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创新
一、我国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和现状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中央、人民政府对于我国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非常重视。1950年教育部召开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会议,针对我国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条主义相关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要求,第一,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必须要做到理论和实际同步的教学方式,理论同实际不能相脱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进行思考,整理和收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提出问题,再针对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加以解决。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应该在导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进行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发扬自由思考精神,正确的使用自我批评的武器,通过群众的思考和讨论,去解决和克服不正确的思想,帮助提高和巩固正确的思想政治。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论学习也要进行实践,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印证,取得加深学习的效果。在我国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继续强调需要理论坚持实际的原则和方式进行教学,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思想,同时突出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我国政府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深入改进教学方法,更多的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独立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把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一起对马列主义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坚决改变注入式教学方法,学校对于学生应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播理论知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1980年我国教育部门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教学的基本原则: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②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自我教育。③课堂讲授必须要与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相结合等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目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必须要坚决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和根本指导原则,在联系实践方面,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联系社会实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中不能仅仅就理论讲理论,必须要紧紧的联系社会中的历史因素、国际因素、政治因素、个人因素等等,其中重点要将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也要将内容中的重点和重大问题做出具体说明,要对具体的问题做出重要的阐述,这样才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更好的了解、分析社会主义路线和国内外形式。另外,在联系实际方面也要重点联系高校学生的实际,高校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联系大学生的内心思想、心理状态、生活实践,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帮助学习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只有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内心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高校学生的教学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内容改革之后,必须要佐以好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果。在高校的整个政治思想理论教学工程中,除了客观的社会因素外,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教学过程本身。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具体特点着手,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教学,达到最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及教师在政治思想教学过程中灵活的、合理的、综合的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特别是在改革开发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是目前我国教学中的主流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而展现的一种动态过程,必须要将这些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过程进行整体的改革和优化,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综合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内容复杂多样、教育对象都有不同的具体特点,使得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多种不同的情况,情况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也使得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具有多样性。
作者:林为国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沙县工作站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构建与实践
一、云计算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应用特点
云计算的利用,一是可创造巨大的、可拓展的、无限的资源池。二是云计算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三是资源池可供需求用户共享。因此,云计算的应用,将避免许多资源浪费,为我国构建环保节约型社会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便捷途径,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构建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其中一部分,也理应采用云计算技术。一是共享、环保节约性。通过用云计算技术,可把全国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构建资源一网打尽,并且可无限扩展,供需求用户共享,将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资源。二是海量性。云计算技术的可扩展性,可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的构建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云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的实体所无可比拟的优势。三是前沿性。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把最前沿、最新鲜、最大量的信息迅速地在虚拟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内添加、宣传和应用。四真实性。云计算技术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是虚构的,但是其中的内容和应用又是可靠的、真实的。五是虚拟仿真性。云计算技术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基于互联网,从形式上讲是虚拟的、仿真的。六是跨越时空地域界限性。云计算技术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的虚拟性可让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突破了时空地域界限,是捍卫、宣传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影响的重要武器。七是扩展性。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可无限的扩展,容量无限。八是敏捷性。云计算技术通过应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无论何时何地,可用手机端、计算机端或其它智能端,都可以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中。九是系统性。云计算技术可把所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资源构建成一个系统,使其有机组合,从而产生更大的效能。
二、基于云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国家宏观的顶层设计为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事关一国家的兴旺发达,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是实践的重要载体与阵地,实践基地体系的构建情况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应从国家战略出发,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全局,从顶端到底端,运用云计算技术把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的宏观架构设计好。
(二)层级有机填充构建模式
云计算之所以称为云,还因为云计算的鼻祖之一Amazon公司将大家曾经称为网格计算的东西,取了一个新名称弹性计算云(ElasticComputingCloud)。据此,国家可搭建宏观的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构建的框架,即国家体系的网格,各层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的构建资源根据网格要求,填充进相对应的网格,组成有机的联合整体,从而构建起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系统。
三、基于云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一)体系构建的微观设计
作为实践需求和实际的使用主体,高校在国家宏观框架搭建之前,可先独立使用云计算技术设计搭建框架,先建立体系资源库,把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构建资源搬进云端,为搭建本校的完整的体系做好材料准备。
(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实践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申报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资助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构建研究并获批后,由其申报科研团队理论联系实际,做好了初步的设计图,并根据云计算技术在学院的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初步的落实两步骤:一是定下大框架,二是填框架格子,三是完成整体系统。制定落实措施如下:根据实际可行条件,一是从顶端到底端,从底端到顶端同时并行的办法搭建云系统。二是由点到面,分条块建立。三是组装成云计算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的完整系统。在学院顶端设计方面,首先,学院研究团队已经搭建起设计图。其次,顶端设计支持方面,学院在2015年5月举办了第七届技术服务月活动,活动由两办、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目的是向大家展示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开拓师生视野,为智慧校园建设和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助力。主要开展了虚拟桌面体验及启动和无线WIFI使用推广两个活动,两个活动主旨分别为:一是通过师生试用和体验云计算技术及桌面云平台的功能,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桌面云平台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二是通过无线校园网,营造优质网络环境,满足广大师生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不断增长的需求。曾用强院长带头使用多种终端进行了云计算技术的云桌面体验,为学院本次科研团队推动构建云计算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拉开了序幕。在底端设计方面,学院科研团队正在不断的搜集和整理如教学内容、实践基地等分点和分条块的资源,为构建实践基地体系做准备。如一名成员正在通过参加一个学院的让学习发生教学模式改革活动,推动概论课的资源整合,并为学院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提供更优质的资源素材。最有创新的是科研团队一名成员牵头,筹建了一个思政实践教育基地的微信公众号:高校社科备课素材GX12345678,从2014年4月23日公开推广使用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截止2015年6月,共有注册订阅用户1414个,18个教师,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6个,其它绝大多数为本校学生,共发布广播文章素材约174篇文图,视频10个,每篇点击量,最多的达500人次左右,每篇评论互动信息不等,多则30条以上,主要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社会文化生活等内容,在本校师生当中起到了较大的思政教育效果,并扩散到校外,已有一定的影响力。
作者:李宏葱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的作用,一方面是把社会和阶级的政治原则和立场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进化为学生的内心需要。另一方面是抵制对立思想的影响,占领思想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社会的再造,它规定着学生的精神面貌,指引着学生的政治方向,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高校素质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所以高校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培育好祖国的花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高校素质教育起着推动作用,同时又受到高校素质教育的制约,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统一于高校的教育当中。没有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高校素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依靠,同样,脱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素质教育这个整体就会失去方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对高校素质教育具有导向作用
江泽民主席曾经说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德育首位的思想,而且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所在,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在思想支配下完成的,高校教育也不例外。学校教育学生是有自己目的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方向。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素质教育具有导向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
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一定要切合实际,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杜绝纸上谈兵。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对应有效的方法,实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展开。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资源可以得到共享,使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公共资源,且具有形象化、趣味化等特点,高校学生容易接受,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拓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多元性和灵活性,这样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正是由于互联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上面什么信息都有,再加上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鉴别力等方面的不足,所以学生在面对混乱的网络信息时候,有一部分学生滋生了不良的思想,这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此学校要把网络工作当成日常工作一样常抓不懈,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要求,倡导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灌输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愿意学和学习了多少。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了,已经不能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高校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本着信任人、尊重人、完善人的思想,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来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
在校园内应该设立专门的咨询部门和宣传部门,以方便学生在遇到思想困惑的时候能找到咨询的地方,能够更好的解决自己的思想困惑,这样才能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使学生的思想回到正轨,才能更好的学习。高校应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记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这些良好风尚的带领下来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拼搏奋进,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作者:贾冰磊 李宁 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四篇:微信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微信的主要特点
(一)沟通即时
微信消息发送到接收的时间短,几乎具有同步性,基本能够实现即时沟通,可以随时在朋友圈发布状态,刷新速度快,及时获取关注度。
(二)互动性强
微信支持多媒体功能的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发送私信,在朋友圏点赞、评论、一键转发分享,符合当前高校沟通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受到高校们的热捧。
(三)成本低廉
微信安装免费,操作简便,用户可以直接进行语音聊天,在传送过程中耗费的流量很少,由于成本低廉,深受高校的喜爱。
(四)社交面广
微信不仅支持通过QQ、手机通讯录添加认识的朋友,还可以通过摇一摇、漂流瓶、雷达加朋友等功能结识新朋友,使现实和虚拟中的朋友交织在一起,无形中扩大了社交范围。
二、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
(一)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面影响
微信的出现相对弱化了思政教育者的地位,使得师生可以平等地实现交流沟通,縮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高校较为乐意接受微信这种非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在他们表达想法与观点的同时,也便于思政教育者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疑惑。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可以在微信上挖掘丰富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微信平台积极主动地传播正确的思想言论,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负面影响
微信的幵放功能使以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大量的社会人群带来的信息与影响力难以把控,一些分辨能力较差的高校很容易接收错误的观点,正确的三观受到冲击,增大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沉溺于微信交流还容易造成高校过度依赖虚拟的网络,导致高校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人际关系态度冷漠,缺乏对集体的归属感。
三、加强微信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中强调,在实现高校网络政治教育过程中,各高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时代下,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微信对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树立在微信视角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新观念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工具,势必对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主动参与,将微信作为幵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
(二)搭建微信互动平台,开拓思政教育新阵地
现代高校较为认同与他们平等的交流方式,而对于传统的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方式较为抵触,且囿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常常大打折扣常。微信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搭建微信互动平台,建立微信群、公众账号,通过发布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新闻、视频等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发挥集聚效应,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对高校微信舆论的引导和监督
髙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高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开放的舆论氛围,把高校作为平等的、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把握主流的同时,要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通过对学生肯定与接纳、尊重与信任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通过微信关注高校的具体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以及时解决高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但可以借微信之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微信来关注高校的现实生活问题,譬如如何保证奖、助学金公平合理地发放到位,如何树立高校正确的恋爱观,积极入党,妥養就业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高校的日常生活,有效地发挥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丽梅 张海涛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
1、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意识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青年学生尤其容易被新事物新思想所左右,内心容易彷徨和困惑。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发展。但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现实针对性不强,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以理论教授为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缺乏。二是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用以联系实际的素材更新不够。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国家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授课内容过分强调计划和系统性,忽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求,有时甚至避开现实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显得抽象、枯燥、生硬。教育者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可以有效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改变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的状况。一是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的现实。可以结合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成分多样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思想观念多样化等设置问题。如针对日益凸显的全球问题,教师应注重从环境、生态、网络等热点问题中获取更多教育素材,作为教学的拓展点。二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实。在不同的时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都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选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理论创新问题、价值观建设等问题,可以更好地回应社会对教育及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三是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和现实需要。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学习、生活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地领略理论的实际价值,促使学生加强知识的内化,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此外,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时代发展性要求,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体现时代精神。
2、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新完善的重要条件
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传统教学中,思政课教学主体间的关系往往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思政课教师习惯于机械地按照教案的固定程式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泯灭学生的参与热情,忙于完成教学任务,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主-客单向灌输的教育理念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不能达到使学生将理论真正入脑入心的目的。尽管现在有些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政课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问题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呈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角色安排和角色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统筹整个教学过程,对问题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讨论。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挥,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观众和听众,而是站在舞台上的主要演员,可以自主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充分对话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个性化理念、主体性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的主体间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是高校思政教育理念更新的重要条件。
3、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主体自觉地认同教育教学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在实践中自主、积极、能动地作出判断和选择,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主体性不是先验的,而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政教育以问题带动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一种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总是容易发现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一些问题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欲望,他们会自觉地运用已有科学知识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尽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人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就是在这种主动探究活动中产生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发现问题是进行科学创新的关键,而只有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才敢于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冲破旧的思维定式和习惯束缚,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反思性、批判性的学习过程中面向社会、生活实际,大胆质疑,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但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概括,且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时代学习过,很多学生不能立竿见影地感受到在大学学习该课程的有用性。因此,很多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兴趣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教学效果底下的现象。思政课中的问题教学围绕社会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及同学间的交往互动中增长智慧、开拓眼界。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论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时指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相关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内化为自身素质的一种综合能力。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能较为系统地传授知识,但是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更难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而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政教育,能较好地鼓励学生在提出、分析、解决相关教学问题中自主地发现、收集、处理相关资料,并促使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思政课问题意识的强化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培养独立人格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探究式教育,启发式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回避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不能高屋建瓴地为学生解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锐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顺利地展开。
5、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科学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观察并审视来自教材的、学生的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其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扩大知识面,在不断的反思、质疑和创新中形成更加开放的教学思维和理论视野,加深对思政课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和重大理论现实问题,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破单纯的以本为本、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观,树立更加科学的现代教学观。同时,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升,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深更广,为了有效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教师必须多关注该学科的前沿理论和话题,必须关注各种时事动态,必须经常了解和搜集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对收集到的学生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与总结,对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相关重要问题积极回应,为学生答疑解惑,疏通引导,在这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易金华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聚疏模式建构
一、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的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意见以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通俗地说,议程设置的本质就是大众传媒报道什么,公众便关注什么;通过议程设置,使媒体议程成为公众议程。即通过大众媒体将相关话题摆到公众面前,引起其关注和探讨。议程设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一是目的性。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党都是利用掌握的媒体围绕国家意志进行舆论宣传与引导,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是选择性。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媒体都会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议题的内容;三是周期性。议程设置既是一个从话题引出到形成事件、探讨深入,经过导入、发酵、高潮、平静几个阶段逐步建构的动态过程,又是一个从认知、态度到行动的过程。
二、议程设置对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尚未完全成熟,他们阅历浅、探求欲和可塑性极强,新媒体信息方式的多样化、价值的多元化及内容的繁杂化,给大学生思想引领带来新难度,也使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高校思政教育者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纷繁冲突的观念、信息,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回避,而应主动应对。议程设置则是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对症之药。其作用如下:
(一)通过议程设置,提高信息的可控性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蔽性,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充斥大学生视野,而一些有益的信息却被其忽视。高校思政教育者在把握学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议程设置,熟悉、把握和利用好新媒体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传播进行严格把关,合理控制议题的报道数量,及时反馈大学生的关注点,提升学生对议题的有效接触度,提高信息的可控性。
(二)通过议程设置,发挥主动引导功能
与传统舆论宣传一样,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也存在着话语权之争。高校思政教育者可通过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信息平台上设定热点议题,主动占领思想阵地的制高点,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导权。
(三)通过议程设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现象和问题,自身又面临学习、就业、情感等压力,但其抗压力又不够,易产生各种困惑。通过议程设置,针对大学生的关注热点和思想困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信息传播和议题讨论,主动关心学生并进行及时疏导,为他们排忧解难,释疑解惑,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总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的意义就在于对新媒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筛选,通过优化环境引导学生对新媒体上的信息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达到解疑释惑,熏染教化的目的,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议程设置的模式建构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议程设置必须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必须把握新媒体平台自身开放、互动、平等的内在规律;二是必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本、开放、平等、主导的新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议程设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讲什么和怎么讲两个方面,即聚与疏的问题。聚即话题的选择,要求做到既有时代特色又体现理论高度,既结合现实又结合教学,这就必须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弘扬主旋律,以我为主的主导性原则;二是所选案例具有现实的代表性原则;三是面对学生实际的贴近性原则;四是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趣味性原则;五是能够起到举一反三作用的有效性原则。与此同时,还必须进行评估分析,看对话题案例能否引导好达到预期效果。疏即沟通的方式与平台。新媒体时代的沟通方式必须更加突出生本理念,即在强调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及师生间的双向互动。议程设置聚与疏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演化过程,因此必须遵循话题的选择有效引导时间周期控制达到预期效果这样的规律。一言以蔽之,根据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和发展规律,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议程设置聚疏模式。
(一)搭建高校内部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即第一阶段。一方面学校要建设好融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由教师牵头组织建立学校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学生专门的网络论坛等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正效应,主动控制话语权,树立主流文化的权威性。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安排设置相关板块内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以班为单位建立QQ群、微信群便于交流互动,增强凝聚力。
(二)选择合适的话题形成初步议程
即第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维护其在大学生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培养大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理性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的几个原则,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对新媒体和现实社会以及校园中的热点进行正确解读和分析评判,选取与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相关的问题,或能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的大众媒介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设置议题。
(三)议程导入
即第三阶段。把初步选择的话题通过整合各方信息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在平台上,吸引学生关注并设立专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作为各种意见的发酵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掌控整个议程的进展,把握准确的教育时机,在学生对某一话题最关注且议论最多、最需要有人对话题进行答疑解惑时,积极充分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把握好方向,达到引导的目的。这个阶段既要做好新媒体信息的严格把关工作,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意见领袖的作用。即在保证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知名学者在新媒体中发表深刻、系统的见解,以增强信息的权威性和信誉度,把握新媒体舆论导向。
(四)课堂探讨
即第四阶段。教师根据论坛交流情况,先将不同的观念展示出来,然后让不同的学生进行陈述,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整理,形成教学成果。
(五)进行反馈
即最后一个阶段。将学生探讨后的结果返回至内部网络平台,供学生浏览,并作进一步的交流。从整个过程看,要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包括聚的过程(即从舆情分析、初步议程设置到内部平台讨论)与疏的过程(即从课堂探讨到引导、成果总结)两个阶段。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索,聚疏模式无疑会带来许多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既要充分重视新媒体使用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媒体的负面信息进行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同时在每一个议程结束时还要及时做好总结,对于好的经验要及时进行团队分享,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提出有效的完善措施。
作者:刘晓瑞 杨凌 单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七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究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网络上某些不良观点和内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具有潜在的威胁,对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群体通过互联网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帮助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网络已经成为了现在高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必须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利用互联网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思想主旋律,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思想品德的价值观。在当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一些高校对其工作的认识和定位不准确,网站内容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建设工作缺乏组织性、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不到位,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起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其在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帮助高校构建适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网络文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而拓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帮助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一)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定位不准
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经之路。然而,相当一部分高校仅仅简单地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位在网络的建设上,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只做到了建设网站、上传宣传资料等工作,没有真正深入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调查,没有真正调动起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网站缺乏吸引力,内容空洞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然而,大部分网站点击率低、浏览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互动人数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内容空洞、形式单一,充斥着空洞的说教和晦涩难懂的理论灌输,无法吸引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反而会使大学生对这些空洞的说教内容和晦涩的理论产生厌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一支作风过硬、德才兼备的专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通的网络使用技术,才能够建立起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当下,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建立过程中,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少,很多网站的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操作、网络语言、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不熟练,而且网站建成之后无法维持正常运转或良好运行,这些问题都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三、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领导必须积极、主动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重新树立起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思想,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教育工作的制度化,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的领导。教育领导组织的思想观念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加强网络思想队伍的组织领导,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工作体系,确保本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二)拓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其一,校园网是一个高校的门户网站,网站上有许多最新的学校通知,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关注,点击率比较高。所以,要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将校园网的育人功能融入到网站信息服务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使得校园网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其二,建设好校园网的同时,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是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有效形式,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因此,要对其教育内容进行丰富,创新发布信息的形式,紧跟当今时代热点问题,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此来加大主题网站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资料直接上传到网站中。相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要注意对其教育的方式、内容、手段进行创新,增强网站的原创性,使之成为内容系统、材料具有吸引力、形式丰富、观点权威的网上思想理论知识库,从而充分发挥出主题网站自身的媒介优势。其三,改进网络教育的方式,要积极利用QQ、微信、MSN等即时聊天软件,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及各种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接受信息的内容和过程是平等的,因此,要转变教育的方式,合理利用聊天工具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积极使用新浪微博、论坛、博客等传播方式,利用其对新闻时事、热点问题进行跟帖评论,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点。
(三)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网络环境具有特殊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起到较大的影响。因此,网络教育队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还应当能够熟练应用互联网,懂得网站建设和各种聊天工具、论坛的使用方法,具有网络语言的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加强高校网络教育人才培养,加强其思想教育能力,就需要对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队伍进行相关的培训。既要加强对网络人才的业务培训,还要培养专门的人才。在对网络教育队伍的培训过程中,采用短期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还要把这样的培训加入到高校的长期学习计划中。培养专门的网络辅导员、网络信息收集员、网络问题解答员、网络时事评论员、网络问题研究员等专业的人才,提高网络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吸收网络知识基础扎实、通晓网络软硬件技术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育队伍中来,让他们成为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促使高校网络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四、结语
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思想观念,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政治素养。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及其现状,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即通过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建设起一支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够熟练地网络工具的教育队伍,优化网络思想教育平台,以此来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帮助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作者:李默冉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第八篇: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分析
一、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微博、微信的显著特征是用户可随时随地发布、分享及评价信息,且信息传播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满足了大学生分享资源的需求。微时代下高校乃至社会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在第一时间获悉。同时,手机被普及以来,微时代下的信息发布及分享不受机器的限制,能极大地满足受众的知情权。特别是第三代、第四代网络技术革新以来,软硬件获得极大解放,人们可随时随地地安装及卸载各种软硬件。另外,微时代下,人们能第一时间将灾难告知社会各界,为抢险救灾赢得时间,使人们更好地抵御灾难;可凭借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及共享性将爱心、温情传递下去,对社会各界具有教育意义。微时代下,高校教育者可利用微博微信的快捷传播的特点,让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热点,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这一特点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具备了一定的时代感、可信任度。
(二)丰富教育资源
微时代下,资源共享性也决定了信息获取的开放性及多元化,这意味着微博微信可在短时间内承载、传播、兼容、覆盖多种形式的信息类型及数量。微博微信的产生本身也表明计算机网络、数字网络及移动网络等已经融为一体,形成了规模更大的网络化体系,任何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信息的获得、传播与分享不会在任何环节出现断代现象。毕竟课堂学习的时间与内容相对有限,大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无限的知识与技能,而网络化的形成则打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及理念,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成为可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所以,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进来、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使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与能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信息的发布、传播及分享,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倡导者与接受者。
(三)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交流上存在不对称现象,即教育者往往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呈现单向循环,忽视了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重要性,没有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结合起来,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微时代下,任何个体都可参与信息发布与接收,双方都是平等的地位,每个人都可根据自身的想法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教师可通过微博微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教育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另外,微时代下的师生没有明显的分界,学生可能成为老师,老师也可能需要向学生学习,这种寓教于乐、师生共乐的思想政治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局,从而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子。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微博微信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结果,具有虚拟性。在虚拟世界里,大学生可尽情宣泄自身情感、感悟及体会,对展现大学生个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大学生可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参与各种活动,并在虚拟空间发表感悟及体会,使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及愿望得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另一方面,微博微信为大学生表情达意、宣扬独特个性提供了重要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途径方面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事政策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树立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教育的主要缺陷在于教育者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及对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了解,且教育的面相对较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及抵触情绪。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更乐于接受新媒体,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社会时政,在分享、发布及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微时代下的高校学生逐渐走出灌输式的教育阴影,全身心地参与自由信息的获取中,在信息的获取中展现自我个性及快乐。长期脱节于社会的高校教师在接受新事物时往往不及大学生,教育者很可能失去及时宣传、教育及解释的优先权,此时,教育主导权逐渐丧失,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如何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筛选有用的信息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新时代教师面临的焦点及难题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
微博、微信具有开放性,信息传输不受限制,没有任何屏障。这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带来困难,即如何在零散的信息群中筛选出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相对困难。大量信息涌入新媒体,新媒体自身不具备自动筛选的功能,部分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可能通过这一渠道进入大学生视野,而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还无法完全甄别信息的真伪,所以,微时代下的信息流对大学生的辨别力及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掌握甄别信息真伪的手段、如何将网络资源扩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新时代下的难题。
(三)网络舆论方面
任何人都能通过新媒体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可凭借媒体表达自我看法及情感体验,这为营造良好的、轻松的网络环境奠定了基础。从另一方面看,过于自由、隐匿的网络环境也容易滋生不良因素,使得混淆视听、添油加醋等信息大量充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为不利。所以网络舆论管理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使之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网络文化监管机制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微博、微信用户的主力军,对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高校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网络监管机构,提高外部信息进入校园网络的门槛,严厉打击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强调辅导员、学工处、党委书记紧密配合的制度,以书记负责制推动构建相对完善的网络文化监管机制。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活动及体验都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违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时代潮流的内容予以打击。
(二)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1.积极向广大师生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虽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取缔任何形式的传统教育,也不是说微博、微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的宣传特性,坚持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建立健全高校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而为我所用,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坚持线上与线下的双线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网络化与课堂教学并重。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热点,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成为自身放松与发展个性的主要媒介,又通过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深度不断提升。
(三)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媒体素养
微博、微信的发展不是微时代的终结而是开始,新媒体的发展必将逐步深入,认识新媒体、使用新媒体、学习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趋势。所以,高校教师要能使用新媒体,并将之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有效对接。
2.以新媒体为中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任何媒体都只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可能取代教育教学而独立存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结合,利用新媒体的优点与特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总结
微时代预示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从信息发布、传播、分享等角度看,微时代下的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少挑战。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媒介,注重发挥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党生焕 单位:中北大学
第九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分析
一、新媒体对受众的影响
新媒体的方便、快捷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对人们学习、生活、思想和行为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新媒体改变了受众的交往方式
随着即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两种对外交流工具,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多数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MSN等方式交朋友。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受众可以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很多受众觉得这种虚拟性既可以保护自身的隐私又可以畅所欲言的发泄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但是网络交友也使受众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很多人现在坐车、吃饭、聚会甚至走路都拿着手机玩游戏、聊天、看视频,很少有时间耐心坐下来与朋友和亲人谈谈心,缺少了朋友之间的亲近感,为其社会交往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其变得浮躁,焦虑,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新媒体改变了受众的学习方式
MOOC作为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之一大大拓展了受众自主学习的空间,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局限,MOOC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受众随时可以利用手机、电脑获得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交互式学习,并且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教育信息和课程。作为传统教学的课外延伸,受众可以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MOOC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为那些因某些原因而不能上学的学生也提供了教育信息资源。但是这并不表示受众可以完全脱离传统教学进行完全独立的自主学习,因为MOOC没有专门的指导和督促,也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及考核标准,自控能力弱的受众缺乏外部学习动机,会在学习中出现懈怠状态,此外,面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大量繁杂信息,受众自身的认识和经验不足,对某些问题仍需教育者对其正确的引导。
(三)新媒体提高了受众政治参与度
随着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与媒体的互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随时随地运用手机网络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大量信息拓宽了受众的知识面,同时受众也可以在微博、微信上发送消息,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这更加激发了受众与媒体互动的热情与积极性。此外,新媒体使新闻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并且新媒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让新闻变得更加鲜活,可读性增强,提高受众的政治参与度,有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新媒体使受众的认知模式和思想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获取越发容易,没有身份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按照需求获取相关信息,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受众不再依赖教师获取信息,认为他自己也可以上网找到资料,引发有些受众藐视知识的权威,对教师原有的敬畏与信赖也相对较淡。其次,由于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任何方面的信息,导致一些受众对信息的不珍惜,认为不需要对所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做特别的整理和归纳,因此,虽然受众获取了众多信息,但是往往停留在知道而已,没能形成知识体系,对于新闻信息也只是停留在有印象,而没有深刻的去分析和理解,影响了受众的思考习惯,使受众的思想和知识体系缺乏了丰富性、深刻性和条理性,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流于浅表层次。使得部分受众出现思想浅薄、价值体系混乱、决定轻率和行动浮躁的倾向。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影响较大的原因
(一)受众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
目前高校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是在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从他们的学习生活,日常行为、思维方式中可以看到现代化进程的缩影。在他们记事的时候家里已经安装了电话、宽带,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计算机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学,并且在学校的学习也是多媒体教学。网络和手机等即时通讯技术是同他们一起成长起来的,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受众期望教师能够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生活化,抵触单一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
(二)受众个性张扬的性格能够在新媒体中得以体现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并不满足于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的状况,他们也希望在信息传播中掌握主动权,甚至使自己成为信息传播中心,引来众多粉丝的关注与倾慕。新媒体多种信息发布平台可以为受众提供机会去使用自己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新媒体能够满足受众获取信息及其社会交往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受众需要借助新媒体获取有关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新闻舆论等各方面的信息。此外,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进入了大学之后,远离父母,远离亲人,会感到孤独和害怕,渴望得到朋友的关爱与支持。因此,他们会主动选择运用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结识朋友并告知家人他的近况,希望家人通过网络来关注他、关心他。
三、构建符合受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了教育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新媒体同时也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学习、生活、生活方式,使成长在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对传统教学提出了诸多质疑,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关键在于能否建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教育体系。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受众面临着全新的境遇,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受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思想文化需求日益增多,在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困惑,希望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其解决疑惑。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要增强其实效性,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开展贴近学生的教育引导活动,教育内容需结合受众身心发展实际特点及其需要,开展一些时政教学,引导受众正确解读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受众解决在学习、生活、爱情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体现教育内容的服务性。在教授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掌握一些流行的网络用语,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内容选择上都能与学生达成共鸣,形成互动,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媒体素养教育
所谓媒体素养,是指人们对不同大众传媒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传媒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往往会因为其知识结构的不完整、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而导致他们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对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引导受众正确理解所获得的信息,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不断提高自我能力。首先,媒介解读,通过案例让受众理性辨别信息真伪,不能盲目传播有害信息。其次,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为网络的净化、健康尽一份责任。再次,加强受众网络法律素养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为使其成为一定范围内的正面信息传播着创造条件。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QQ等建立与学生互动的教育平台,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加强对受众的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新媒体虽然相比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更多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仍然有其无法替代的一面,所以,应该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例如在进行讲座时,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可以采用网络直播,这种直播的方式既解决了场地有限的问题,又能让受众获得强烈的现场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倾向于以图像和影像为中心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内容。新媒体所带来的视觉文化影响和改变着受众认知方式。所以,对于内容相对固定的价值观和方针政策上的教育可以采用影视播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可以播放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纪录片或影音资料,与受众一起讨论视听资料所表达的思想。把传统教学与新媒体进行完美结合,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避免枯燥内容的简单重复。
(四)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平台的舆论引导与管理
一些高校建立了BBS网络平台,很多受众在BBS上讨论一些问题,抒发自己的想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BBS设置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议题,从数量和形式上强化某些正能量议题,增强受众的点击率和关注率,对受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四、总结
总之,新媒体的交互性、即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深受受众的喜爱,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深入了解新媒体时代受众所发生的变化及需求,利用新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完美结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作者:郭蕊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第十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1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网络新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网民在虚拟世界中也可以享有现实世界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更可以借助媒介渠道提出意见,表明态度。但由于网络监管仍存有漏洞,加之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通信的传播特性左右网民思想,导致网络中时常出现网络谣言的蔓延和矛盾意见激化等现象。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传统媒体的弱化和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成为最新最方便的新媒体。在这种网络环境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出现新的特征和新的问题。通过观察与分析,笔者总结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的5个特点:
(1)高校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日益广泛。
传统的通过书籍、电视和广播获得信息与知识,以及实现休闲娱乐的方式转向了新媒体网络。网络资源的获得更加方便、快捷和经济。因此,大学生对其依赖程度也呈上升趋势。
(2)高校学生对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弱。
大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非常迅速的年龄,加之进入大学后,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上网监管减少。因此,大学生很快就能适应网络的使用。然而,对这些信息的优劣的辨析程度与适应性并非成正比,很多大学生被网络中的有害信息所误导,甚至伤害。
(3)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的使用日渐增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与网络的使用相关联。有些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学生QQ空间和微信群作为发表信息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的真实性与虚拟性共存。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无法认证,可以比较随意地交流。具体表现在上网的时间、上网的空间、上网的内容、上网的身份等均不容易受到控制和约束。这种自由为使用者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因其虚拟性带来了危险。对于学生发表的错误言论难以对其进行真实身份的辨别,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中具有开放性。
网络的虚拟性为使用者发表言论带来了自由,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环境下变得不再强大。地域与国界的无界限,使教师和学生突破了各种信仰及道德的束缚。信息公开并可以自由获得,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可以进入网络的人,没有了限制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中的现状也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不足,滞后于网络的发展。对于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利用网络环境及资源的研究仍然不具有系统性,没有形成合理的框架结构和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
(2)对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教育的研究方法和维度单一。还没有形成科学而全面的研究视角,因此在跨学科的研究上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各个领域的学者还没有能扬长避短,共同致力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3)对于网络环境中的高校学生出现的思想政治问题没有合理的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大学生在网络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都缺少监管的力度,因此出现各种对违背道德伦理,甚至法规法律制度的现象。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了挑战。比如,在微博中,每一个网民只要注册成为微博用户都能拥有发布信息的权限,即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创作微博门槛低的特性,使得在传播者之中并不区分他们的角色和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大学生在新的网络环境中的改变需要教育工作者为其做出规范和指导,使他们变得更好。
(4)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的科研和教学活动还滞后于网络本身的发展,甚至落后于学生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和利用程度。
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通过对目前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就更加需要研究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网络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经过深入的研究,笔者从功能设计、系统组成及保障措施三方面构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服务平台。
2.1功能设计
2.1.1信息发布功能
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及网络电脑技术人员等都可以发布相关的信息。教师可以发布课内学习资料信息、课外相关阅读信息、作业信息、考试信息等。学生可以发布个人学习体验信息、作业完成信息、话题讨论信息等。教务管理者可以公布选课安排、课程表、教室安排、成绩发表等信息。技术人员可以发布相关服务信息、网络故障信息、友情链接等信息。
2.1.2信息共享功能
平台可以提供信息发布者的基础数据和存储、下载等权限的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在校内各用户之间和全网用户之间的共享功能。
2.1.3信息查询功能
用户通过平台可以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平台发布的信息。同时节省时间,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
2.1.4用户互动功能
平台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备课,科研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交流;教师、学生与教务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教师、学生、教务管理者与网络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通过此功能可以将所有平台用户的距离拉近,迅速而全面地解决相关问题。
2.1.5个性化服务功能
平台的不同用户均可根据个人的需要,通过平台来实现工作与学习的目的。同时,可以建立个人资料库、个人图书馆、个人信息平台等方式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2.1.6非常规服务功能
除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之外,平台还可以通过发布天气预报、自习室、校园活动等信息来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服务。方便而全面的服务可以使用户,特别是学生对平台产生好感和依赖性。
2.2系统组成
2.2.1学科专业系统
根据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分类、课程设置、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等,依托不同院系、学科专业和研究者,包括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授课教师及各个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人员,确定学科专业的总体依托与个性化依托。
2.2.2服务中心系统
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建立各服务中心,包括信息发布服务中心、信息共享服务中心、信息查询服务中心、用户互动服务中心、个性化服务中心和校园及社会生活服务中心。
2.2.3技术支持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服务平台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服务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分析、用户需求类型分析、操作系统分析、资料库建设、系统日常维护与更新、系统故障检修与排除、系统链接等。
2.3保障措施
2.3.1师资培训
(1)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具有业务素养、道德水平和网络技术的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主动提高新型媒体的使用技能的主动性,对于网络环境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对新鲜网络词汇与话题有敏感度,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深刻的了解和分析,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与监管有自律,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2)学校也应提供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对于教师使用和学习网络技术提供支持与帮助。学校还可以通过教师大赛等竞技手段促进教师对网络教育的兴趣和对个人教学手段的提高的愿望。
(3)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与课本的体系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教师应该将传统的课本与新媒体中的图片、视频、音频等相结合,以改变学生对这些传统课程产生的枯燥、乏味之感。同时考察的方式也应该突破过去的笔试对学生知识点记忆进行检查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扩展为让学生自己通过校园网和手机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和参与观点讨论与分享。
2.3.2学生教育
(1)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校园网和手机网络平台中的主人翁感。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校园网的建设和手机网的软件开发等方面。应该培养学生对校园网平台建设的参与性,并通过一些活动鼓励和奖励为校园网建设做出贡献的学生。学校为学生的智慧和精力的发挥与释放提供机会,也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
(2)要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我管理。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的体现。在网络中的身份的模糊性往往为行为者带来某种安全感和叛逆的冲动。利用网络教育是更深层更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的体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知识和道德的引导,从而使大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获得道德感的构建,并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管。
(3)要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通过网络教育扩大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能更好地提升交往能力,获得健康的心理。为了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获得提高,首先要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网络具有交流的多边性特点,在这里,学生既可以与专家交流,又可以与同龄人和具有相同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对于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心理互助,对于纠正自我认识的偏差,克服负面情绪的影响有积极作用,能帮助学生重新找到自我、发挥潜能。大学生的健康的网络行为也将有利于全社会网络净化的环境的实现。
2.3.3学校网络环境建设
在当前的高校中,新媒体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和手机网络平台的建设。新媒体在高校的充分利用离不开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的建设,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进行近距离接触的重要平台,是将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进行广泛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强校园网的与时俱进的内容建设和网络安全的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途径。
(1)需要监控网络信息。使用信息过滤法,通过学校的网络服务器来净化校园网,并过滤外网信息,控制住不健康的信息的流入。具体实施可以在网络中心设置信息过滤系统,对外网进行分级,加强对信息访问范围的控制,对非法的代理服务器进行法律管制,同时加强学校网络监管部门的建设,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对不健康网站及信息的报告,发挥所有使用者的力量,共同建设一个绿色的校园网络环境。尽管我们无法对社会的大环境做出全面的控制,但是起码要努力控制高校校园的网络环境。
(2)对使用校园网络的IP地址进行监控。对于校园网的使用采取网络实名制,运用安全证书认证、密码设定和防火墙等手段来将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判断,引导网络使用者对健康信息的获得,和控制错误及有害信息的扩散。要保证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和交流活动,保证对信息的取舍和对网络行为的监控。应该牢记思想教育的过程,从特定意义上说,就是思想信息的流程。思想信息的获取则是这一流程的开始,虽然它的储存、传递和表现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和人的行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和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新媒体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必备的综合性媒体。而高校学生更是手机网络的忠实用户群体。大多数学生都是24小时机不离身、网不离机。甚至在课堂当中也有很多学生在随时刷屏,QQ聊天和微信交流都不离线。对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与其堵,不如疏。如果能将手机网络与校园网绑定,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手机的网络,进行电子书的阅读和互动作业的完成等学习任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活动和对学生及时的教育的时效性。
3结语
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获得信息资源具有丰富、快捷和方便的特点,这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教育工作者依托学校网络平台的建设,积极关注新的教育形式和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动态,灵活地将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才能处于教育、教学的前沿,发挥高等学校教育对全社会教育的主导作用。网络环境可以为学生和教育者提供真正的感性发展空间,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同时,信息也在不停传播中潜移默化地对用户发生作用。高等院校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与跨学科的研究相结合,将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传播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比较和综合,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建设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不断充实与更新维护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各高校还可以进行校际联合,进行优势互补。这将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作者:赵佳寅 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初中八年级人教版政治模拟试题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测试卷2014
人教版初二年级政治下册测试卷
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卷分析2014
14年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14年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试卷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测试题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政治测试卷
2014年八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2014年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试题答案
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卷答案2014
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2014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2014八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卷2014
2014初二政治下册期末试题答案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2014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
2014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2014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试题分析2014
初中政治第四册期末测试卷答案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014
2014苏教版初中八年级政治测试卷
2014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