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表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活动----结合个人生活中的实例,从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等方面,对青少年应有的公民意识进行讨论。(此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权利观念,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增强学生的义务观念,了解自己的法定义务,自觉履行义务,做合格的好公民。)
(2)能力目标
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分析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
提高联系实际能力。即培养学生了解、观察社会的能力,并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3)觉悟目标
学习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内容,增强公民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二、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表现
(2)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三、教学难点
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新课
问题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有什么特点?用课件显示出来【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
问题2、我国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用课件显示出来【首先,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其次,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再次,要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总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播放MTV《说句心里话》,要求会唱这首歌的同学一起跟着哼唱。是啊,国无防不宁,民无兵不安。我们能够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是和广大解放军战士履行了保卫祖国的义务分不开的。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权利从何而来?要靠义务来创造,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的存在。因此,公民在充分享受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一、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但是,在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常常只履行义务,应有的权利却被剥夺,而剥削阶级往往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1、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
⑴我国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出示课件】我国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家庭婚姻权利----家庭生活;
受教育的权利----教育;
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消费者权益----经济生活;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生活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生活
批评建议权----政治生活
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
劳动的义务;
依法纳税的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合上面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简单分析无论是权利还是义务的主体都是公民。
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
这是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概括说明,它的具体表现,下面将作具体分析和介绍。
⑶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主要表现:
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一性。
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这种合一性,体现了二者的一致性。
学生阅读教材P126第一段小字内容,然后,再结合前面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说明。
Ⅱ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公民受享受的权利是通过公民为社会所尽的义务来确定的。正如象歌曲《说句心里话》中唱道: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下是千千万万的解放军官兵日夜守卫着我国的领土,履行着保卫祖国的义务,我们才;享受着和平安宁的生活。
学生阅读并思考:刘东生,王永志为什么能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说明了什么?
事例:刘东生、王永志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秦杰、张景勇)引人关注的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日在京揭晓,刘东生和王永志获此殊荣。
这次获奖的刘东生1917年出生于辽宁省,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是我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从事地学研究近60年,对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
王永志,1932年出生于辽宁省,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工作。王永志1961年回国以来一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1992年至今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是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40多年来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此前,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和金怡濂五位院士已荣膺这一奖项。
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为民做贡献,奖章挂胸前;尽了义务,无上光荣。
教师结合以上材料进行分析说明:从以上的材料不难看出,义务是权利的条件,权利要以义务为基础。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尽了什么义务,也相应地具有一定的权利。当一个人比别人尽的义务多时,他也就比别人享有更充分的权利,这一点突出表现在经济上,一个人的义务越多,他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谁有功就奖谁,谁功大就重奖谁,表现出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Ⅲ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
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受义务的制约。公民享受权利并不是为所欲为的,而要以保证他人也同样享有这种权利为前提。每个人权利的实现要以他人未侵犯这一权利来保障。
学生阅读材料,讨论:1、下列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马加爵为什么受到法律的严惩?,结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予以分析说明。
案例:昆明中院一审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新华网昆明4月24日电(记者田雨)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24日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马加爵,今年22岁,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004年2月上旬,马加爵在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等人为琐事争执,认为邵瑞杰、杨开红等人说自己为人差、性格古怪等,并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名声受到诋毁,原因都是邵瑞杰、杨开红、龚博等人所致,感到很绝望,于是决意杀害邵瑞杰、杨开红、龚博,因担心同宿舍的唐学李妨碍其作案,决定将4人一起杀害。经公安部通缉,被告人马加爵3月15日晚被海南省三亚市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法院认为,被告人马加爵为报复杀人,犯罪后果特别严重,应予严惩。依据刑法第232条、第57条第1款、第64条的规定,法院做出一审判决。
名言材料:1、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穆勒
2、不能克服自己的人便没有自由。----毕达哥拉斯
插图》初一政治P85《自由与规则》
教师总结:马加爵受到法律的严惩,说明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马加爵侵犯了他同学的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法律禁止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要求人们履行不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义务,但马加爵没有尽到这一义务,因而,他自己的人身权利和生命权也就必须会被依法剥夺。
教师提问:学生阅读P128第一段,总结一下这一部分内容讲了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段内容讲了四层意思:1、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2、批判割裂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导致的错误观点。一种是只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一种是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这种观点错在:看不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只看到二者的区别)3、对于某些权利,公民可以放弃;对于义务,公民则必须履行。这既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要求。这里强调了公民履行义务的无条件性。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学生看漫画:《上帝的意识》P128问:画中的几个人的言行有哪些不妥之处?2、假如你是画中的买鞋人,你该怎么办?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具有一致性,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权利,更要依法履行义务。那么,公民怎样履行义务呢?
2、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自觉履行义务,更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作为一个公民,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应尽的义务。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⑴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
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的一些行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就要积极做出法律所提倡的行为。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面对下列情形,你该怎么做?
A、有一个同学因脚受伤,行动不便时--------
B、你看到有人在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你该----
C、在公共汽车上,在你的座位旁边站着一个老人,你可以----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许许多多宪法和法律鼓励和提倡的方面,我们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应多去做宪法和法律所提倡的事情。
⑵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结合前面的课件所示公民的基本义务进行分析说明,比如,家庭中,学校里,纳税等方面举例说明。如果法律要求做的,而不去做,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案例: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从5月1日正式执行。该法中规定:“车辆和行人必须各行其道,”,行人“横过车行道时,须走人行横道”公民必须照此去做。
⑶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的某些行为。
先让学生列举法律禁止的行为。
问:你知道我国法律禁止哪些行为?
比如:禁止贩毒,吸毒,禁止传播淫秽物品,新的交通安全法中,也规定禁止酒后驾车。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就决不能做法律所禁止的事。作为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就应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诸多规定,并在实际行动中坚决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任何行为。
小结:总之,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我们要让法常驻心中,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以法作为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守法、用法、护法,树立牢固的依法治国观念和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做有高度法制观念的好公民。
课堂练习:1、单项选择题:
⑴甲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乙因见义勇为获得很高的荣誉;丙因为科技重大发明成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还当选为人大代表。这些事例说明,在我国()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B、各公民的富裕程度是相同的C、公民获得荣誉的渠道是惟一的;D、公民的被选举权地不平等的。
⑵只想享受权利而不愿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而少履行义务。这种观点和行为,错在()
A、没有看到权对自己的益处;B、未认识履行义务要付出艰辛的劳动C、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D、不珍惜自己享有的法定权利
⑶“守法乐朝朝,违法日日愁”,这句谚语的根据在于:()
A、遵守法律无需尽义务B、违犯法律要受到惩罚C、守法是人们早上做的事D、违法的事常常发生在白天。
⑷在我国,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并不表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A、具有一致性B、是密不可分的C、是相互依存的D、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2、多项选择题
⑴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
A、我国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B、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C、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存在任何差别D、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⑵我国公民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做到()
A、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B、法律的所要求的必须去做C、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D、法律不健全的自己规定
课后作业 :1、案例:小郑和小贾同是卖菜的个体户,而且是好朋友。小郑积极纳税,做道德生意,受到工商部门的表扬和奖励,受到居民的信赖,生意好、赚钱多。小贾总想少纳税,结果被罚款,总想从顾客那儿扣点儿钱,结果买他菜的人少,最后没有小郑盈利多。
请用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观点,分析上述例子。
2、收集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先进事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丰富多彩的情绪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走进中学》说课稿
品味生活
意志坚强的表现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十五课第一框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情绪——奇妙的“窗口”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初三政治说课稿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