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理解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以及“先富”和 “共富”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觉悟目标:使学生理解部分先富的政策,懂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主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法指导: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扶贫帮困的例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制度下,提倡效率优先、鼓励收入拉开差距,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方面是鼓励拉开差距,一方面是强调共同富裕,这两句话有无矛盾?到底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这些便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还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什么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不是同时、同步富裕?是不是同等富裕?为什么?(请学生看书、思考)
教师小结: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因为我国的地区之间、家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共同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因为我国已有过这样的教训: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倡导“一大二公”,办公共食堂,吃饭不用钱,出工不记分,大刮“共产风”,大搞平均主义,结果呢?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急剧下降。所以,同等富裕也不是共同富裕。它调动不了积极性,只能带来共同贫穷。
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那么,到底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标准怎样?(看书)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2、 共同富裕必须部分先富,为什么?
第一、 因为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二、 部分先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差异,劳动者的个体能力有差异,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 能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和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和共富并不矛盾。先富是共富的实现途径和手段,共富为先富指明了方向,可防止两极分化,这便是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3、 先富和共富和关系
共富必须先富,但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后富、带动后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那么先富怎样帮后富?国家有何政策?
4、“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
(见课本)举例:在国家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的号召下,东部地区有许多企业、个人到西部考察、投资,如杭州娃娃哈集团。他们这样做,一方面发展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响应了国家号召,帮了“后富”。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共同富裕的三个问题: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和“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大家学过之后,一定要明确: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部分先富,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把这种思想落实到你们的行为中去,尽可能地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
(四)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不是个人收入平均化。 ( )
2、“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须“共富”。 ( )
选择题:
1、在“先富”和“共富”关系上,我们要明确 ( )
A、先富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B、先富为共富规定了方向
C、先富必须以共富为基础 D、共富必须以合法、勤劳为前提
2、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努力保障下岗工人的基本生活,为他们创造再就业条件。这是因为( )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B、只有允许部分无,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C、这样做是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D、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五) 布置作业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劳动者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距离。”
材料二:江泽民指出:“坚决克服一些单位盲目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倾向,同时必须十分关心贫困地区低收入者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 材料一强调要“合理拉开收入距离”,材料二强调“扶贫帮困”,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追求有效地教学策略
以《千与千寻》谈儿童成长
选“点”铺“面”层层推进道德教育
《品德与社会》单元教学研究
加强《品德与生活》课活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立体式教学——思品教学新的载体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教学研究
最有魅力的课程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教学研究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教学研究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四年级)教学操作建议
谈如何在品德教学中加强和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班队干部大家选》课堂记录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教学建议
浅谈新教材“推开那扇门”
实施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提升体验的有效性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辩论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效果
浅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特点
如何实现教学中的课堂有效提问
有效提高《品德与社会》整合目标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研究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教学研究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教学研究
研读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体会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教学研究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研究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的展示、运用情感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教学研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