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饱含情感。查字典政治网编辑了高三政治寒假作业:联系和发展,欢迎阅读!
7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06文综全国卷Ⅱ)29.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06政治广东卷)17.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08全国一卷)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D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2.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06文综北京卷)当今世界,一国的安全问题不完全局限于一国之内,完成31-32题。
3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世界;2003年,全世界联手抗击非典2005年,联合国发出全球共同防范禽流感的呼吁,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为此采取了空前一致的行动,上述事实表明
①国家安全具有了新的内涵 ②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行为准则
③国际安全成为各国外交的最高准则 ④集体安全国家需要构建多重国际协调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08全国一卷)3l.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3.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7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06政治江苏卷)l 1.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08宁夏卷)21.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C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8广东卷)25.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B)
A.部分依赖整体 B.部分影响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08全国一卷)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太的叙事史诗。
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10
分)
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同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的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08上海卷)35.(3)温家宝总理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发送了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学道理。(4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把握整体与部分的辨证统一,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只有改善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才能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08海南卷)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3)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8分)
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分)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要把改善民生置 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3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2分)
1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08上海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B)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联系(2007)
(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6.经过非典、禽流感和印度洋海啸等事件,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这一过程表明:①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们可以能动运用因果关系③自然与科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④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创造必要条件(C)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07年高考文综宁夏卷)23.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同,其依据是:(A)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10.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C)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14.从右边漫画中可以看出:生活导师的忠告实质上否认了(C)
A.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B.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C.人生活在多重社会关系之中 D.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
(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
32.下列选项与图8漫画体现相同哲理的是: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②唯利是图,贪得无厌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④事出有因,因必有果(C)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2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C)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2007年高考文综重庆卷29)图7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B)A.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认识活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B.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C.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D.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是人们正确判断形势,趋利避害的必然要求
(2007年高考综合上海卷)5.右图喻示管理学理论中经典的木桶原理,即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D)
A.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发展不平衡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整体离不开局部
(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5.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①共性离于个性之中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变化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变的(D)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40)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5)(6)小题。
(5)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12分)
①以客观的地理条件和政治经济条件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②以变化了的疆土面积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发展的见识。③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地理取际联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40)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都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7)运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10分)
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产业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理; (5 分)从玉米深加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来统筹考虑相关政策,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普遍联系的观点。(5分)(如果答出根据中国玉米加工产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条件不同,因而不能照搬美国的作法,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或者答出玉米加工业发展规模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体现了量变质变的规律,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7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06文综重庆卷)39.(60分)根据图5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四进行分析。(10分)
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实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自我发展是内在根据,国家的扶持政策是重要条件,对其发展起推动作用。③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持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经营政策的稳定性,有利于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循序渐进,坚持适度原则。
(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76.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77.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06文综全国卷I)29、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8.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06文综四川卷)39.(60分)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图11 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表2 中国与B国GDP及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比较
(7)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10分)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②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发展的结果;发展是我们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才能赢得主动权。
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④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
(08天津卷)32.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C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79.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回答24~26题。
(08重庆卷)25.监管方式创新属于C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0.规律
(06文综上海卷)5.某政治家做了一个掷硬币实验,结果如右表。该实验数据能够说明( )
项目
次数
掷硬币总次数
硬币下面朝上次数
第一次
4040
2048
第二次
12000
6019
第三次
24000
12012
①正面朝上的具体次数是必然的 ②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③偶然性支配着必然性,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 ④投掷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08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8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82.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31~32题。
(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准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C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22-23题。
(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B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3.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发展(2007)
(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18)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8.(32分)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 成长期到成熟期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答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全党需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图10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1分)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成长。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40)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5)(6)小题。
(5)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12分)
①以客观的地理条件和政治经济条件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②以变化了的疆土面积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发展的见识。③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地理取际联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38.(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3)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1分)
①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07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30题)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入市之梦》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B.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C.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D.审时度势 趋利避害
【答案】C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高三政治寒假作业:联系和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九年级政治下册3月月考调研检测试题(附答案)
2012届中考政治知识点热点学习先进人物
黔东南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有参考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册 第9课课时同步测试题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3课课时同步测试题
2012乐山市市中区中考模拟思想品德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册第4课课时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有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德州市宁津县2012中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带答案)
2012届中考政治知识点强化训练题(含答案和解释)
2012年中考政治模拟检测试题(带答案)
安徽省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2届中考政治漫画题复习试题
九年级政治第五册 第5课下册课时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政治生产力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2012年九年级上册政治测试题
2012届中考政治知识点强化训练题
2012年中考政治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潍坊市中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册第2课)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吉林省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五次月考检测试题
2012年中考政治模拟模块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