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不出就是不知道?”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们学习的是“习惯对人的影响”,我带领学生做了两个体验习惯的活动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我提问:“那么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习惯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刷”全班同学几乎是同时把手举起,“秦亮,你说”,秦亮高兴地站了起来,嘴巴动了却没出声,吱吱唔唔脸涨得通红,课堂里顿时响起了哈哈的笑声,秦亮无助地看着我争辩:“反正我知道,可就是说不出”,又是一阵笑声,同桌的黄平理直气壮站起来说:“说不出就是不知道!”,“对”、“就是”……不少同学纷纷附和,让秦亮坐下后我肯定地说:“秦亮同学确实知道!只不过没能够说出来,没说出来不等于不知道,只要他冷静地继续思考,他是能够概括出来的。”……
课后教研组活动,听课的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说不出来就是不知道’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二位老师(教研组共10位教师)赞成,认为既然知道了,那就应该能说出来,如果说不出来,无法评判,就只能认为他不知道;其他老师则认为要看情况而定,对于有明确答案可以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说不出就是不知道,对于表述难度大,能意会却难言传的,说不出不能代表不知道。我支持后者!深入一层思考,这一争论反映了当前一些教师未能深刻理解新课程目标和领会新课程理念,忽视了默会知识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作用。在现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默会知识,才能上好思品德课。
二、“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
“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默会的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比如,我们知道某人的相貌,能够在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认出他的脸,但通常我们很难说出是如何认出这张脸、很难明确地说出我们是凭什么迹象认出他来的!又如在掌握了骑车和游泳的技巧之后,我们当然知道如何骑车、如何游泳,但是通常我们难以完全地将这类知识诉诸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总是不能充分地传达我们关于骑车和游泳所知道的全部内容。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默会知识理论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科学界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三、重视默会知识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思想品德课尤甚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强调指出:新课改目标明确规定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实践理念,要从传统的“旧三中心”(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转变。默会知识理论强调的正是把体验作为一种知识,扩大了知识的内涵,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具有确实的、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以前那种认为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书本和课堂,认为只有能够言传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的观念,导致课堂教学忽视了默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默会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效果。
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中,作为德育重要途径的思想品德学科,它的显著特征在于其思想性。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课不单单是一门学科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心的思想体验和情感感悟。思想品德课讨论的重点问题大多是“精神产品”,的的确确有太多的东西往往没有很明确的语言加以描述,需要学生“无声”的领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需要“悟性”。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应用与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四、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切入口
首先,要把握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的内在关系给思想品德课教与学带来的质的改变,重塑知识观。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思想品德课学习不是仅仅局限于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言传,而应注重四种学习关系的相互整合:
(一)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学习,以书本及听讲为主,这在我们现在的教学实践中占主导地位;
(二)由默会到默会的学习,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它是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在学生的团体实践和做的过程中发生的;
(三)由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的学习,是明确知识的融会贯通,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完成;
(四)由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的学习,是默会知识的逐步清晰和外显,它丰富了学生的明确知识。
四者构成言传——意会——内化——外显的认知链。
不可否认,在“旧三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下,很多优秀教师在“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学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弱化、甚至忽视了其它三类学习,这显然是欠科学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不仅仅包含教师通过言传书本知识对学生所起的作用,还有另外两种作用更能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实践体验活动的作用(在活动中学习),二是学生集体活动的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因而,我们不能忽视默会知识的存在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我们在重视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更新和发展教师自身的知识观,按照传统的学科知识中心论来理解素质教育下新课程的教学本质那是不对的、不应该的。
其次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重塑教学观。
(一)注重在活动中学习。默会知识是从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只能在实践中通过观察、模仿和自主活动而获得,只有通过在行动中的体验才能达到学会和提高的目的。思想品德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构建情景性问题,为学生掌握默会知识营造认知环境,为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供载体。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对于定义、性质、案例分析先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相似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会,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实现默会知识、明确知识。例如在教授《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课保护乐观心态内容时,可设计①体验:通过小品表演(某公司老板派两个职员到非洲某地考察鞋业市场。结果发现那儿的人一年四季都习惯打赤脚。于是,两职员回来后分别向老板作了汇报………)。②感悟:a他们的观点不同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b你比较欣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c你还有更好的观点吗?请与大家分享。③默会:造成不同观点的不同心态,我们要有好的心态。④概括表述:乐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充满希望,生活中到处是机遇;悲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尽是缺陷和丑恶。
(二)注重在合作中学习。默会的过程离不开沟通、分享,我有一点认识,你有一点感悟,他有一点想法,通过沟通、讨论、交流,达到学习成果上的分享和共同成长,提高智慧,提高能力,实现自我改变。思想品德课上合理安排讨论的话题,可以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展开,把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作为学习的动力机制,增益互补,使存储在头脑中的属于个人经验、诀窍、灵感逐渐显现,从而实现默会到默会、默会到明确。
(三)注重在反思中学习。默会知识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教师试图以某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某种知识,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他应该反省一下学生是否使用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己的思维的独特的思维构架,或者自己所使用的阐释框架从根本上讲不适宜于某一类的学生。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要与学生换位思考,不少学校目前推行的反思性教学、“一课三议、三课一评”制度、教师写教后记等正是默会意义的实践体现。
总之,思想品德课是实践性、思想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不论从学生的学,还是从教师的教的角度,默会知识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掘默会知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默会知识理论为我们打开了认知领域的一扇新大门。
《人生自强少年始》 教案
第七课《品味生活》学案
要“鱼”还是要“渔” 教案
我们在行动
感悟青春 —— 青春误读 教案
初一政治让友谊之树常青教案及练习题
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
做意志坚强的人教案
市场经济的护卫者教案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礼貌待人
“跨越代沟”教案
规则与秩序 教案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 学案
初一政治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教案及练习题
维护友谊 教案
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
开始新学习
《保护自我》教案
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尊重”导学案
初一政治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导学案
规则与秩序教案
市场考察第十四课 品质:市场的通行证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教案
珍惜无价的自尊 学案
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我”教案
第三课 乐观向上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