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8篇)_教学论文-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8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8篇)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30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现状

(一)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现行的思政教育工作当中,严重地出现了脱节问题。很多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学校、思政教师以及学生之间没有相互性与协同性,无法体现出整体性的效果。第二,当代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工作制度没有有机的统一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三,当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的整体性有待加强,要加强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整体性协同性。第四,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团队工作人员之间的教育积极性不高,需要多元化、全方位地增加教育团队之间的协同与配合,形成统一的工作体系。

(二)多元化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首先,通过系统学和协同学理论进行分析,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整体性的空间,协同现象在整个宇宙空间也普遍存在,如果没有协同系统的维系,人类就不能得到生存以及得以发展,极有可能出现相互攻击的无序状态。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由于思政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纵向工作体系,加上管理层级幅度较宽,从而在整个工作进行过程中极易出现教育效率低、工作职能偏离等问题,如果再以这种教育形式发展,整个思政教育团队以及学校、学生、用人企业之间无法得到协同发展,更谈不上整体合作的效果。其次,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系统形成的价值追求,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价值追求,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存在价值差异的问题。没有形成正确的工作管理制度,极易造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出现思想上脱岗、工作中缺位的现象。再次,在当前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如果这些系统之间的工作目标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发生,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开展。最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整体性协同性较差,因为学校与企业之间都存在各自的价值观,加上企业对于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校企合作的严重脱节。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整体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想要每一个子系统相互的整体性协同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就需要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思政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当前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开展新的工作机制,用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现在的构建过程还在不断探索中,在这些新的工作机制中还是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刚才所提到的评价体系中,会出现评价目标的单调性以及评价标准不全面、不够多元化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我们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的策略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协同模式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此项工作的共同愿景。需要本着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注重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把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重点进行教育,把这个原则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共同愿景。通过明确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共同愿景,共同制定出工作总目标,充分地发挥每一个教育体系中的子系统的作用,提高每一个子系统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共同进退的教育方向。此外,学校需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优良的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接受到正确的思政教育,把大学生思政教育整合进校企合作平台当中,形成与这个平台的整体性协同性。要建立这样优良校企合作平台,需要政府引导,并且能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以及相关资源的配备,从而保障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需要调动起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利用社会舆论推进与高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为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且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的机制。为培养具有高优综合素质的人才发挥相应的作用,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以及利益驱动,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以企业所需人才作为切入点,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作为企业吸引力,有效地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共同进行科学研究项目的深度合作,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技术服务,建立起校企联办实验室促进双向兼职机制。

(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协同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协同管理机制,应对更加深入的工作开展。转变在传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老旧思想以及模式,改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学校这个主体进行统筹,积极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更新,保证这项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学校、教育团队以及企业之间的行动与步伐的整齐。其次,为了让构建好的思政教育平台得以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协同评价机制。只有科学有效地对这项工作进行评价,才能有利于每一个子系统之间保持相应的调节与制约,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动力,保证整个系统的有效目标的实现。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在评价内容上不断完善,不仅要针对每一个子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判断,还需要对每一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贡献进行评价,并且把这些评价内容作为每一个子系统的工作绩效的参考数据。同时,进行评价的指标与标准,在严格遵循工作量化进行考核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工作性质,以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协同激励机制

建立起相应的整体协同激励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曾经有研究表明,如果在没有激励机制的状态下,个人以及团队的潜能发挥只有20%,如果能够科学化、合理化地建立起激励机制,就能提升发挥潜能的3-4倍之多。这无疑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构建起良好的保健激励机制,只有简单的薪酬激励,只能让教育团队或者是协同子系统有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但是要形成长效性的激励,就需要让整个思政教育系统的每一个组成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因此,建立起保健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多元化平台的构建

首先,想要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还需要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信息化平台。这个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资源共享以及及时的信息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思政教育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的需求。为学校、企业以及教育团队提供同步管理的信息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以及具有时效性的引导。其次,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构建一个能促进沟通与了解的工作交流平台,更能促进与学生之间的协同性,从而有利于打造整体性。这样一个交流平台的构建,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所存在的问题,以营造文化氛围为主要切入点,校内校外同时发展,以达到更加和谐发展的工作进展。通过交流平台进行思想意识沟通,解决每一个子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保证各个部门之间、教育团队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的开展,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发挥出相应的整体性。其次,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品牌。因此,努力打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在这个平台的打造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及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思政教育团队的正确引导,不断地完善自我。此外,校园文化还包括校企合作文化,可以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教育联系在一起,在转变学生对于学术的浮躁心理以及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方面有较好的教育作用。通过这些整体性协同性平台的打造,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出更多具有诚信、科学知识过硬、团结协作能力强以及思想政治优良的综合素质人才。

作者:贾涛 单位: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第二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一、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例如藏族学生他们不仅有自己的特色藏袍,还有独特的婚丧习俗以及远近闻名的青稞酒和酥油茶文化。这些不同点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尊重本民族的一切特色,不容外人侵犯。因此要想顺利的开展西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色,这样才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愿意接受新的思想教育,确保思想教育活动顺利展开。

(一)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平等

民族风俗习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风俗习惯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不希望外族与自己有一样的风俗习惯,他们认为如果一样就失去了它的特殊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要实现教育平等。因此在大学校园中要充分尊重藏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和民族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藏族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坚持以人为本,从教学实际出发

西藏大学生在初到大学校园时面临着种种压力,如:经济压力、学习压力等。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充满了担忧,他们的种种担心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他们的思想和感情都比较真挚和淳朴,如果不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将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阻碍作用。

二、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

西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被教育群体,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于西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尊重他们的文化,又要实现教学目的,就需要根据西藏大学生的特殊性,设计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吸收,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一)正确的民族教育

西藏大学生是不法分子分裂国家的主要争取对象,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民族教育是非常重要。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对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西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我国民族的共同发展。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西藏大学生的特殊成长环境,导致他们在社会荣辱观方面也出现一些不足。因此需要加强他们的社会荣辱观教育。西藏大学生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教育他们牢记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少数民族多数都生活在自己的特定区域内,与外界的接触较少,存在一定的封闭心理,会有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加上外界的种种生活压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思想方式单一,缺乏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提高抗压能力和对不良情绪的自我消化能力。

三、重视特殊教育方法的使用

在所有的教育内容都设计好后,就要与科学的教育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作用,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但是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不是随便就可以制定的。必须要与教学的实际内容相适应,对于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使用可以借鉴普通学生的教育方法,并加入一些藏族特色,发挥出教学的最大功效。西藏民族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思想比较保守,因此实行课堂教学比较容易接受,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特点,实行有计划、系统的教学活动。在利用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多媒体资料的广泛性刚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也可以使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尽早适应,习惯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切实的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含义,从中学会这种教育的实际应用,并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四、结束语

西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要对西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办法。做好西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民族团结,实现全民族的统一和融合,促进西藏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时京晶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第三篇: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朝气,渴求知识,渴望成功。但是由于年轻、涉世不深、思想不够成熟,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整个社会缺乏深入的了解,思想波动性较大。总的来说,其思想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强烈希望祖国早日实现现代化

青年大学生接受了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他们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青年大学生之所以强烈希望祖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是因为只有当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才能为青年大学生的个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与条件。首先是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工作岗位;其次是更多的发展机会;最后是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物质与精神条件。总之,青年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他们怀着强烈的愿望,希望祖国繁荣富强。

(二)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欲望强烈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新局面、新问题不断出现,生活节奏的加快,自身发展的利益,都使得青年大学生对自己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青年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思维意识积极、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潮、新事物,也敢于尝试新事物。其二,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未来的责任重大,这也导致他们愿意去关心各类新生事物。其三,他们的知识水平,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高于其他青年群体,具有其他青年群体所不具有的优势。总而言之,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和自身生理条件因素的影响,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爱好展示自己的才华,喜欢创新,不拘一格。

(三)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发可看出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而青年大学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青年优秀代表,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国家可以为青年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条件,所以青年大学生乐于勤奋学习,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总而言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四)逆反心理较重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青年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他们思维敏捷,敢于标新立异,但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常常在认识上表现出片面性、表面性与盲目性,加之身心变化速度极快,所以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此同时,社会中的一部分人不尊重和关心大学生,忽视他们的优点,对他们一味地进行批评,这也是引起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青年全面发展是目标

青年的全面发展,既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又包括科学知识和才能,还包括健康的体魄。青年全面发展是社会和他们自身发展对其提出的迫切要求。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社会对青年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年必须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求得生存。另一方面,青年是面向未来的,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阶段,他们主要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因而,这个时期是他们的投资期,如果投资是单一的,那么未来的产出也是单一的;如果投资是全方面的,那么未来的产出也将会是全方面的。总的来说,社会和青年自身的发展都要求其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以全面发展作为培养青年的目标。

(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是关键

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其成长与发展,首先参加社会实践让青年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与民情,这有利于其拓宽眼界与扩大知识面。其次,参加社会实践让青年大学生强化和深化了书本知识,这有利于其通过实践来发现原有知识结构的不足与缺陷,以进行相应的补充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再次,参加社会实践能够让青年大学生培养综合能力。人的能力来源于实践锻炼,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和提高人们的能力。最后,参加社会实践可以锻炼青年大学生的意志。总而言之,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耐心说服、热情引导是主要方法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希望认识社会但缺乏辨别能力,因而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与现象常常不能正确认识与辨证思考;他们思维敏捷,敢于标新立异,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而认识上常常表现出片面性、表面性与盲目性。所以,在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引导和教育为主,在充分尊重青年大学生的合理要求、充分把握他们思想特点的基础上,注重思想疏导,主要利用说服教育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以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总的来说,就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耐心说服,热情引导,使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思想,并使他们的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教育方式多样化是重要形式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青年大学生喜欢新生事物,喜欢标新立异,这就决定了在对他们开展思政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以单一的说教方式进行,而是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开展,用大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将教育的内容传递给他们,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想的效果。总之,要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他们的思想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以多样化的形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针对这些基本要求,我们应该运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增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加以正确引导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校过着群居的生活,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知识水平方面,他们具有其他青年群体所不有的优势,但是由于长期生活于校园之中,与社会接触的频率比较少,接触的范围比较小,因而他们思想单纯,并且不成熟。所以,在加强和改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全面分析他们的生活环境,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

主要就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以下转变:一是由公开性教育向渗透性教育转变;二是由显性教育转变为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育;三是要由以往的单一灌输转变为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总的来说,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前进,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也应不断地向前改变,适应时代的发展,迎合时代的需要,这样才能持续地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在加强和改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在思想上教育学生、工作上帮助学生、生活上关心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呼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吸收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加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及联系和纽带功能。

四、总结

总而言之,加强和改进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把它做得更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开展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全面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尊重他们的特殊性,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保证培养和造就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杨能 单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第四篇: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一、互联网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

学术上给出的互联网定义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互联网的运行是通过多个计算机组成来实现的,也就是在明确数据传输目的地址和数据传输手段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这使互联网具有丰富性、专门性、快捷性、交互性等特点,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体。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规范道德,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此项教育活动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在教育内容中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行为品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进行教育和培养,以期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意识等方面进行规范,促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民规模达6.49亿,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而大学生又是网络潮流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较多,在思想、行为、意识等方面容易受其影响。因此,合理运用互联网可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

1.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从互联网的解析中,可以知道互联网具有容量大、资源广的特点,可以搜寻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其中不仅包括国内各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其他国家思想、政治、科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互联网上社会、政治、科学、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信息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并合理运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调度教育积极性,从而有效落实教育工作,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2.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

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促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应用互联网,了解各时段、各地区的信息。当代大学生正是运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互联网,而此种特性也可以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沟通的平台,如网站、电子邮箱、QQ群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3.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发展路线。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被改变,即由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那么,何为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呢?就是利用互联网来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科学设置网络课程、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等内容,再利用多媒体动态的演示,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误导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互联网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其中不仅包括对学生有教育性的信息,还有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吸毒、拜金等。各种不良信息充斥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很容易浏览到这些信息,并深受毒害,促使思想、行为、意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做出危害社会、危害自己的举动。

2.不利于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文化观。

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西方国家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影响提供了便利。西方国家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大肆宣传西方国家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相应的,我国所弘扬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道德观将受到冲击,学生容易受到西方国家观念的影响,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三、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构建网络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不能对网路环境加以控制和约束,促使互联网内信息良莠不齐。而构建完善的、健全的网络监管体系,可以对学校网络予以控制,优化网络环境,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对于网络监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首先,学校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应肩负起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的责任,利用专业技术来对校园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其次,校内各级领导及辅导员应对作为网络管理和监控的中坚力量,加大网络道德、网络意识、网络心理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互联网。再次,建立思想素质过硬、责任心强、掌握网络技术的学生干部队伍,作为网络教育的主力军,在生活和学习中影响其他同学,使学生不受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危害。

(二)强化校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建设校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就是建立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队伍。队伍成员专业地、有规范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落实各项网络知识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网络技术运用等工作,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规划、监督和控制,科学合理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因此,加强校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促进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要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校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就是紧跟党的步伐的具体表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是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心理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辅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其按照大学教育要求,对大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促使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教育工作,规范自身思想、行为、意识等,促使学生良好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我国的新生力量,其发展状态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使之成为祖国栋梁之才,优化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必要。但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颇深,能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能阻碍教育工作。对此,应通过构建网络监管体系,强化校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等措施来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优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作者:包新光 单位:河西学院

第五篇:本管理理论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本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人本管理是建立在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基本假设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学中,人本管理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套管理模式。人本管理遵循四大原则。第一,个性化发展原则。要求组织在成员岗位安排、教育培训,在组织工作环境、文化氛围、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均以是否有利于当事人本意、特性潜质发挥、长远发展考虑,决不是简单处置,也决不仅仅从组织功利性目标出发。第二,引导性管理准则。由于组织以人为本管理本质,即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不需要权威和命令的管理。引导性管理准则在组织运作中要求组织所有成员放弃岗位带来的特权,平等友好地互相建议、互相协调,使组织成员凝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实现最终目标,谋求各自的个性化发展。第三,环境创新设计准则。组织以人为本的管理本质是自我管理,引导组织成员走上自我管理之路,是组织成为个性化发展的场所。因此,作为整体组织,就要创设一个能让人全面发展的场所,间接引导他们自由发展自己的潜能。这样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第四,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准则。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准则要求个人发展不能脱离组织发展,不能单方面要求组织成员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理念适应组织,而是要求组织发展适应成员个性发展而产生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其基本任务是通过主体教育,启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形成良好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高尚道德品质。因此,要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工作切入点放在教育对象上,不仅要研究不同学生群体需求、发展新变化、新内容,还要研究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以形成原因,通过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多关注人的需要,尊重人、关心人。

(一)确立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的主体性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独立自主精神和独创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略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更加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认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对他们自律潜力的挖掘,压抑他们的思维活力。

(二)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和个性化发展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情感需要。要积极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做到经常与学生谈心,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要善于倾听学生心声,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洞察学生内心世界;要善于融入真情,以真情感动学生,只有融入真情,才能心心相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其健全人格,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三)强调对人的尊重

强调对人的尊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独立人格和个性,也有较强情感和尊重需要。作为引导和塑造人的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理解人、尊重人,满足他们的情感和尊重需要,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反之,若忽略他们的情感和尊重需要,采取强制的外部灌输式教育,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使学生产生逆反和厌倦心理。

三、人为本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功能,把他们看成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把提高学生主体性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把塑造和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要摒弃传统强制性管理和灌输式教育方式,重视大学生主体性功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把理解人、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的管理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二)注重大学生情感管理

情感正是人的需要是否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情感人格教育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首先,要给予大学生更多关心。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都希望能实现自身和社会价值,他们希望得到更多关心、鼓励和指导。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在学生出现错误或失败时给予充分关心鼓励和肯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能唤起他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其次,要付出爱心。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扎根在情感的土壤中,才能结出健康果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付出更多情感,才能解除师生间的心理壁垒,使学生接受。最后,作为思政教育者,要不断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强大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通过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品格,使学生产生信赖感和敬佩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沟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需要双方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为达到这样效果,要求教师既要善于讲,又要善于听。当学生接受教育时,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教师。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不能一味采取我讲你听的单向和强制性灌输模式,要善于倾听和吸收学生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使学生深切感受教师诚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同时,学生对教育内容不可能简单地全盘接收,甚至其最终形成的思想,未必完全符合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更需要加强对教育对象的沟通,帮助其补充需要掌握而实际缺乏的道理或知识,使其思想由片面向全面、由错误向正确转化。

(四)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证明,只有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引导和灌输,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摸清大学生想什么,要什么,贴近大学生思想需要,合理安排教育内容。首先,要深入学生生活学习,真正摸透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通过教育使大学生产生形势危机意识,诱发大学生想学、主动学的心理动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求知成才和奋发进取意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强化亲和力和吸引力,充分运用简洁语言、形象比喻,把大道理讲透、讲活,使深刻的理论通俗化,把小事理讲深、讲精,使通俗的事例理论化,使大学生听得进、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最后,要进行换位思考,坚持情系学生。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不居高临下,一厢情愿,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实际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想听、爱听、听得开心、听得心服口服,产生共鸣。因此,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实际,以学生为本,在了解大学生所想及所需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注意培育优良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基础,对增强学校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应想方设法不断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大学校园环境,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召开各种名人论坛等,不断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同时,鼓励学生走上各式各样的舞台,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另外,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学会辨别真伪善恶,健康成熟成长。

作者:陈彦雄 单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六篇:传统文化艺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观念为主,关注各种社会要素的协调发展,在政治方面强调以德摄政、家国一体,在伦理观念方面要求人们惩恶扬善、敬畏自然、善待他人,这些也是大学生应当坚持的重要观念。其次,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具有双重性,人们应该选择性地继承。长久以来,儒家文化对我国的政治思想、民众思维与行为方式、文化艺术的影响颇深,其中的一些封建思想与当今的社会发展相背离,需要我们辩证地学习和应用。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减轻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思想造成的负面影响

全球一体化为中国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科技,也带来了多元且复杂的文化。大学是传授知识、传播思想的重要阵地,也是外来文化和观念影响最深的地方;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他们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着东西方艺术思想和观念的碰撞融合,所以不得不面对更加复杂且多元的道德、思想及价值取向。事实上,一些艺术类大学生因为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若他们片面地接受了外来观念和价值取向,则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政治觉悟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能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还能有效抵御外来错误观念和文化的侵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政治觉悟。

(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新时期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文化、思想道德及身体三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因此,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形成全方位的影响;通过教师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三)引导大学生的高尚行为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有许多行为准则,其中多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目前,大学中出现了许多缺失诚信与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如考试作弊、代考替考、抄袭论文,不尊重师长,逃课现象严重,师生、生生关系紧张等等。清华投毒案、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时刻提醒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推广,引导大学生树立传统美德,践行高尚的行为准则。

(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一些学生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排斥的心理,引入传统文化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强,一般以历史典故的形式表达思想观念,生动形象的故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不同于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它更加注重知识理解和思想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乏味,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愿参与。另外,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例如,戏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艺术类大学生在观赏戏曲的过程中不仅受到艺术熏陶,还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加强了教育的生动性。

三、中华传统文化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传统文化列入教学大纲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教育部门应当为艺术类大学生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条件,并在教学大纲中体现相关内容,使学生与教师从根本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艺术、文学、道德等有益思想,可以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教育方式,在必修课中掌握《诗经》《论语》等重点内容,开设古代戏曲、绘画等选修课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设立相关的教师考核机制,使教师从内心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有机结合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和完善授课方式与内容,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辅助教学。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和兴趣特点,教师可以采取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学生的思想困惑,而且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三)校园文化中融入传统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发展作用不可忽视,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刻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相对于其他文化,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可度更高,内心更易受其影响。因此,艺术类院校可以将蕴含丰富哲理的传统语句立为校训,重视校园内古建筑的文化宣传,在学院网站中增加传统文化板块,从而将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融入到艺术类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四)开展传统文化的校园宣传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是强化艺术类大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在校园内举办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表演、实践活动、学术讨论,不仅能丰富校园活动的内容,还能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治价值,蕴含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能够不断适应新环境与新形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强调家天下的理念,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思想道德境界和文化修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还在学生中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作者:韩晓曦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

第七篇:微博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一、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影响

微博能够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实现信息交流,因其出色的传播性与交互性而成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互联网新兴媒体之一。在微博商业模式愈发成熟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及时通过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微博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已将互联网以及博客等新媒体作为教育载体开展工作。但是,由于互联网以及博客的主要优势在于发布信息,其信息传播能力与互动性较弱,导致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站点及博客页面成为了一般思想政治教材的信息化资料库,与信息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要求相距甚远。而微博不但拥有强大的信息发布能力,更拥有广泛的传播范围、迅捷的传播能力以及高度互动性,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信息时代的载体需求。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载体,可以使各个高校、院系及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形成一个群体,彼此通过对话沟通,实现思想的交融与碰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可以通过微博ID在微博当中寻找并关注本校大学生,获得信任后使其成为粉丝,最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任沟通关系。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微博管理观察学生动态信息,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此外,由于在微博中各个用户的身份实现了去现实化,能够以绝对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互动,实现思想分享,这种去现实化效应也让平日高高在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变得更为亲民,有利于大学生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沟通关系。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载体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实现匿名、及时交流,并且不用投入太多的经费,可谓效率高,花费少,解决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滞后带来的实效低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科、马哲等课程的教师应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将微博作为第二课堂开展工作,把微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分享平台,使大学生拥有自由表达个人意愿的渠道,真正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二)微博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和过程的交互性

微博平台的开放性源于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微博可关注、转发、评论的功能使其成为互联网社会交际平台,信息一经出现,将迅速传播到微博的各个角落。在微博平台中,所有的微博用户都是信息发布主体。微博运营商会按照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整合出当日的热门话题并显示在微博热搜榜单上,这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迅速找到最新鲜、最热门、最符合时代特点的信息,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无味的状况,从而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常采用由教师在固定时间、地点和场所进行教育教学的方式,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日益活跃,必然会对如此死板枯燥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反感,其结果是教师在台上激情四溢、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思想政治教育站点资源丰富但点击寥寥。而通过极富时代气息与趣味性的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被动客体地位向主动主体地位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碎片化并覆盖在学生浏览微博的各个环节中,有技巧地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可以避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其教导的内容产生反感。可见,利用微博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教育者的身份从绝对权威的掌控者转变成了只具有相对权威的引导者,鼓励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所谓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各个教育主体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创新方式方法,使各教育主体间实现交互。交互式教育不仅有利于创建积极、平等、向上的沟通环境,也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加深其相互之间的了解。微博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实现交互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引导其正确使用微博。通过建立共同语言与共同的讨论点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认可,从而加深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了解,从心理上接受并认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三)微博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只能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导致大学生因对事物接触不够广泛而不能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微博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对大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微博不但可以通过私信功能实现传统即时通信软件的沟通目的,也能够通过微博转发、@功能实现信息核裂变式的传播,还能够确保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各个领域的信息。因此,通过微博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社交功能使大学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空间和身份桎梏,让其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沟通互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广泛性。

二、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消极影响

(一)微博中的负面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偏差

微博,即Twitter,译为鸟语、叽叽喳喳之意,是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分享、获取的平台,它弥补了博客篇幅大、信息繁琐、交流受限等不足,是目前最受欢迎、使用范围最广的交流平台之一。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点击和查看微博中的热点话题并进行转发、发表评论等,还可以在感兴趣的微博用户的关注按钮上点击关注,以及时了解到对方的动态信息。微博实现了信息的汇聚、融合、交流,舆论群组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舆论群组由社会各领域的网民构成,因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聚在一起,群组成员可以自由、畅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建议。舆论群组中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即当大部分群组成员都偏向于某一错误观点时,其他群组成员也都对此表示认同,并任由此错误继续发展传播。若大学生被这些错误的信息引导,就可能会影响其以后对同类问题的看法,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被错误或不健康的信息影响,会导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二)微博环境下纷繁复杂的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微博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积极性、交互性以及自由度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使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海量信息资源,这是微博的优势所在。然而,微博在给人们带来无尽资源的同时也因为各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共存而出现了激烈的碰撞。微博中各种非主流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充分关注。如果微博用户将自己遇事后的激烈情绪发表在微博中,这种激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关注自己的微博粉丝,并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在这种情绪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围观、骂战、病毒式营销等现象日趋白热化,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围观现象是指网民将身边发生的事情、自身的所想感悟以及一些生活趣事发布在微博上,吸引博友的注意力,在博友评论、转发之后,引来其他网民的共鸣与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到讨论之中。在围观过程中就存在部分网民积极参与微博评论而对信息发布者的求助或要求熟视无睹、消极以对的情况,这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主动、热情地参与微博讨论时,其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微博信息庞杂、多样的影响而渐渐失去主见;另一方面,由于受网民消极漠视态度的影响而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素养降低。骂战一般始于两名在微博平台拥有较高人气的用户之间,最初仅仅是双方表达个人的观点,但随着两个对立观点被其他微博用户反驳或赞同而最终形成两大微博群体之间的对立。在骂战最为白热化的阶段,微博用户的主页上到处都是各种激烈言论,这对大学生培养理性逻辑思维非常不利。病毒营销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营销手法,和电影《盗梦空间》中纯粹依靠口碑进行的病毒营销不同,当前微博中充斥着各种有奖转发活动,通过@功能转发信息后就有机会获得价值不菲的奖品。这种微博吸引了大量用户转发,容易使大学生形成投机获利的不良心态。

(三)微博环境下信息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异化是指客体基于主体而存在,主体对客体起引导作用,但在客体发展的过程中,主体对其引导力逐渐弱化,甚至在最后出现了客体占据主导地位的反客为主的局面。互联网语境下的异化指的是人类虽然是信息技术的创造者与使用主体,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覆盖的过程中,人类逐渐失去了对信息技术的控制力,导致部分人成为信息主导的客体,而非自我主宰的主体。鉴于微博发表字符数被限制在140字以内,所以传统媒体的采编优势在微博环境中被拉到最低点,而在博客时代无从表达的网民们更是找到了宣泄情绪、张扬个性的平台,海量信息从微博平台中喷涌而出。互联网的自媒性在微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微博的信息发布者。正是由于微博信息过于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从而导致许多大学生出现了信息异化现象,一天24小时浮在云端不下线。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曾经断言,在信息时代,人类将身处信息的海洋中而不自知,始终保持着发布信息、获取信息的欲望。微博虽然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信息需求,却也造就了部分信念不坚定的微博奴隶。其表现为:觉得自己的信息不够及时、不够前沿、不够全面,总是隐隐觉得自己的信息不到位;而在自己发表微博之后,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关注。因为时刻担忧自己的信息不够及时导致自己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所以他们一直会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设备来刷新微博、关注微博信息,并将自己身边的事情第一时间拍照或通过文字信息发布到微博空间当中,甚至于在上课和吃饭时都要刷微博。虽然这种方式的确满足了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但事实上这种满足对大学生本身是否有益却值得商榷,毕竟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到的信息都是成品,降低了其通过独立思考锻炼思辨的能力。尽管微博的使用会造成某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被其奴役,甚至出现信息犯罪行为,但在大学生对微博认识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其使用微博的过程也会变得更理性、更富有技巧。

三、让微博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

(一)基于微博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空间

微博是开展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成为了互粉,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将精力放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以趣味性强、发人深省的思想政治内容吸引大学生关注,并通过平实的生活内容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贴心人和引路人。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人微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所有的微博ID背后都住着一个真实的灵魂,只有坦诚的交流才能够深入到学生灵魂深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评论和转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正在困扰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可以将热门话题作为议题进行讨论。通过话题功能,还可以将议程掌握在自己手中,控制舆论发展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工作,就是一个通过思索、创作、阅读、积累实现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帮助,更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利用微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大学生广泛使用微博的新形势下探讨如何将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融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部分难题尤为重要。利用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微博的舆论导向功能,同时也有利于帮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解决许多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效性。一是通过微博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思想动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备课时不但要做到了解思想政治教材,更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对其当前思想心理特点有一定了解,否则会使教学缺乏针对性。在微博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浏览大学生的微博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情绪变化以及使其困惑的思想问题。因为这种了解方式更为直观且不与受教育者发生直接接触,所以往往更为大学生所接受。二是使微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资源库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与思维能力。微博是互联网络新媒体,其平台中的舆论是社会最前沿、最新鲜的各类问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整合各类微博信息的同时,也应把各种微博信息作为宝贵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素材,从中找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契合点。如引导学生整理方舟子大战韩寒事件与四川雅安地震这两个话题的微博信息并进行讨论,以实现思修课程的教育目的。大学生在整理微博内容并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媒体素养和思辨能力。三是使微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第二课堂。由于课堂时间与排课教室都极其有限,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诚然,面对面教学的实效必然会比远程教育更显著,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公共课程,采用大班教学,在一两个小时之内与近百甚至数百人进行深入交流是不现实的。而在微博系统中,上述传统课堂中的教学困扰就不再成立。微博环境的去现实化特点能够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打消大学生在表达个人意愿时的顾虑,实现师生平等交流。通过微博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良好互动,这也为课堂下引导学生自学、整理材料、课堂上进行大范围互动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微博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应通过微博优化校园文化,让微博在校园微出正能量。校园文化是一种高校精神,集中体现了高校发展的整体风貌。它对全体师生具有激励、鼓励、引导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想与行为。校园文化具有凝聚、规范、鼓励的作用,在共同的校园文化背景下,能够迅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识,增强彼此间的凝聚力。在校园文化与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可以得到增强。校园文化能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工作使命感,进而形成实际性的工作动力。同时,校园文化也能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微博是目前最受大学生欢迎、适用范围最广的新兴信息传播平台,是大学生对信息进行获取、浏览、评论、转发的主要路径。微博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影响范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使校园文化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的特点,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程。

作者:黄艳 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第八篇: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1.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微信是基于手机的通讯软件,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这就为微信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平台,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电子产品相当普及,几乎人人都使用手机,并且95%以上为智能手机,这为大学生使用微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微信已经快速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并且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并且用微信新颖独特的沟通方式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生中间的一种时尚潮流。微信满足了大学生的情感需要,方便他们巩固人际关系或者构建新的交往圈。微信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发散思维提供了足够的平台和空间,同时也可以提供创业的机会。但是大学生对微信所传播的信息缺乏判断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由于微信消耗流量少,接受文字消息、语音消息都不额外收取费用,很多学生会选择随时接受微信信息,这就很可能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和生活。

2.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1微信对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提出挑战

手机网络的虚拟性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猎奇心态,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主动与人沟通的胆量。由于微信的普及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因此微信被大学生誉为交友利器。微信为大家的沟通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利用,越来越多的犯罪通过微信平台实施。百度百科对微信犯罪是这么定义的:微信具有摇一摇、漂流瓶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多种新型即时通讯功能,在手机网络覆盖处就可随时随地与陌生人聊天。由于微信的准确定位功能,犯罪分子可以一直通过关注微信进行搭讪后,从而实施犯罪。利用微信犯罪的大多是年轻人,受害者多为女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犯罪主体逐渐由社会人士变成了高校大学生,大学生已经开始从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其恶劣影响不容小视。

2.2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人,因此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进步,从而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贴近。微信的迅速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才能去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微信的了解和熟练使用程度上不如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部分年龄偏大的辅导员和承担大量教学、科研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即使已经开通了微信,由于朋友圈中使用微信的人很少,这就是存在微信只安装不使用的问题很突出。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把微信用好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对通过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习惯,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2.3微信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采用老师和学生面对面谈心,且大部分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模式,或者纸质文件发放、张贴、公告等相对封闭、上传下达的传播模式。这种方式下受教育者都是被动接收信息的,不会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学习讨论,从而使教育效果不理想,弱化了教育效果。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则是交互模式的沟通方式,具有去中心化和平权化的特点。因此,在微信环境中,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关注的信息,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生活经历,塑造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形象,从而转变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3.1加强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教育和引导

微信的普及给青年人的生活沟通交友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发布媒介信息,如何甄别真伪信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如何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微信的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虽然不法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用来传播不良信息,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可以用来进行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工作。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要积极主动地使用微信来构建平台更好的帮助大学生主动学习。学习平台的搭建,不但可以使广大大学生养成使用微信进行碎片化学习的习惯,从而减少使用微信娱乐或不良交友的时间,而且可以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来进行课堂教学外的补充学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授课效果。

3.2鼓励学生搭建平台优化微信环境

现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基本管理工作,除了相关老师的指导和管理之外,主要是靠学生会或者自律委员会的学生干部来维持基本运行秩序。而班级的管理由辅导员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之后主要是班长带领班干部管理班级日常事务。随着微信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快速普及,利用微信搭建平台去影响或者管理大学生的做好也应该被快速普及。高校应该用先进的文化去教育人、感染人、引导人,充分发挥学生典型的示范效应,树立一批优秀学生干部文明使用微信的榜样,通过核心学生干部团队的引导,引领大学校园文化新风尚。同时,各种学生组织也应该积极搭建自己的微信平台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从而壮大自己的队伍。利用微信的群组功能建立班级群,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班集体搬到手机上去,使班级在微信上建立交互性的信息活动平台,大学生在群组里进行交流,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同学们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同学的友谊。学习平台的搭建,不但可以使广大大学生养成使用微信进行碎片化学习的理念,减少使用微信娱乐或不良交友的时间,而且可以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来进行课堂教学外的补充学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授课效果。

3.3完善微信运营的法律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正处在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而国家法律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科技进步的步伐,就我国而言,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用来规范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法律。因此政府需要尽快制定和立即颁布一部结合微信特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微信等自媒体的网络运营商也应该充分发挥监管的作用。微信可实行后台实名制,即在注册微信的时候,填写完整、真实的个人信息,充分发挥后台实名、前台匿名的优势,一旦发现微信使用人发布了虚假、诈骗信息,相关的微信管理人员与公安机关联合查明微信使用人的真实身份,对其行为进行界定并移交相关机构。虽然大学生微信舆论高度分散、变化莫测、错综复杂,但依旧有教育主题的引导空间和引导必要,更加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

作者:王晓凡 单位:武昌工学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新闻现场 2019 省公安厅提示:“推优升学”“小升初占坑”是诈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第1课《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玲玲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9 Lesson4

小升初真题讲解4

小升初真题讲解9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心电老虎》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沈淑飞

小升初常考题型七,相遇问题与比例的综合题,画路程线段图巧解题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我爱秋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袁雯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湖北郑真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广东谭敏康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8篇)"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