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增强自己的时代品格。下面是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专题训练,请考生仔细练习。
一、选择题
1.(2014南通二模)2013年12月23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在北京开幕。展览设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木作编扎等多个主题展区,涉及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活动()
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的知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展示了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木作编扎等,从而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选A。B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既定的,排除C。D错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的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特性。
答案 A
2.(2014南京、盐城一模)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开展特色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C.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灿烂的中华文化。材料中的方式有利于人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从而传承中华文化,故选B。A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D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文化交流和民族精神。
答案 B
3.(2014东台二模)从文化角度看,郑和下西洋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郑和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精神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精神体现了()
A.忠诚老实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精神
解析 由热爱祖国可知,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故选C。
答案 C
4.(2014扬州一模)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
A.独特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
解析 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处,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故选D。C中的开放性隶属于包容性。A、B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5.(2014江苏启东中学模拟)舞蹈是我国古代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把以前的乐舞聚在一起分为雅俗两部,又收集了波斯、中亚诸民族和东亚邻邦的乐舞,共为七部。后来又增加为九部。这九部乐舞的名称分别是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其中清乐和礼毕是南朝的旧乐,其他的乐舞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乐舞或域外乐舞。这一历史事实表明()
A.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比汉族发展得早
B.中华民族的乐舞带有很强的包容性
C.乐舞是从隋朝开始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
D.乐舞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其中清乐和礼毕是南朝的旧乐,其他的乐舞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乐舞或域外乐舞等信息可以看出,B正确。A、C、D说法均错误。
答案 B
6.(2014安徽黄山质检)骆驼具有耐饥耐渴、忍辱负重的品性。有人便把徽州人拼搏奋进、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比喻成骆驼精神,于是便有了徽骆驼的称呼。下列选项中与骆驼精神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致的是()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题干中骆驼精神体现的是自强不息,①③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故答案选C。②④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排除。
答案 C
7.(2014衡水中学调研)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举世公认。儒家、道家、禅宗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从启蒙运动时代至今的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元杂剧在18世纪曾一度风靡欧洲,借用中国素材来创作戏剧在欧洲成为时尚。这说明()
A.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B.中国文化走过了从自信到自卑再到自信的历程
C.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才能进一步培养文化自信
D.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等知识。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没落,也就无所谓自卑,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D排除。A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A
8.(2014常州二模)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
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该同学的参考文献体现了通过继承传统文化来推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故选A。
答案 A
9.(2014扬州二模)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遭遇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对此,我们应该()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①错误。③错误,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选D。
答案 D
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①公民就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决定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以抵御错误思想的影响 ④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①说法太绝对;价值观对人的决定作用的说法错误,②排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国民素质提高,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B
11.(2014山东济南模拟)2014年,山东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资源整合,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探索管理使用体制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是()
①文化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积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③把发展支柱性文化产业作为主要途径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应该是重视社会效益,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2.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年。过去十一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开展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本题考查的是该活动的意义,②所述内容显然不是开展该活动的意义;④表述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答案 B二、非选择题
13.(2014山西省三校联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文化软实力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对外要解决阐释力、参与力问题。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从文化上看,对外要解决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设问限定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设问的角度是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可从中华文化的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等方面去回答。
答案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用开放的文化心态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③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我们的精神风貌去赢得理解与尊重。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立足世情国情,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用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来增强认同,扩大影响。
14.(2014厦门一中高三检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文化强国的目标和路径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全国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文化建设高潮,各地制定的文化强省文化兴市文化强县举措纷纷出台。然而,其间潜藏的盲目性不容回避,有的地方认为文化强国建设就是继承传统;有的地方没有吃透报告精神,宣称像抓经济建设那样狠抓文化建设;有的地方对文化的本质规律缺乏清醒自觉认识,盲目铺摊子上马大项目和大工程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文化强国建设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2)为什么说各省市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存在盲目性?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等知识。解答第(1)问,结合材料中的关键句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展开论述即可。解答第(2)问,首先要明确各地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存在的盲目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一一指出这些盲目性的错误之处即可。
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①文化强国建设不仅要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还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经济建设一般尊崇效益原则,其法则和规律部分适用于文化发展,然而,文化建设有其特殊规律和特殊步伐,起支配作用的核心原则不完全是经济效益,反倒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过度强调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有可能给文化强国建设带来致命的伤害。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的真正繁荣有赖于社会风气的淳化,有赖于世道人心的软化,有赖于全民文化素养的切实提升,有赖于文化软实力的广泛认可,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率性之作。因此,不能盲目铺摊子上马大项目和大工程。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专题训练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广东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查字典政治网。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哲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