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5)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2)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2)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3)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
(4)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5)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组反映民族精神的图片和鲁迅先生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脊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精神?(载人航天、都灵冬奥会带伤比赛、)
(体现了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
二、正文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之魂
学生活动:这里涉及的各种精神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前面的种种精神都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它们根植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又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部分)
[引]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这样的作用呢?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民族之魂
学生活动:阅读P-71—1/72,请归纳出教材从哪几个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举例加以说明。
(从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1)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举例:“和合”思想体现的对团结统一与和平的追求;“忠”对家庭和睦的意义
(2)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举例:“仁”“天道酬勤”鼓励人们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勤俭持家
(3)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举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人们不断追求
学生活动:从这里的知识入手,我们能否感受到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为什么呢?)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因为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学生活动:阅读P3/72—1/74,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那些内容,请分别举例分析。(请4位同学,每人讲解其中的一个,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课堂进行交流。)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
教材分析:
(1)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整体意识)
(2)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学生活动:结合历史知识分析中华民族的先民为什么必须团结才能生存和发展以及团结统一精神促进社会发展的事例。
举例:“察哈尔西迁”“土尔扈特东归”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折射出一个共同的亮点,这就是中华民族爱国兴帮、抗击侵略、热爱和平的价值认同观,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土尔扈特东归”: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部新的首领渥巴锡,和策伯克多尔济等其他头领举行了反抗沙俄压迫的武装起义,率部3.3万余户,16.9万余人,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重返祖国的东归征程。1771年8月,历经千难万险的东归先头部队到达伊犁河流域的查林一带,与前来迎接的清军光荣会合。至此,仅剩1.6万多户6.7万多人的土尔扈特部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万里征途,胜利回归。 1771年9月,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等头领13个在热河木兰围场(今河北承德)受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召见。乾隆皇帝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封策伯克多尔济为和硕亲王,赐号布延图。清朝乾隆年间的“察哈尔西迁”:清朝征服了准噶尔汗国和南疆大小和卓统一新疆后,虽然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乌鲁木齐、伊犁和南疆等地,并在各要隘台站及交通要道驻守,但由于连年战争,大片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又面临沙俄威胁,清廷感到现有兵力不足,驻军三年轮换一次财政负担也太大。于是,1762年,清政府在惠远设立伊犁将军府。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向乾隆皇帝请求增加驻兵,清政府便决定由内地调遣一批八旗官兵迁入新疆,察哈尔八旗也成了迁入新疆的一部分。此前,察哈尔八旗在张家口、宣化、大同边外驻牧。1762年到1764年,清政府分两次调派2000名察哈尔蒙古官兵西迁戍边,其中1800名携眷官兵移驻博尔塔拉、哈布塔海和塞里木湖。随着历史的变迁,这批西迁戍边的察哈尔蒙古人逐渐成为本土部落,他们世代戍边屯驻博尔塔拉240多年。(展示图片为新疆博尔塔拉市民广场的察哈尔西迁壁画、察哈尔蒙古西迁戍边纪念塔以及东归油画)
2.爱好和平
教材分析:
(1)古代: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2)当代: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学生活动:结台历史知识举例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并结合国际政治的史实说明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作的贡献。
举例:历史上,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史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来说明(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
3.勤劳勇敢
教材分析:
(1)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2)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3)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学生活动:“名句接龙”请学生列举反映勤劳勇敢的成语、名句。
举例:我党的“两个务必”,“业广唯勤”“勇者无畏”;学习上的勤劳是扎扎实实的打基础,学习上的勇敢是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坚持的不能再坚持的时候坚持一下就能迎来胜利”
4.自强不息
教材分析:
(1)含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2)地位: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学生活动:P74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吗?
举例:对学生而言就是水无止境的学业追求
5.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与其他内涵的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B.地位: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学生活动:请列举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或人物事例并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或者使用教材P74-75的活动材料。
(“苟利固家生死以,岂固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
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兆性与个性的统一)
(爱国是具有历史性的,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屈原的爱国、岳飞的精忠报国都是符合当时时代特点的爱国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但是有的人用今天的观点分析有些“愚忠”的成分。如同我们的人格成长和学习能力培养都应是历史地分析和看待。
B.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学生活动:展示一组爱国的正确与错误的图片,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当代该如何去爱国呢?
A.提倡理性爱国,反对民族主义情绪
举例:盲目的反日情绪是不合适的,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一致,也伤及我国的国家利益。
B.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建设和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引〕文化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继承发展的过程,作为民族文化结晶的民族精神同样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学生活动:阅读P-2/76—77,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是如何丰富和发展的,请举出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共性)
举例:追求自由在不同时期的体现,如文化思想上的自由(反对宗教神学的文艺复兴)、经济生活的自由(资本主义雇工)、政治生活的自由(社会主义民主)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个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民族精神的网站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
A.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举例: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B.主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学生活动:请选择一个具体的精神事例谈谈它对当时时代发展的积极作用。
举例: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
A.意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学生活动:阅读P78,列举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并请选择一个具体的精神事例谈谈它的时代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B.主要内容:改革创新精神(核心)、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
举例: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其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奉献、敢于胜利
女排精神:团结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为什么)
原因分析: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举例: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思潮如自由化、经济利益至上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Why:
(1)一个民族的发展也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2)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和集中体现
(3)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生活动:你能举出生活中民族素质有待提高的事例吗?试着分析一下如何解决。
举例:南京的市骂、中国公民在国外的随地吐痰、乱扔乱丢现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Why:
(1)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生活动:“忆一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P11、P22,关键词:精神武器、深深熔铸、重要标志、智力支持、方向保证、精神动力)
举例:文化产业的薄弱,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便于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防止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学生活动:你有关于西方文化霸权的事例吗?举一个并分析我们的应对措施。
举例:西方的影视文化的侵袭,带来了很多的自由化思想;网络文化的渗透;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文化建设而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举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在当代中国,各种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2.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学生活动:阅读P81,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如何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请结合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举例说明。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学生活动: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举例分析这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指引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向前发展的。
举例:“三湾改编”后确立毛泽东思想,有效地遏制了“左”倾冒进与“右倾”逃跑主义的危害。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举例:“和合”“仁爱”的传统文化;“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借鉴长处+警惕西化)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学生活动:请以某一个具体的方面为例,分析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影响的双重性。
举例:影视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鼓励追求人生和自强不息,但是夸大个人力量忽视集体生活的意义;《后天》《世界大战》提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与和谐共处,但是也宣传了暴力与破坏。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才、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举例:爱国主义在战争时期表现为积极参加革命,甚至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在今天则是在改革开放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表现在每天的生活中作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而不一定是以激进的形式表达爱国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要牺牲,如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需要有牺牲的精神。
三、小结
本课是围绕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开的,从民族精神在文化中的力量出发学习了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从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中理解为什么要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从时代背景的分析中提出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实际上是从内涵、原因和怎么做这三个方面全面学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学习中要理清这个思路,并重点掌握爱国主义这个核心精神及其在新时期的具体要求和中学生在实践上如何践行。
作业设计:
1.同步完成《评价手册》
2.以民族精神的一个具体内涵为理论支撑,收集古今不同时期的事例进行对比,体会我们的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不断丰富发展的,进而对新时期如何丰富和发展这个精神提出中学生应该如何去做的具体建议。
磨 砺 意 志
培养情趣
3.1 我和父母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复习指导
第三册自尊自信 自强不息
犯罪与刑罚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意志坚强的表现》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犯罪与刑罚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自尊自信——积极的心理品质
《犯罪的含义》教学设计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别样的生活
第七课 增强自尊自信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基本路线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9课:我会负责
第三册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第九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依法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第一课 第三框 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本职能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方式并存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发展真挚的友情
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教案(二)
第三课 第五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二课 第一框题 我能行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