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教学中要学会运用拿来主义
政治教学中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学生往往只注重机械式记忆,忽视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总以为只要会“背”就行,结果是一背就会,背了就忘,一讲就懂,一做就错,一错再错,于是乎,教师有点灰心,学生也没了信心,教师也就继续以前的陈词滥调,稀里糊涂地照灌不误,学生听得也麻木了,只好迷迷糊糊地装懂,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没有效果,造成了政治课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状况。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许多教师都在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尝试。古人有“借鸡生蛋”之说,今人又有“借腹生子”之法,我国的对外开放也是要靠引进外资,借用外国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那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为什么不也实行“借一借”,进行所谓的“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要拿来
初三政治本身讲授的道理抽象又深奥,如果就事论事的话,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忘不了”,必须先让学生“脑轻松”,也只有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状态,才能记得快,记得牢。“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针对这种现状,我积极提倡政治课要学会运用拿来主义,拿一切可以为政治课服务的东西为政治所用,我在教学过程 中,尝试运用这种拿来主义,效果很好。
怎样拿来
能“取各家所长为我所用”确实是个好 ,但在政治课教学中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呢?我把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说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1、 拿歌曲碰撞学生心灵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性情,歌曲本身也是时代的象征,能展现历史,让人回到从前。如我在讲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发财、农民受苦的总根子时,播放音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思绪仿佛回到了封建时代,体会到农民过着悲惨生活的根源是“妈妈没有土地”。在讲到祖国面貌巨变的四个表现时,让学生听<走进新时代>回味新中国的成长过程及成就,谈到共产主义社会时,为了更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我播放了<国际歌>,学生听了这些歌后很受感动,有好几个学生争着向我借磁带听,在歌声中同学们轻轻松松地学到了知识,记得也不容易忘记。
2、 用小品再现历史
历史已成为过去,但是通过电视、电影的拍摄却能让人们从前,如身临其境,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不一定就好能找到的音像材料,但是中国传统的小品却能自编自演,用小品再现历史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加深印象。如在讲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的产生时,学生对“只有生产发展一定程度,才能产生阶级”中的“一定程度”难以理解,针对这一难点,我自编了一段小品,事先找了几个同学扮演,学生积极性很高。现摘选中如下:
旁白:在某部落居住的山洞中,族人正围着一堆火商议着什么。
一氏族成员(非常兴奋):报告首领,今天我们又打了个大胜仗,10近年来名战俘,如何处置?请首领指示!
军事首领:哈哈,太好了,照老规矩,赶紧杀了,给兄弟们庆贺一下!
氏族长(略作深思状):且慢,(问会计)我们今年的收成如何?预算过了吗?
会计:报告族长,今年我们又是大丰收,据我预算,除了大伙的粮食,还有好些剩余呢!
氏族长(非常高兴):好,干得不错,战俘留下来,不杀了,我另有安排。
小品表演至此,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玄念:战俘为什么不杀了呢?对此,我接连向学生问了几个问题:
最初的奴隶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以前战俘都被 杀死,而现在不杀战俘了呢?
由此可见,阶级只有在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才可能产生呢?
通过三个提问,学生自然得出这里的“一定程度“是指有了剩余产品,学生在看小品后一方面被学生自己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在笑中又豁然开朗,明白了道理,印象颇深。
3、借辩论之名发散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辩论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深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因为学生天性就喜爱急诊,在急诊中积极地掌握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效果很好。在讲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时,我让几个学生分别充当家长与小孩的角色,让小孩去说服家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从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大道理谈起,说到法律知识,再到家长的自身利益,直到抒家长说得心服口服,无言以对为止。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在与“家长“辩论的过程中不仅把书中知识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且从多角度去联系,可谓是现学现用,讲得有理有据,也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用比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语文中的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如能把它适当地拿到政治课教学中则能化难为是易。如在讲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目的时,学生往往把目标和目的一把抓,在做题目时张冠李戴,很容易出错,针对这一难点,我把它们的关系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在进行50米测验,为了50实现米测验合格这一“目的”,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这一“目标”,“到达终点”是为实现“50米测验合格”服务的,也就是目标是为目的服务的,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相当于体育中的50米终点。但是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这就相当于体育中为了实现50米测验合格这一目的。这样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学得很轻松,记忆深刻,很难忘记。
又如在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其它三大矛盾、两大危机的关系时,把基本矛盾比作是树根,其它种种矛盾和危机比作是树枝,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棵大树生长的土壤,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三大矛盾和两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基本矛盾是因,其它矛盾和危机是果,要消灭其它矛盾和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消除基本矛盾,就必须根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滋长基本矛盾的土壤。
5、运用数学公式、数轴、图形去引导学生,帮助理解
如用公式表示为
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剩余价值=工人劳动的价值-工人的工资
用数轴去引导学生,在讲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我把生产力当作X轴,生产关系当作Y轴,用Y=KX这条直线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通过这一数轴,学生便能明白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拿来的东西,如我在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时,运用了在浴室帮人搓背的一位老人的话“世界上只有下等人,没有下等事”告诫学生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让学生对以后选择职业有了一个正确的态度。此外,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漫画、各种电教手段等都可以拿来为政治课教学服务。
拿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然,“拿来主义”并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当然地拿来,拿什么,怎样拿,拿多少,都是应值得教师好好研究的,否则适得其反,不但不能帮助教学,反而扰乱了学生的思维,成了花架子,因为“拿来”最终是为更好地理解政治所教的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拿来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3、 要有计划性
“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就要求政治老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切忌临场发挥,信口开河,而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想好拿什么来帮助学生理解,做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4、 要注意适度性
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的限度,过犹不及,所以拿来并不能过滥,有的教师喜欢举例子,一个小知识点就举了又举,不注重典型性,学生最后只记住了例子,其它的都忘记了,因此“拿来”要注意把握好合适的“度”,切忌不加选择,一概拿来。
5、 要注意准确性
拿来的东西首先要注意它本身是否科学,如比喻要恰当,小品要有趣,数学逻辑要合理,否则,拿本身经不起检验的东西为政治所用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会误导学生。
总之,运用拿来主义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政治课才能吸引学生,充分展示其魅力,让政治课成为学生向往的殿堂。
高三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2014
高三政治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2014
2014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试题
2014高三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4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试卷
高中三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整理
2014高三政治模拟试卷练习辅导
2014高三政治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5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014杭州高级中学高三政治5月模拟试卷
2014浙江严州高三政治考前模拟试卷
浙江慈溪高三政治考前模拟试卷2014
10月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2014
上海市天山中学高三期中考试政治试卷2014
2014秦岭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政治试题
2015高三上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汇总
高三政治下册第六次月考试题2014
上海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题2014
高三年级政治期末考试题2015
高三政治下册第四次月考试题2014
2014高三上学期文综二诊试题
衢州二中高三政治三模试卷2014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政治最后模拟试卷2014
2014高三政治上册第一次段考试题
蓟县康中高三政治5月模拟试卷2014
2014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三政治下册第五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政治期末试卷2015
浙江苍南县高三政治全真模拟试卷2014
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2015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高三政治上册第一次模拟试题2014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