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农村“三块地”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大幕开启
陪伴学生踏上生命列车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食品安全治理
以公益原则谈小学课堂中的社会公德教育
抗逆力对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影响初探
聚焦: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破冰是否参照公务员
2015年12月29日时事政治(国内)
如何做一名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的称职教师
如何在品德教学中开拓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
用诗歌带动品德课堂
2015政策盘点
2013年3月国内外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汇总
知识是否真的能改变命运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
浅谈公民与公民教育
运用游戏教学实现品德与社会整合的最佳效果
徐立: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浅谈小学品德课在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作用
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实施
注重感恩教育 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如何做好小学感恩教育的工作
习近平: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
浅议小学品德第一课“珍爱生命”
如何应对与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
品德课堂教学及时评价的“五要”和“五忌”
习近平: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感受美丽人生 创造完美生命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体验
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