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带给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机遇,也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还增加了教育难度。本研究认为,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学生为本、多元化与统一化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等原则,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实现环境再造,形成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合力,基于新媒体平台健全教育内容,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旨在全方位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从传统媒体时代步入新媒体时代[1],新媒体时代具有平等性、互动交流、即时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既深刻改变着文科研究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又为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途径、带来了新挑战。因此,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怎样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首先,新媒体提高了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和便捷性。一方面,文科研究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个体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以及差异性也较为明显;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实现了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人际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和领域,因此,新媒体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增强文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效能感,又实现了教育全过程、全员以及全领域覆盖。其次,新媒体提升了文科研究生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受到专业、学习经历、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文科研究生群体的人员结构复杂且凝聚力不高,班级内部容易出现分专业的小团体,向心力也较差。新媒体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教育者加强文科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先适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满足他们的关注焦点与多元需求,再结合专业分类交叉培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1.新媒体带给思政教育的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思政教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以及开放性的比较特殊的生态系统[2],因此,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一方面,文科研究生出现了价值观念世俗化、功利化以及实用主义等倾向,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另一方面,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威、信息可靠性以及传播优势受到挑战,实效性受到质疑,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降。究其原因,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点削弱了教育主体的权威性,碎片化特点降低了教育信息的准确性,非组织化传播方式则破坏了教育组织的权威性。
2.新媒体带给思政教育的新考验
新媒体环境下,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地位趋于平等,带给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的考验。但是,思政教育的现行方式较为传统,一方面,教育主体较少重视价值观引导、学习者关注度和重视度等内容,更多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传统的说教方式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价值观成熟的文科研究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渠道相对较少,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新媒体时代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一定目标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结合新媒体时代和文科研究生的特点,笔者总结出两条基本原则。
(一)学生为本,多元化与统一化相结合
以学生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又是教育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努力方向。首先,教师应当坚持在互动中适时引导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成为学生的网络导航员。其次,教师应当尊重文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科研以及就业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文科研究生。再次,教师应该坚持多元化与统一化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而言,除了涉及原则方向、国家和学校发展大局、整体利益等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国家大局和学校发展等原则问题可以实施统一教育,以辅导员、班主任或专业导师为教育主体,先找准突破口,再基于大数据分析总结支撑和发展策略。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模式,新媒体时代的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新媒体时代要求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显性教育方式,教师应采取文科研究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大主流思想的宣传力度,传播正能量,明确网络世界的价值规范、行为准则以及道德和法律底线,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难题和压力。思想政治隐性教育侧重于潜移默化和渗透影响,学生能够以虚拟且平等的身份参与网络交流互动;教师则努力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打造适合文科研究生交流和学习的网络空间,通过增强真实体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增强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创新工作理念,充分运用新媒体提高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宏观层面:理念创新、环境再造与教育合力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社会、学校、家庭等教育力量应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高校主要通过环境再造形成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即方向上统一要求、空间上密切衔接、作用上互相协调、发挥整体教育效应[3],方能改善文科研究生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具体而言,高校需要转变观念,有意识扶持研究生文科专业,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和科研竞争奖励氛围,发挥制度、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的引领运用,运用项目合作、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育主体需要积极更新工作理念,全面了解新媒体时代文科研究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通过加强师生平等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静止化和主导性向动态化与引导性的转变。
(二)中观层面:平台搭建、内容完善与模式重构
新媒体时代带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诸多新的挑战,为了提高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第一,搭建新媒体平台。首先,搭建新媒体信息平台。高校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可供文科研究生发布信息、沟通交流以及学习服务的平台或大数据信息库,如QQ工作群、微信群、微博等。其次,搭建实践平台。各学院可以组织导师团队建设科研实践平台,借助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基于课题研究与调研提高文科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归属感以及集体意识。再次,搭建新媒体服务平台。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搭建新媒体服务平台及时推送符合文科研究生需求的各类信息,如召开网络班会、组织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第二,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即高校、学院以及班级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体来说,高校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监管、方向指引、职责分配、评价激励机制等任务,还需要统筹安排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督促评价;学院负责明确文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开展网络上下的教育引导、建设新媒体文化与制度以及教师队伍等任务;班级负责协助教师组织教学、反馈新媒体动态等具体的工作和任务。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微观层面:方式改进与重点突破
在具体操作层面,教师要提高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抓住几个着力点:第一,运用新媒体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增加新渠道。文科研究生具有发散思维强、思想灵活多变等特点,因此,教育主体需要改进教育方式和拓展教育渠道,借助软件整合和充分利用传统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参考大数据分析和建立双向联动的教育机制,精准把握文科研究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采取有针对的教育引导。第二,抓住重点,把握教育方向。教育主体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具体来说,教师要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开展理想信念主题网络教育活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精彩的鲜活实例、精确的大数据筑牢文科研究生的思想防线;教师还要重点维护文科研究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提高他们鉴别信息、政治敏感、话语权以及新媒体应用等能力。
[参考文献]
[1]易连云,兰英.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5).
[2]金红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的形成[J].山东社会科学,2015,(S2).
[3]向前.论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1,(30).
作者:郭慧超 刘克 单位:同济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哲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2.2文化塑造人生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