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八年级政治下册课文知识整理──问答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政治下册课文知识整理──问答题
2、谈谈你对权利义务观的认识:第一,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自觉地履行义务。第二,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要做到:①要尊重他人权利;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④要以合法方法行使权利。第三,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要做到: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3、请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将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分析∶
①知识(理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②结合材料: 是公民的权利(义务),每个公民在享有 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 的义务,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和维护 权利,如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同时我们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 义务。③结论:这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4、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理论: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材料: 是法律鼓励的公民义务。 意义: 有益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案例分析:①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 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犯。③结合材料:甲因为原因,对乙进行,侵犯了乙的 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6、维权方法: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自行报复,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具体方法如:①与当事人协商;②向他人求助;③向有关部门求助;④向新闻媒体求助;⑤上诉到人民法院。
7、启示:①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青少年应学法、知法、守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青少年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8、中学生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现在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认真履行以下义务: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将来,应增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9、义务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特征:强制性、公益性 (与免费性相联系)、统一性。
10、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11、对受教育权的认识(即劝说): ①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完善与发展,而且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②我们应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自觉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12、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是公民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请回答:
(1)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安全隐患或危害学生的现象? 校外小商贩泛滥,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令人担忧,学校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缺乏;校外勒索:校园暴力等。
(2)受到意外伤害,你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理由何在?
当受到意外伤害时,应理直气壮地依法自卫和请求司法保护。因为:当受到意外伤害时,不能自认倒霉,忍气吞声,也不能鲁莽行事,简单粗暴;只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对侍。
(3)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①国家加强法制建设,为校园安全提供条件和保障。 ②社会确保学校各类设施的质量,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③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加强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完善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④每个学生应不断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并勇于同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4)请你设计两条校园安全的警示语。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健康、关爱生灵,远离暴力。
课文知识要点:
第一课 1、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含义: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公民权利的含义: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和联系: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5、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机制: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公民的权利最终得以实现。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障书,是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6、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
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第二课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自觉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3、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含义: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4、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5、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6、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7、为什么法律提倡和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 有益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我们履行法定义务,对自己和国家有什么益处?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很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利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课 1、人权首先是人的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2、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的特点: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
3、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它权利的基本保障。
4、未成年工指的是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童工一般指的是未满16周岁的劳动者。
5、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有关法律规定:⑴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⑵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⑶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劳动强度大的劳动。(特殊保护)
6、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部分法律:《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
7、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①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向上的精神;②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③受侵害时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④使自己处于安全环境,免受他人侵害。⑤不损害自己的身体、生命。(自杀、自残)
8、自杀等行为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 。
9、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①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②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任何人都无权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③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关爱他人,关爱生灵,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第四课 1、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
3、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侮辱: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
4、什么是名誉权和名誉权的表现? (1)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2)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5、肖像权的内容。公民行使肖像权的方式有哪些? 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6、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① 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② 故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③ 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7、《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8、什么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①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②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9、民法: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第五课
1、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隐私没有违背道德,也没有违背法律,因此隐私不是丑事。
2、隐私权的内容:(1)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2)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
(3)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3、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①人独立自由的需要 ②内心世界安宁的需要 ③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4、如何尊重他人隐私权:(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2)尊重他人隐私权,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个人隐私权里无不包含着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信誉。
5、保护隐私权的方法:(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面对熟人敞开心扉时: 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免个人信息被浏览和扩散。
6、侵害隐私权的表现: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第六课
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依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单元一)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题目是《自然的声音》。本单元通过人类的朋友、哭泣的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三课,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现状,以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待已经面临生态危机,严重污染的自然朋友。本单元的环境科学教育,将帮助同学们形成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环境道德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希望在未来一代的努力之下,未来的环境会具有良性发展。
本单元设计强调实践性,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学校教育为地区发展服务。培养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3.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对自然界充满着好奇。同时,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偏差。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意识,有的学生用摧残其他生命特别是身边的花草树木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学生以伤害其他生命为乐趣。
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好处与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学会用书中的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培育爱心,珍惜生命,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保护大自然,确立一个积极的、正确的环境观。
4.教学建议
(1)整个单元贯穿着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这一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对环境负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尽量结合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 环境保护 的事例进行教学,尤其是结合本校环境教育特色进行教学。
(3)要重视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坚持,前提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对环保的共鸣。
(4)本单元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可布置学生自学并收集和整理一些当地环境污染的具体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社会调查,让学生尽量多接触一些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对环境保护产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估计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从时间、安全、方法、途径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5)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参加环境保护活动需要真正的行动,而非口号,我们要在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把我们的环保行动切实开展起来。可以与校外机构的环保行动、学校大队部活动、班队活动等相结合。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平时也有很多视频和图片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收集利用。
(7)除了课堂教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的宣传,如制作海报、节约小窍门的宣传单以及多媒体材料等。
第一课 自然的声音
第一节 生活的必需
一、导入:视频,美丽的大自然
播放视频资料,展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以及多样的动植物。
教学二、
环节一:美丽的自然,丰富的资源
1. 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都看到了哪些自然资源;
(2)将这些资源分类,哪些是可以再生的,哪些是不可再生的;
(3)在刚才的视频中看到的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它们给予人类什么?我们组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
2. 学生交流刚才活动后的感想,谈谈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感受。
环节二: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
1. 学生课前对家乡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并统计,这些资源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利益。
2.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详细统计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为校园内的植物制作标牌,将制作好的标牌挂在树上或放置在花草的旁边。
3. 交流此次活动的收获,新认识了哪些生物,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等。
环节三:多样的生物,独特的生物
1. 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活动可参考教学活动设计,谜语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
2. 请猜对的学生讲一讲自己所用的线索,加深学生对不同种类生物特点的认识。
3. 请学生自己创编一些关于自然资源的谜语。将学生创编的谜语收集到一起,在年级展示。
小结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美丽的大自然,同时也知道了在自然界中有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身边的环境,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这样,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才能继续让我们人类在它的怀抱里享受诗意人生,过着富足的生活。
教学反思:
第二节 生存的空间
一、导入:视频,美丽的地球
播放视频资料,讲解地球的以及地球上一些生物的来源及其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二、教学
环节一:美丽的地球,人类生存的基础
1.学生从视频中找出地球的来源,自然环境的构成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地球的来源、自然环境的构 成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进行总结,把意义写在黑板上。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5页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 构 成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4.补充完善教师板书。
环节二:奇妙 的食物链
1.展示一些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图片,请学生说明这些生物如何为彼此提供食物。
2.请同学到黑板上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线条连接起来。
3.教师依据学生的连接结果,讲解食物链的含义。
4.提供一些生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连接,强化对食物链的理解。
环节三:可爱又可恶的外来物种
1.展示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利益和危害(如水葫芦等)的案例并给以简单讲解。
2.学生分组交流外来物种给本土环境和生物带来的危害及其原因,讨论我们在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具体教学过程参考教学活动设计,有关资料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
3.教师总结:自然环境的规律是很微妙的,其中食物链就是生物微妙关系的例证。一个平衡的生态环境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是很重要的。任何人为的破坏都将造成整个食物链的破坏,必然将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甚至破坏整个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对自然环境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以人类为中心。
环节四:我们身边的污染种类
1. 展示部分环境污染的图片,学生观看。
2. 学生分组讨论环境污染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
3.小组上台汇报,教师总结。
小结: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和物质条件,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教学反思: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第一节 资源在枯竭
一、导入:听歌曲《地球你好吗》
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同时展示地球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的情境
教学
环节一: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1.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阅读资料《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2. 学生就资料中提到的数据展开讨论,对于自然资源枯竭现象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想象一下,50年后地球资源与人类的生活状况。
3. 教师总结。
环节二:我们可以搬家吗
1. 教师质疑:既然地球上的资源已经如此稀少,那么人类是否可以迁移到别的星球去。
2. 请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具体教学建议可参考教学活动设计)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列举实际情况指出,迁移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只有珍惜我们唯一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
环节三:离我们远去的朋友
1. 展示藏羚羊图片,播放歌曲《最后一只藏羚羊》。
2. 教师讲解藏羚羊的相关知识、现有的数量、濒临灭绝的原因等。(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
3. 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根据我们对食物链是知识的了解,看看藏羚羊的灭绝是否会影响到整个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2)除了藏羚羊以外,列举我们还知道的濒临灭绝的物种;对于这些物种的保护,我们研究具体建议。
(3)请各组将自己讨论的结果写在大白纸上,进行全班共享。
1781年,渡渡鸟灭绝,原产于印尼洋。
1799年,蓝马羚灭绝,原产于南非。
1844年,大海雀灭绝,原产于大西洋北部岛屿。
1876年,欧洲野马灭绝,原产于欧洲。
1883年,斑驴灭绝,野生灭绝在1860年,原产于南非。
1893年,白臀叶猴中国境内灭绝,原产于亚洲。
1914年,旅鸽灭绝,野生灭绝在1900年,原产于北美。
1917年,佛罗里达狼灭绝,原产于北美。
1918年,卡罗莱纳鹦鹉灭绝,野生灭绝在1904年。
1922年,犀牛中国境内灭绝。
1925年,高加索野牛灭绝,原产于欧洲。
1937年,巴厘虎灭绝,原产于印尼巴厘岛。
1942年,红鸭灭绝,野生灭绝在1942年,原产于印度。
1947年,普氏野马中国境内野生灭绝。
1948年,袋狼灭绝,原产于澳洲。
1964年,冠麻鸭灭绝,原产于亚洲。
1972年,爪哇虎灭绝。
麋鹿:1900年野生灭绝,全世界不超过3000头,因为是18头鹿的后裔而存在遗传缺陷。
华南虎:仅存 50只在动物园中。
雪豹:野外生存有 1000~2000只。
白鳍豚:不超过 100只。
扬子鳄:不超过 1500只。
大熊猫:野外生存有 1000只左右。
黑犀牛:从 1970年的6万头锐减至3500头。
指猴:1966年曾有9只,后来命运不详。
绒毛蛛猴:仅余 100只左右。
滇金丝猴:野外仅存 1000只左右。
黔金丝猴:现存 700只。
白眉长臂猿:中国野生量仅 50~70只。
环节四:在这尘土飞扬的世界上
1.展示有关沙漠、对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原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沙尘暴等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2.阅读教科书中关于土地资源与荒漠化的相关内容。
3.结合图片或视频谈一谈自己身边的关于土地沙漠化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土地荒漠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问题的根源;面对这个尘土飞扬的环境,我们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
最后小组汇报。教师总结,补充。
环节五:干渴的世界
1. 播放缺水的公益广告,引起学生关注。
2. 学生阅读关于缺水的有关资料。(资料见教学参考资料或教科书第 11 页的阅读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家乡缺水的情况;编写小品《没有水的一天》,上台表演。
4. 最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
环节六:匮乏的自然资源
1.教师展示我国人均能源与其他国家人均能源占有量的图表,并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对能源匮乏问题的关注程度。
2.讲一讲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以及它们的利用情况,尤其是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
3.教师展示中东石油危机问题的相关报道,请学生探讨能源匮乏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资源枯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资源已经被人类过度地消耗了,如今,各种资源面临着枯竭的状态,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各种能源匮乏等。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人类将面对灭顶之灾。
第二节 环境被破坏
导入:播放视频《地球之歌》
播放视频或音频《地球之歌》,展现地球环境被破坏的情境。
教学
环节一:可怕的污染
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主要的环境污染以及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
2.将小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以便全班分享。
3.小组上台交流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
地球的报复
1.学生查找洪水、泥失流、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资料,在课题上进行交流。
2.学生讨论人类如此破坏自然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恶果。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环境源于人的贪婪;认识到,要保护环境,首先要节制自己的贪欲。(将本组讨论结果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3.教师 对各组结果加以总结、点评、补充,展示一些环境污染恶果的图片。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探讨,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形势非常严峻,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土壤资源与空气资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破坏,恰恰又反过来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龙卷风、洪水,等等,都严重伤害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长。环境保护,对人类来说是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第一节 人类的责任
导入:人类啊,你该如何选择
1. 展现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景象遭到破坏,动物遭到猎杀的场景
2. 学生反思并交流:人类该做出选择,或是破坏环境,或是成为自然的朋友。
教学
环节一:可持续发展
1. 教师 介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关资料请参考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科书中的阅读资料)
2. 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可以分组讨论,各组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上台汇报交流)
3. 教师总结,补充,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学生课后分组搜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料,课下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本组活动成果。(小报、感想等均可)
环节二:世界各国的环保措施
1.课前请学生以专题小组为单位寻找各国环保规定以及其他环保措施,可以分小组开展活动,如分为美洲组、非洲组、亚洲组、欧洲组、大洋洲组。
2.教师简单介绍环境保护的意义,并请各小组上台汇报各组的查询结果。
3.各小组讨论,各国的环保措施的特点,我们有可以借鉴之处。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
4. 最后,着重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资料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师生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要成为大自然的朋友,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世界各国关于环保的规定,以及我国的环保政策,希望学生能够承担起人类的责任,成为环保小卫士。
第二节 少年在行动
导入:教师鼓励激发情感
教师:环保是人人都关注的话题,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作为青少年一代的学生,希望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与探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够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
教学
环节一:要经济还是要环保辩论会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经济组,一组为环保组。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1 页的关于林一家的阅读资料。
3.两组学生分别就自己的论点准备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就要经济还是要环保的问题展开辩论。
4.教师总结,进一步阐述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清晰的环保意识。
环节二:我思故我改
1.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2 页《全民环保行为规范》,反思自己的行为。
2.在反思的基础上填写教科书中的自我反思表格,看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
3.学生把自己填写好的表格交给老师(可以不记名)。
4.教师粗略统计学生做的情况,尤其要看没有做到的学生比较多的项目。
5.学生就同学们没有做到的项目展开讨论,对于这些项目,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改正改进的行为。
6.学生根据本班、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班级自己的环保规范。
环节三:我能做什么
1.课前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开展环境调查。4个组分别调查不同的地点,第一组为校园环境组、第二组为社区环境组、第三组为家庭环境、第四组为社会环境组。
2.请各小组依据教科书的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并开展调查:校园环境组就本校校园环境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就创建绿色校园提出建议;第二组就社区环境(或农村村落环境)展开调查,并就建设绿色社区向社区居民(或村民)及同学提出建议;第三组就家庭环境问题展开调查,向母亲及其他家人提出建议;第四组就校园周围的绿化、河流污染、本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气候空气变化等展开环境调查,就建设环保社会向全体市民提出建议。(如有条件,尽可能留下音像资料)
3.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过程和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评选出最佳小组。
环节四:我的倡议
1.结合我能做什么的调查结果,请学生讨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环境倡议书。
2.请班长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这份环境保护倡议书。
3.将倡议书贴到班级公告栏。
环节五:我的创意最出色
1.学生课前每人设计一张绿色奥运的宣传画,并用文字说明设计的创意。
2.在全班展示每位学生的创意,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3.将优秀作品集中,在校园开展一期我为奥运添绿色的展览。
小结
通过这几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作为祖国的小主人公,我们身上的责任十分重大。唯有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有环保行为,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天变蓝,水变清,山变美。让我们永远记住,环境保护,不是口号,而是在行动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单元课标要求
1.体会和谐的社会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课程标准2.2.5)
2.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课程标准3.2.3)
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课程标准3.2.4)
4.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课程标准3.2.5)
5.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课程标准3.1.5)
6.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课程标准3.1.4)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是现代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现代社会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特别关注的。公共生活公共利益虽然在现代生活中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是,事实上,公共生活、公共利益本身却是自古就有的。人的特性就是社会性,人类的生活必然具有社会性。有了公共生活,就必然会产生公共利益。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生活,公共生活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过去那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生活不可能再来。每个人必须生活在公共的生活环境中,过一种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生活。每个人的行为都将会影响别人、团体乃至国家。维护公共利益是保障个人利益的前提。为了保障每个人生活的安宁、幸福,树立公共意识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公共生活、公共利益需要规则来维护,更需要道德的维系。
我们的生活通常可以划分为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两个领域。以家庭为活动范围、不涉及他人利益的生活,属于私人生活的基本范畴。关系到你、我、他的共同价值、行动与利益的生活则属于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的规则与私人生活的规则不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私人生活不仅不受法律的干预,而且还受到法律的严密保护。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关系到他人生活权利,公共生活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在公共生活中,人们没有藐视公共规则的权利、没有随意破坏公共规则的自由、没有游离于公共规则之外的特权。否则,公共生活就会陷入紊乱的状态,人们各自的利益就会受到侵害。对公共生活权利与规则的尊重就是公共意识。公共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教育必须把培育学生的公共意识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在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对公共利益越来越敏感。各国政府将维护世界人民的公共利益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世界上有很多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弱势人群等的非政府组织;联合国是国际性的维护世界公共利益的组织,尤其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公民的公共意识还在逐渐形成之中。群众对于公共利益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突出表现为缺乏公德意识。从小的方面看,在公共场所乱扔废物,随意性,私人化等;从大的方面看,为一己私利,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如破坏环境、掠夺资源等。这些自私的行为必然会给自然、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教育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
教材从三个方面、不同侧面,阐述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公共利益应有的观念与行为。
第四课共同的需要:身边的公共利益从我们身边的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公共利益以及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公共利益;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则将公共生活拓展到世界范围,从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以及人们为了维护全球公共利益所做的努力。
第五课公私之间是第四课内容的深化,从理性的高度分析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阐述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矛盾和冲突阐述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或在某些时候存在着的矛盾关系。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极左思潮的影响,表现为对集体利益偏激的认识和对个人利益的忽视。市场经济又带来一些人盲目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以损害公共利益为手段个人主义思潮。如何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维护公共利益的主体以及维护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公共意识,学会自觉主动地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公共利益的最大提供者和守护者说明政府在公共利益提供和维护方面的职责。政府的职责就是进行公共管理,协调各方关系,维护公共利益。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手段很多,教科书主要介绍了行政、法律、经济、突发事件的预警等方面。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了解更多的我国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具体措施,深刻掌握本部分内容。非政府组织: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正像教科书所表述的,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谋求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整个社会整体利益乃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旗帜下开展活动,是一种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教科书还详细介绍了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方式等。履行分内的职责阐述了公民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任何组织都是由个人组成的,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最终还是要落到每个人身上。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看这个社会的人民对公共利益的关心程度,对社会公共道德的维护和遵守程度。所以,本课目标就在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公民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应尽的义务。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则阐述了在公共生活中如何维护大众的公共利益,其中强调了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规则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
2.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基本能力,懂得遵守社会规范,信奉社会公德,为社会公共利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公共利益。
3.学生情况分析
现代中学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关心社会问题,勤于思考,勇于探求;二是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愿意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三是精力旺盛。在这个时期,学校若能够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他们进行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和世界的教育,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校教育系统以及其他社会系统能够真正地重视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为青少年创造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条件,我们就能够把青少年的情感和精力引导到正道上来。
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局限,使得他们看问题难免会以偏概全。不良思潮也容易产生误导,使得他们看问题容易陷入误区,走向极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正确引导,一是要引导他们历史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二要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流思想。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既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同时更要努力为改善社会条件献计献策,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学生形成公共利益意识,有助于从小树立学生的公益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其次,开展公共利益教育并引导学生开展适当的公益活动,可引导学生抵御社会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蚀。营造更为健康的学生成长环境。让学生深入社区,走向社会实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课堂实践环节教育的先天不足。
第四课 共同的需要
第一节 身边的公共利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公共场所和基础公共设施,了解社会公共服务的意义。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社会,提高社会调查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珍惜公共设施,关注社会公共服务,关心社会公共利益。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社会公共服务的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设问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场所中。我们在家里休息、吃饭,乘公共汽车上学,在学校里学习,到图书馆读书,等等。我想问问大家,哪些场所是我们的私人场所,哪些场所是公共场所?(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一步提问: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公共场所要比我们的私人场所多得多。另外,我们的生活还离不开更重要的东西,即公共设施。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这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我们正常生活的意义。
引出话题,激发兴趣。同时强调公共场所的重要性。
活动一:寻找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分组活动时,让小组成员用头脑风暴法分别列举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列举得越多越好,最后看哪个组列举得最多。
把所有小组列举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让学生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有多少,体会这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了解社会公共生活,感受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二:学生谈感想
学生就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谈自己的感想,说说自己对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意义的看法。
让学生感受到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懂得爱惜公共设施。
活动三:公共设施项目改造计划
教师:公共生活环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状况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方便、安全、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中。现在,假设我们就是政府管理人员,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看看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请提出改造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公共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建议活动方式:
(1)5~7人一组,把全班分成若干组。
(2)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感受提出当地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公共设施存在的管理问题、现有的公共设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还应建设哪些公共设施。
(3)各小组整理本组提出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两项本组认为比较重要且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组的改造项目。
(4)本组成员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设想。
(5)全班交流各组的改造方案。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从公共设施管理者角度及人民大众的需要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改造方案,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建设社会的责任意识,锻炼学生的参与建设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教师总结
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直接、最直观、最基本的体现形式,是各级政府或集体为民众提供的社会性福利。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水平。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私人生活环境对于我们生活质量很重要,但是公共生活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良好的社会公共生活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生活境遇。因此,越是发达国家越重视社会公共事业。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从小培养关心社会公共事业的责任感,社会将来的发展就要靠大家。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公共生活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其实,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所享受到的来自社会的利益不仅仅是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这些硬件的东西,我们享受到的其实很多,同学们能否说说在你成长过程中享受到了哪些社会公共福利?
引入主题,强调社会福利对于每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活动一:学生寻找自己享受到的社会福利
学生各自回想并写下来然后自由交流。教师将学生交流的内容一一写在黑板上(重复的内容不写)。
教师: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的内容,说明我们的生活、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这些社会福利。这些都是社会我们提供的服务,也叫公共服务。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必须要有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备程度反映了社会发展成熟程度,也反映了社会民主发展水平。
教师: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公共文化卫生、公共教育、公共交通、公共通讯等都是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大事,是国家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的领域。现在,我们就公共卫生和教育两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
通过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社会服务的意义。
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公共服务给自己生活和发展提供的条件和机会,感受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公共卫生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命和健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也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的大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公共卫生的发展。毛泽东主席的诗词《送瘟神》反映的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呈现毛泽东诗词《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学生欣赏《送瘟神》。阅读教科书第 32页阅读资料提供的数据,从中体会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意义以及这项事业的艰巨。
呈现有关反映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数据,如我国人均寿命增长的数据、我国婴儿死亡率的数据等,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
教师:教科书所呈现的数据看上去很大。但是,我国有 13 亿人口。如果这些数字被 13 亿除,所得的数字就会很小。事实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拥有公共卫生服务很有限,尤其是广大边远的农村地区,目前医疗条件还很差,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民就医的需要。而且,作为公共医疗卫生,这一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或者感受到的在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以事实或者案例说明问题。
突出公共卫生事业的伟大,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重大成就。毛泽东的诗词更进一步说明我国政府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决心和能力。
这一组数据反映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这项事业的伟大。
我国医疗卫生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逐渐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教师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发展很快,使人民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事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政府和人民要花大力气解决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
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活动三:发展教育事业
可以参照本备课系统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五进行教学。
教师总结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公共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半个世纪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展公共教育事业,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公共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获得了成果,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文化教育需求的增长,我国在教育经费的保障以及教育公平性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这些都将对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路还很长,教育中存在不少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教育改革,关心教育事业。
第二节 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正在形成的涉及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格局,知道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是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所在。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社会,提高社会调查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热爱和平,关心自然环境,关注全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国际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和平和发展问题。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出主题
教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知道地球村这个词?(学生自由谈对地球村的认识和看法)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了。人们把地球比喻为一个村庄,说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密切。这种关系不仅仅是指距离,更重要的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地球村中,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人们对于涉及人类共同利益的问题特别敏感。如国际安全、全球经济、世界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问题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关涉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安全、全球经济、世界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问题。
活动一:了解国际安全问题
1.呈现一组关于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以黎战争、日本侵华遗留下来的毒气弹等的照片,一组世界发生战争或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学生谈感想。
2.教师:战争给那么多无辜的人 尤其是儿童 带来了苦难甚至死亡。因为战争,他们挨饥受冷;因为战争,他们失学、无家可归。现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不仅仅局限于发生战争的国家和地区,也不仅仅局限于战争时期,它的危害范围更广、时间更久。因此,和平确实是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事情,是需要引起所有人特别关注的问题。有的同学认为,我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这么多年来,我国国土上没有发生过战争,所以像这样的战争或恐怖袭击事件不会威胁到我国,战争离我们很远。事实证明恐怖活动无国界。这些想法实在是不可靠。正因为和平如此重要,全世界人民都在呼唤和平,为和平而奔走。
3.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阅读资料《联合国世界和平的保护神》《中国努力和平解决世界热点问题》,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国家、组织和个人。
4.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自己能为世界和平做的事情。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活动,各小组将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全班交流。
感受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威胁的存在,体会和平的可贵。引出活动主题。
引出战争、恐怖袭击对人类的威胁,人类对和平的渴望,突出和平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论断,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以及为和平做出贡献的愿望。
了解世界各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 的努力,体会全人类团结的力量,激发学生为和平而努力的热情。
活动二:关注全球经济
1.教师:全球化是指人类超越民族、国家而形成复杂多样的相互联系。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球某一地方的事件、活动、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地方的个人、群体带来重大的影响。如今,商品、人员、知识、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等,都早已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和经营跨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大市场。全球贸易、金融、生产的存在,以非常复杂的方式把全球的家庭、社区和民族的命运联在一起。因此,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必须考虑其他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利益。
2.呈现一组国际经济纠纷案件或国际经济合作的事例(如《南南合作》),学生就这些案件或事例讨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有公共利益新物质,以及维护公共利益新问题。
3.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 WTO的基本原则 》,交流对有关规定的理解和看法,说说联合国存在的必要性。
给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强调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全球化经济活动原则,说明世界经济也是关乎全人类公共利益的领域。
感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公共利益的存在以及维护人类公共利益的必要性。
体会联合国作为协调各国、各地区经济利益,维护全球公共利益所做的努力,感受联合国的重要性。
活动三:其他领域的国际公共利益
教师:正如前面所说,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球任何一个地方的事件、活动、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地方的个人、群体带来同程度的影响。如今,商品、人员、知识、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等,都早已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产生共同利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安全和经济以外,还有哪些世界公共利益?
学生自由交流。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全人类公共利益的存在及其意义。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总结
可以请学生谈感想,使得总结更具实效性。
第二课时
引出主题
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村中,有一样对全人类来说是生存的基础的东西。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呼吁珍惜它、保护它。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学生自由交流)对,这就是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涉及大家共同的利益。无论这些自然环境资源存在于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它都是属于全人类。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关涉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自然环境资源问题。
活动一:了解世界自然环境资源种类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4 页的阅读资料,察看地图,了解地球上热带雨林的分布。
2.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关于世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环境问题,说说这些资源的可贵
感受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懂得珍惜自然环境资源。
活动二:保护人类共有的资源
1.呈现一组被破坏的环境的照片以及有关报道(如《煤炭给山西环境带来毁灭性破坏,煤老板掀移民潮》,也可以请学生事先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讨论交流问题:
(1)探究环境被破坏的根本原因。
(2)遏制破坏环境的根本措施。
2.教师:为了人类共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世界各国人民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保护,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避免环境被破坏。
3.呈现一组国际社会、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或个人保护环境的行动,如成立的专门组织、通过的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的具体行动等,让学生感受社会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
4.学生阅读教科书提供的关于《京都议定书》的资料,感受世界各国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体会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重大生存问题环境破坏问题。
5.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关于人类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资料。
6.学生交流:我国政府应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努力;当地政府应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工作;自己要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工作。
7.学生签订环境保护公约
了解世界人民在保护自然环境资源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引导学生形成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为保护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总结
可以请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第五课 公私之间
第一节 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共存共荣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鉴别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态度、情感、价值观:尊重公共利益,培养亲社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共存共荣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出主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共利益以及个人利益,懂得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那么,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自由交流)
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力保障
1.教师:刚才,同学们讨论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关系。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地分析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了解它们之间是怎样地互相依赖及互相包含的。
2.呈现公共利益给个人利益提供有力保障的事例,如教科书第 39 页关于安全问题的阅读资料。下面的事例供教师选用。
我驾车出行,希望有一个良好的路况和交通秩序。能够在一个秩序良好的路况下行车,是我的个人利益。显然,良好的路况和交通秩序又是公共利益,是公共作为的结果。如果我和其他司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是我们都会受到不良交通秩序的危害,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
3.教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共利益对个人利益的保障作用。个人利益由两部分组成,即社会成员合法的个人利益和社会成员分享的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也是依赖于公共利益的。公共利益越多、发展越快,需从个人利益中提取的份额就越少,而可供分配给社会成员享受的利益越多。即使是个人利益(如,驾车顺畅),有很多也是需要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的(如,共同遵守交通规则),而我们常用的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教育事业、国防建设等,必须通过企业、团体甚至国家来实现。
点出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紧扣主题内容,引出进一步的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利益对个人利益的保障作用。
进一步总结公共利益对个人利益的保障作用,帮助学生加强理解。
活动二:公共利益最终要落实在个人利益的保障上
1.教师:我们已经懂得,一个民主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就是尊重和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使人人都获得发展。我们所讨论的公共利益问题,其根本目标还是满足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只是手段,个人利益才是最终目标。公共利益的提供和维护最终也表现为个人获得利益。
2.呈现一组通过发展公共事业使人民群众获益的事例(如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国家公路、铁路建设等),学生分析事例中是怎样通过提供公共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的。
3.如果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受到损害,所谓的公共利益就失去了意义。这是政府必须要把握的。
点出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利益的提供和维护最终要落实在满足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的保障上,了解如何通过发展公共事业实现个人利益的满足。
从另一个角度和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利益必须落实在个人利益的保障上,引导学生提高维护公共利益的自觉性,学会尊重个人利益。
活动三:税收的作用
1.教师:税收是国家和政府实现、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重要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税收获得一切实现、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所需要的经费支持:通过税收发展医疗卫生,通过税收发展教育事业,通过税收加强国防力量,通过税收发展福利事业等。因此,税收是造福公民的重要的保障。
2.教师列举国家或当地政府在公益方面投入资金的事例,如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三峡建设、国家或地方投资的一些公共福利项目等。指出这些福利项目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税收。
(材料一) 2004年,国家投入 30亿元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二期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成了一批设施齐全的学校。此外,中央财政和国债资金出资 15亿元,开展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 65万学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近20亿元资金,在西部12省区和中部6省的部分农村地区全面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材料二) 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 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3.教师:看来,纳税是交纳公共利益的经费,最终是为了保证纳税人的个人利益。因此,纳税是每个公民神圣的义务。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保障税收,打击各种形式的偷税漏税的犯罪行为,这是国家维护公共利益,也即最终维护人民的个人利益的举措,应该得到每个公民的支持。
4.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国家和地方政府打击各种形式偷税漏税的犯罪行为的事例。
指出税收和纳税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税收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懂得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以具体实例体现税收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国家通过公共利益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和手段。
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理解纳税的意义,启发学生维护国家的税收政策,主动纳税(学生是未来的纳税人)的公民意识。
总结
看来,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包含、互相依赖;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或手段,个人利益是公共利益的目的。
总结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矛盾和冲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有时存在矛盾和冲突。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做出选择。
态度、情感、价值观:尊重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学会在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揭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性
呈现下列情景,学生就这一案例展开讨论,说说这里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各是什么。
王丽亚家刚刚盖起了新房。春节刚过,父亲带回了一个令全家瞠目的消息:政府修建的国道正好通过她家新盖的房子,村里要求拆了房子,搬到离公路 100米远的地方。可是,王丽亚家所在的地段是当地的黄金地段。
通过具体案例揭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的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出活动主题。
活动一:以公共利益为重
1.教师:在上面的案例中,王丽亚家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必须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王丽亚是否应该主动响应国家的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王丽亚家必须舍弃个人利益以维护公共利益。
2.教师: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为什么要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3.学生自由讨论。要求学生总结出公共利益的一些特点,说明公共利益要优先于个人利益的原因。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公共利益具有普遍性、整体性和长远性。普遍性是指公共利益是由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人共享的利益;整体性是指公共利益是群体中成员的整体利益,是超越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独立利益,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长远性是指公共利 益比个人利益更为持久。
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通过讨论公共利益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的原因,懂得维护关涉大多数人长远的公共利益,懂得牺牲个人利益而去维护公共利益实际上是维护了个人长远利益,让自己和他人获得更大的利益。
活动二:尊重个人利益
1.教师: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在必要的时候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的个人利益来成全公共利益。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也并不是说只要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了矛盾,就一定要牺牲个人利益。个人的利益必须要受到尊重,得到保护。在这样的前提下,牺牲一些人的个人利益,是为了使这些人以及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利益。
2.呈现我国宪法规定的关于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的条文。学生交流对这些条文的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3.呈现一些政府保护个人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的事例。学生交流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4.一些假借公共利益损害个人合法利益的事件。如,野蛮拆迁、野蛮施工,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和行为的违法性,说说应如何维护有关个人的合法权利。
5.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3 页的阅读资料,结合现实讨论:我们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做得很不够。
进一步阐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与民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个人正当合法的利益,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的私人利益。
帮助学生理解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个人的正当合理的利益,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合理利益,培育学生的文明意识、民主思想和观念。
总结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互相依赖,彼此包含,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学会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的思想观念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和谐性,我们必须从小树立民主平等的公民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的良好愿望才能最终变为现实。
强调维护公共利益与尊重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强化学生民主意识。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公共责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政府是提供公共利益的最主要且最重要的主体,了解政府提供公共利益的途径和手段;懂得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承担不同责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社会、考察社会的方法;学会为他人服务的最基本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形成公共服务意识,关注社会公共福利。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政府提供公共利益的途径和手段。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政府的力量)
阅读资料,引出主体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5 页社会学家做的实验研究结果,自由交流由故事引发的感想。
2.教师:这块公共草地就好比是社会公共利益。照理说,公共利益应由大家共同来维护,但是如何维护,需要有人来负责,否则就会变成人人负责,但又人人都不负责。社会上有很多组织和个人在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之义务。(请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提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组织和个人)
点出本课的中心思想,故事有趣且寓意深刻,很能反映主题意图。
活动一:政府的力量
1. 教师:在这些所有力量中,政府作为人民授权履行公共管理的责任者,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和最大的维护力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提供政府所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的存在就在于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像公共教育、医药卫生、社会福利、国家安全等公共利益的提供和维护,只能依靠政府,或者在政府领导下实现。
2.学生列举反映政府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事例。
如青藏铁路的开通、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如果没有政府投资组织,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无法启动和完成这样重大的项目。
3.教师:政府履行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职责,首先采用的方式是制定法律,利用法律手段规范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律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最有力的武器。
4.教师列举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森林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法律中有关条文,说明我国政府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公共利益。
5.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关于新加坡利用法律治理环境的阅读资料,并交流课前查找的我国政府有关利用法律保护公共利益的事例,或者是法律制裁破坏公共利益的案件等。
6.教师:除了法律之外,政府还通过行政手段来维护公共利益。
7.学生交流国家和地方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一些行政措施,说说利用行政手段维护公共利益的优势。如:教科书中休渔期的行政手段;目前国家为控制住房价格过高而采取行政手段控制房价。
8.教师:经济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如我国政府通过投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通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投资项目,往往是关系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项目,如我国投巨资兴建三峡水利工程,可以造福全国人民子孙万代。
9.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政府投资的一些项目,说说这些项目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怎样的益处。
强调政府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进一步突出政府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所承担的重大责任。
强调法律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以事例说明如何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指出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行政手段。
指出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经济手段。
以事例说明经济手段的有效性。
总结
可以请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课时(非政府组织的贡献)
设计情景,引出主体
1.呈现一组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的照片或者录像。学生交流对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情况的看法。
2.教师:以上是我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照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非政府组织是又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体现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用事例说明它们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活动一:了解非政府组织
1.教师: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以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与政府及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优势。非政府组织最初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非政府组织就应运而生。它是时代的产物,是相对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三部门。20 世纪 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在谋求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整个社会整体利益乃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事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阅读教科书第 48 页至第 49 页中关于非政府组织的资料,了解非政府组织的性质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公益方面所起的作用。
3.教师呈现国际国内一些重要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它们在维护人类和平、维护正义、扶贫济困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4.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或者自己所了解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了解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宗旨、工作原则以及它们的影响力。
说明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让学生全面地了解非政府组织。
通过具体事例感受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关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结
人类的公益事业是伟大的事业,任何组织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非政府组织都是保障人类公共利益的强大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政府和企业力量的补充,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参与和从事这些组织的活动的人们更需要有奉献精神。
强调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的意义,称扬赞叹这些组织以及参与这些组织的人们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类、为人类的幸福奉献力量的精神。
第二节 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社会生活规范;懂得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能力目标:掌握最基本的社会生活规范;学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态度、情感、价值观:形成公德意识,关注社会公共福利。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政府提供公共利益的途径和手段。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提出课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提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其实,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组织,其组成成员还是不同的个人。公共利益不能自动生成,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还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每个人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也都承担相应的责任。请看这些人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上,承担什么责任。
指出个人在公共事业中的角色和责任,说明在提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每个人都要承担义务。
活动一:分内的职责
1.呈现一组承担不同社会责任的集体、个人的照片或录像。让学生说说这些集体或个人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他们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他们的分内之责是什么。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50 页的阅读资料,通过边防战士忠于职守的感人事例,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这些战士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教师:由此看来,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当代社会最崇尚的品质。在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扩大,人与人相互交往日益频繁,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更多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
用具体事例说明角色和责任、义务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学做负责任的社会成员奠定基础。
强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活动二: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1.教师: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我们还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维护公共秩序、净化社会环境。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的人都有益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合理的公共秩序,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公共秩序混乱的后果表面上是破坏者的一时的方便,深层次来看是对自己的利益损害。遵守社会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应有的要求。请大家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并讨论违反这些社会规范对人对己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3.学生讨论自己和同学乃至整个班级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规范等方面应尽的责任是什么。
指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说明人人有责任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了解主要的社会规范,懂得遵守社会规范的必要性,培养公德意识。
活动三:自愿者行动
1.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人说,对于公共利益来说,一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这话也许不错,但是有时一个人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就看人们是否愿意付出。国际红十字会的创立就是基于亨利杜南的呼吁和奔走。可以说没有亨利杜南,就没有国际红十字会。(可以让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参考资料《国际红十字会》)
2.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赞扬他们的精神。
3.教师:是的,投身于公益事业,需要热情,更需要爱心和奉献精神。没有对伤员的极大同情和爱护,亨利 杜南就不会付出那么大的努力来推动国际红十字会的成立。公益事业又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在付出爱心、艰辛后,收获的则是公众利益。
4.呈现一些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而受到称赞的人和事。如徐本禹、李嘉诚等。
5.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的计划。可以分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最后要拟订个人计划或拟订集体计划。可以讨论成立一个学生自己的非政府组织,并制定本组织的目标、宗旨、行动等。
讨论成立自愿者组织,确定活动主题、规则,行动方式等。
总结
可以请学生进行总结。总结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交流计划书、为那些在公益事业中做出贡献的人写赞歌、展出公益广告、进行表演等。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本课的学习效果,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查字典政治网初中频道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教材梳理复习课件21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14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9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15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教材梳理复习课件22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16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考点冲刺复习课件7
科学的行动指南导学案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案
未来道路我选择教案
学会行使监督权导学案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4
高三政治知识点课堂导练学案17
高三政治知识点课堂导练学案24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12
辉煌的历史篇章导学案
高三政治知识点课堂导练学案16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教材梳理复习课件23
高三政治知识点课堂导练学案23
美好人生我选择复习学案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教材梳理复习课件3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2
这是我的责任导学案
走向世界的中国复习学案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教案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1
高三政治知识点课堂导练学案14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导学案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10
2016届高考政治第二轮长效热点复习课件8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