际)
2016年6月21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单元检测试卷分析
2016年6月16日国内外时事概要
九年级思想品德一模考试反思
2016年高二政治期末必备知识点整理
社会时事热点:调整高温津贴,不能让地方太自由
如何在思品课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经济时事热点:“鸟巢办婚礼”不妨明码标价
环境时事热点:环保不能只是做样子
社会时事热点:“公交拒载民工”有违服务伦理
名师指导:2016高考新课标一卷政治试题解析
九年级思想品德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
政策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必备知识点
2016年6月11日时事政治(国际)
经济时事热点:“裸条”何以玩出借贷新高度?
经济时事热点:让“只此一家”的宽带垄断重回市场
经济时事热点:校园网贷 别让便利变隐患
文化时事热点:不让座什么时候成了一种本分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