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寒假作业,关于《认识论和人生观》的专题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问题,加油,查字典政治网一直陪伴您。
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题最符合题意)
1、2005年7月,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这是一种自主决定,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改革和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D、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从哲学角度告诉我们(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④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④
3、台湾地区领导人曾信誓旦旦地宣布与“台独”一刀两断,提出不搞“台独”和“四不一没有”等,但这些都是语言伪装,其实渐进式台独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这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A、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B、要主观符合客观
C、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要全面地看问题
4、为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我国的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财政政策从单纯地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这表明
A、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深化与拓展 B、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C、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5、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实践已经证明,这种选择不但没有影响社会主义性质,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6.、“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的是学习这种思想的精髓和方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这段话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D、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才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提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真懂、真用。真信,就是真正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真懂,就是完整准确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真用,就是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指导实践。
据此回答7—9题
7、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这是因为 ( )
A.科学理论和信念能够成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B.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
C、在一定条件下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
8、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懂,这是因为 ( )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只有理性认识对实践才具有指导作用 D、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9、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用,这主要是因为 ( )
A、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0、青年学生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就必须正确处理学习书本知识和掌握实际知识的关系,把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这是因为 (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来源 ②有的书本知识并不是来自实践 ③不同实践相结合的书本知识毫无意义 ④书本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04年,《瞭望新闻周刊》提出一个公式“增长发展”。这一公式体现的哲理是( )
A、增长和发展是相互区别的两个问题 B、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增长的体现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重要 D、看事物不能只看现象,更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尽管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在哲学上可以把它归纳为两大类,这两大类是指( )。
A、物质与意识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D、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1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
A、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更重要的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14、下面是在一次讨论会上,就什么是“价值”问题展开争论后所归纳的4种意见,试问正确的意见是 ( )。
A、价值就是指人们是否利用了客观事物,某种东西被人利用了,某种东西就有价值,某种东西没有被人利用,某种东西就没有价值
B、价值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了人们的所有需要,只有满足了人们的所有需要才是有价值的
C、价值是指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凡能被人认识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没被人认识的事物就是没有价值的
D、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凡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有价值的,反之,是无价值的
15、要“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是因为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
A、和“自私”方向、目的相同 B、和国家、人民利益具有一致性
C、和国家、人民利益不会发生矛盾 D、和“自私”的地位以及实现手段相同
16、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必须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这是因为( )。
A、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B、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C、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见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7、“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 )。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
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18、决定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的条件是( )。
A、人具有两种属性 B、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是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而存在的 D、人类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19、马克思主义在个人和社会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
A、利用社会条件使个人得到发展 B、通过个人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C、依靠自己,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D、利用社会条件使个人得到发展,通过个人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0、反腐败斗争必须注重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的责任。人的素质高,能廉洁自律,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人的素质低,即使法律制度完善,也会有人以身试法,铤而走险,这里讲的人的素质主要是指( )。
A、人的文化水平 B、人的思想道德
C、人的生活习惯 D、人的兴趣爱好
22 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因为 ( )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
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23 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互为前提相互决定
B、个人利益的发展为集体利益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D、集体利益的实现要*个人利益的巩固和发展
24、 封建地主阶级的荣誉是门第显赫、有权有势;资产阶级把金钱视为荣誉;无产阶级的荣辱观则把是否履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评价荣辱的根据。这说明 ( )
A、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价值观
B、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阶级性
C、价值观不同,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指向就不同
D、价值观具有多变性,群体性
2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要和关键的环节在于加强各级干部的“官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要搞好局部
B、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加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一:曾几何时,“战胜自然”在中国成了一句最响亮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下,我们在百废俱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个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乐章。
材料二:我国的一些草原牧区,由于严重过牧超载,造成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甚至沙化,在农牧交错区,由于滥垦、滥牧、滥采,造成大面积土地退化甚至沙化。为解决林木矛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很多牧区开始变牧畜放养为舍饲圈养,从而使增草、增效、增收有机结合,保护了生态资源,促使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1)材料一反映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2)结合两则材料说明,人类从战胜自然到保护自然的转变体现了什么哲理?
27、材料一 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人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广泛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
材料二 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对此,必须加以坚决抵制和反对。
阅读上述材料,用所学知识说明:
(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广泛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应如何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单选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D | B | A | A | B | B | A | B | C | C | D | B | C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D | B | A | D | C | D | B | C | A | C | B | D |
26、(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壮美乐章。
(2)第一,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的。人们从战胜自然到自觉的保护自然这一变化正是认识深化的表现;第二,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
生态失衡,环境破坏严重。第三,经过了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教训,人们认识到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人和自然和谐共存。
27、(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2)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第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首先要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以及他人的劳动、兴趣、个性、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其次要主动关心他人;再次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第二,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每个人都要以全局的利益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绝对不可违反这个原则。第三,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少数人由于个人主义膨胀,公然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因此,要坚持集体主义。
以上就是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寒假作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初一下册政治寒假作业2014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寒假作业测试题
2014初一政治下册寒假作业苏教版
七年级政治寒假作业下学期试题
2014人教版七年级政治寒假作业答案
初一政治寒假作业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测试题
初一政治寒假作业练习题2014
七年级政治寒假作业下学期试题2014
2014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精选
2014年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精选
2014年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
2014年七年级政治寒假作业试题
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答案2014
2014年初一生活政治寒假作业参考
初一政治寒假作业下册试题
人教版初一政治寒假作业试题
七年级政治寒假作业下学期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练习题
七年级政治下册寒假作业测试题
2014年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答案
初一政治寒假作业第二学期试题
201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
初一下册政治寒假作业测试题
初一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试题精选
初一政治寒假作业答案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试题答案
初一政治寒假作业练习题精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答案
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试题精选
七年级下册政治寒假作业试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