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教学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小编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过程与方法:
能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在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对比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在思想上能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本框的重点,也是本课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只有准确认识与充分理解此观点,才能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勇于维护宪法的尊严。进而,才能真正理解后面的问题。
同时,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宪法的相关知识,理论性又很强、有点枯燥,理解上较困难。教师在教法上有一定难度,所以这也是一个难点。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此问题是第一框的起点,也是一个重点。因为只有充分理解了关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领会了宪法内容的特殊性,知道了宪法在内容规定方面与普通法律不同时,才能进一步、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等问题。
教法建议
1、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拟人手法介绍的 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会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比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或者以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并加入更详实的资料与案例,对比理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在讲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时,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既可借助教材中设置的一些小栏目名言与法律体系金字塔,也可在讲解时,设计一些活动。比如采用排座位的小游戏(可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为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规排位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 新课: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
第八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学生活动: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会(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注:教师在上课前下发事先印好的宪法部分章节的摘要。)
学生结合表演及手中的宪法部分章节的摘要,总结出如下内容:
一、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1、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
(2)同宪法相比较,普通法律只规定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
学生活动:看图:教材中的法律体系金字塔查阅宪法、刑法、兵役法、环境保护法等的相关条款。
学生归纳:
依据宪法第 18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依据宪法第 103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依据宪法第 11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等。
得出结论: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板书)
其原因是:
(1)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 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小组同学互相讨论马克思的话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再次体会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师设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宪法规定着我们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应该如何保证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呢?如果朝令夕改,又会怎么样?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查阅宪法中有关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规定。)
归纳出: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板书)
学生归纳: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活动:阅读手中的宪法资料后,归纳:
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阐述了宪法的特征,明确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开始逐步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主动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设计(二)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人贵有自尊自信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第三框题 祝福青春
做学习的管理者
自我评价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教学设计(二)
依法惩治犯罪 教案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五册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九年级政治第三课教材补充内容之一第一节第二三框
初二政治复习试题(1-4课)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教学设计(二)
以学生为本 科学执教
情绪——奇妙的“窗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五册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世界真奇妙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走进青春》评课稿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走,家访去
热爱集体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三课 第七框 活动课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享受学习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一节 铁的性质
第五册历史的选择
初一政治第二单元
第六课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