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县孔滩镇中心学校 教师:陈千洪
NO1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 目的:
让学生识记和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经历了曲折和转折,迎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理解这次会议展开的历史意义。
二. 内容分析:
1. 翻天覆地的变化
2. 历史性的转折
3. 重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三. 教法:
列举归纳,启发式教学
四. 教具:
经济发展图表 十一届三中全会图
五. 教程:
复习提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师: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1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2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3改变了旧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
师:以上表明了什么?
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师: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否一帆风顺的?
生:不是,经历了20年的曲折,1956---1966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师:建国以来在什么时候出现转折?
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生:内容是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意义是1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2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3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小结练习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正确理解“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
新世纪中国政治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应勤字当头
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高考政治复习微观知识整合探索
政治课的复习效率如何提高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探讨
哲学的改造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政治课本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
如何增强政治科的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巧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
高中政治学习知识体系的把握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怎样才能学好政治
让政治课焕发出魅力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
知识分类与政治课教学策略的优化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政治教学
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
政治课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四读二论”教学法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