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目标
理解人的价值,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探究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第四单元内容结束时,围绕探究活动目标,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探究活动内容及探究活动方式,然后分成小组,各小组选择探究内容并分工收集材料或做调查等准备工作。
2.小组活动:围绕“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探究活动主题,各小组根据下列问题收集、整理材料,并确立本小组讨论的内容及观点,准备提交全班讨论。
(1)收集2003年、2004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选出最让你感动的人,说出是什么感动了你;或列举最令你敬佩的人,说出让你敬佩的原因;或讲一个最令你感动、令你难忘的故事,由此大家一起讨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2)列举你最喜欢的关于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或你最喜欢的书籍,说出让你喜欢的原因和理由,并和大家一起讨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3)调查了解现在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或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家长对学生的职业期待,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职业选择或期待?谈谈你自己最向往的职业、设想一下要实现它需要做哪些准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等,并说明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选择职业理想?怎样在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中成长?”
(4)收集因为缺乏理想信念、志向而使人生误入歧途的事例,从反面说明理想信念、志向对成就辉煌人生的重要作用。
(5)调查或收集目前社会上、学生中如何谈论理想、如何看待理想信念、志向等问题;讨论一个人能否完全脱离社会去“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一个人是否必须通过对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3.以谈“感动”为切入点,开展全班讨论活动。
(1)第一小组谈“感动”他们的人物或故事;在此过程中,老师适时的放“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青年志愿者徐本禹”的录像,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感动中国的原因。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风景千万种,人生道路万千条。但是,只有有价值的人生才是快乐和幸福的人生。人的价值有多种实现途径,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最后用录像中的非常感人的一句话:“如果年轻一代都无一己之外的理想主义和冲动激情,国家、民族便无美好未来”引入第二小组的探讨话题。
(2)第二小组向全班推荐他们最喜欢、最欣赏的关于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或书籍,老师也介绍自己所欣赏的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列出的公式:“I+We=Fully I,(我+我们=完整的我)。”即,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绽放出完美绚丽的人生。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的道理,并由此引出第三小组职业理想的话题。
(3)第三小组介绍他们对学生职业理想等方面的调查情况及分析后,老师适时地放录像“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让人类远离饥饿”。通过袁隆平理想、志向的确立和实现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只有当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时,才是正确的选择,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并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集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
(4)在上述讨论话题的基础上,结合第四、五小组的内容,分析同学们所列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进一步讨论理想信念、志向对成就辉煌人生的重要作用;讨论为什么必须通过对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这部分讨论内容视课堂时间而定)
4.感悟
人生是短暂的,有价值的人生却是永恒的。理解了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等,就应该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理解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应该树立通过对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善于抓住人生的“三天”:不忘昨天,奋斗今天,创造明天,铸就无愧于时代的辉煌。
5.教室设置:──环形设置(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围成4—5个小圈,老师与课代表及邀请的嘉宾等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这种设置形式,使探究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平等交流、相互探讨的氛围,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师生一起畅所欲言,教学相长。
6.多媒体辅助:可以准备相关的光盘、录像、录音,或学生准备的其他音像图片等资料,穿插在讨论过程中适时播放或做背景,可以起到强化或烘托的作用。
品味生活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十五课第一框
情绪——奇妙的“窗口”
《走进中学》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