ժҪ:近些年来,新媒体得以广泛推广,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广阔的新空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挑战。而环境是动态的和可变的,这就使环境的优化成为可能。因此,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完善新媒体监管与立法;提升网民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使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形成合力,降低学生对虚拟网络的依赖感等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新媒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的涵义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P.格尔德马克就提出了新媒体(NewMedia)一词,用以与传统媒体,如报纸、期刊等进行区分,P.格尔德马克所谓的新媒体是指通过电波和图像传输信息的传播形式,如广播、电视、电影等。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且形式处于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目前主要的形式有微博、微信、QQ、博客、短信、贴吧、论坛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1.内容的导向性
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把传统的媒体高效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信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性的内容体系,主要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化于心,结合教育者对相关教学设计进行正确的指引,以保障教育目标的达成。并且研究导向性教育内容,使其更加具有合理性和专业性,以更加通俗和社会化的表达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导向。
2.表达方式的多元性
在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播的过程当中,大众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少数机构所掌握,这些机构制造信息、审核信息、传播信息,而受众单纯的接收信息,没有广阔的发表言论的平台,信息传播者主导言论,信息接收者则更为被动的接受其言论。新媒体的应用则转变了之前单向发出信息的方式,使信息的传输变成为双向交互的过程,一个人可以同时充当信息接收者和发出者甚至传播者的角色,它不仅加强了信息接收者的言论主动性,而且削弱了信息传播者的话语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则从书面化转向通俗化。
3.传播的时效性
与传统传播手段相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迅速,新媒体在发布信息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传播信息具有迅速性和即时性。比如手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媒体更好的结合于手机媒体,网络借助于手机这个载体,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并且体积小、方便携带,信息可以即时得到迅速的传播和扩散。新媒体环境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那么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受教育者便可以及时了解新闻事件的动态。权威性媒体发布的新闻事件的正确信息可以提高政府的权威性,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环境的复杂性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者具有理想与目的多维性、思想观念多元化、思想前卫、知识丰富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社区等微观环境,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系统则更为复杂,而且复杂的大系统又包含若干个小系统,小系统之间随时有可能发生联系。而且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功利化的特点,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就会不可避免的面临许多污染,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为受教育者带来价值观的冲击。
二、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的复杂性冲击了社会主旋律教育
在传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基本上是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然而,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题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导致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分。尤其是暴力、谣言和一些不科学的所谓的心灵鸡汤在网络中随意传播,这些有害信息严重冲击了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且充斥在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和不理性的观点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不符合社会主旋律。
(二)新媒体网络语言中的不良价值观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
由于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众传媒逐渐趋于市场化的倾向,一些传播媒介为了谋取利益,迎合低级趣味,传播虚假新闻,故意捏造一些有的没的信息博浏览者眼球,这不仅损害了新媒体的形象,也损害了受众的身心健康。实践证明,大众传媒的负面信息和不良价值观相对的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引导舆论的复杂程度,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三)学生个体心理的改变让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既要发挥能动性,主动充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此同时也应自觉接受来自教育者的施教,扮演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受教育者对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程度比较高,也比较灵活,网络的虚拟性看似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实则在无形中消磨了人的交际能力,网络对受教育者的异化程度不容忽视。另外,由于一些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心理素质比较薄弱,一些人不承认现实世界的客观性,迷失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封闭自我甚至导致心理疾病。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清晰。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的优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
1.积极性原则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它在包含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态势,既要把握环境变化的现状,又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根基,选择积极因素开展教育活动。同时,优化消极因素,努力将不可控的消极因素转化为可控的积极因素,或者实现消极因素影响最小化,尽量避免受教育者产生负面因素侵蚀的可能,提高教育对象的眼力,拒绝污染。让他们的思想政治品德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2.一致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其中宏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最根本的,宏观环境不能彻底净化,但优化还是可行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微观环境的优化能从最基础的角度促进宏观环境的平衡,但是微观环境的营造必须切合宏观环境,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使各环境因素互相发力,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宏观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微观环境具有一致性,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3.创造性原则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同时,人对环境也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能动的改变、创造、优化环境,创造更加优化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形成更加浓厚的育人氛围,为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重要场所。把握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影响的规律,遵循这一规律能动地、实事求是地、最大限度发扬积极因素,创造浓厚的育人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优化的方法
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使网络建设工作者成为党的传声筒,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宣传。网络建设应以中国国情和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现实为基础,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社会诚信、传播正能量,在激励大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的同时,更要运用通俗以及灵活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校园里增设标语、广播站提高播放的频率,也可以通过比较贴近学生的表达方式宣传,可以使用一些网络热词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比较灵活的方式宣传。还可以组织一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完善新媒体的监管与立法机制,提升网民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
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的优化既取决于建设,又取决于管理。监管新媒体的机制不健全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利益谋取者宣传虚假信息,迎合低级趣味。改进新媒体监控和管理的体制机制,采取政府主导的规范,加强监管,新媒体用户将加强舆论监督和信息反馈,形成新媒体行业的自我约束,倡导鼓励网民提高眼力,增强辨识力。新媒体是信息的发布中心,信息监管部门对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确保传播积极的内容,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导向性。对复杂多元的信息进行判断,借助新媒体创造舆论,创设情境,宣传和鼓励受教育者表现良好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提升新媒体传播的正面社会影响。而受教育者作为互联网世界的重要参加者,他们的心理水平,知识结构尚不成熟,对互联网上的数据很难正确认识和对待,对新媒体的运用只是简单的赶时髦,它不利于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标准化,也使投机者有机可乘。因此,不断加强网民的思想素质以及政治意识,把它作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的一种途径。
3.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形成合力,降低学生对虚拟网络的依赖感
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和教育者联系最紧密的便是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搜集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集体言论从之前的有上级安排向自发型转变,极大的加强了不可控的风险。所以,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务部门要建立严密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校园环境,学校组织一些有趣味的课外活动,增强校园活动的真实性,适当减少网络工具的使用。与此同时,家庭环境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双亲作为子女的首任教育者,也要给子女塑造圭臬,加强父母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对孩子的日常言行和人格的形成具有最强的说服力,从小培养子女利用互联网的自律能力以及给与其陪伴,尽量减少对互联网的依赖和使用。比如《孟母三迁》和洛克的白板说,都体现了外部世界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也要运用合理的方式,以民主的教育方法和和谐的家庭环境塑造受教育者,使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形成合力,才能有力地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高伟.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5.
[3]唐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D].长春大学,2016.
[4]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李辉,孙飞争.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的本质[D].中山大学,2016.
[6]夏开武.基于时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
[7]纪小丽.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
[8]杨冬.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J].才智,2019.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习题讲解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