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疑问比解决疑问更可贵。商品作为经济常识最基本的概念和第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地位十分特殊,作用特别重大。全面理解和把握商品概念,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很有一定难度。笔者在经济常识第一节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出了关于商品知识的若干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究,较好地帮助学生化解了这一难点。问题如下。
1.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是什么?
2.某个物品是商品,它是不是永远是商品?
3.礼品是不是商品?
4.花钱租来的用品是不是商品?
5.商品是不是仅仅指实物?
6.非劳动产品商品化是否表明这些非劳动产品是商品?
7.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8.先有商品交换,还是先有商品生产?
9.商品经济包含的主要内容是哪两个?
10.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的定义、地位,体现和揭示的关系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11.不同的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12.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商品”与经济学中所说的“商品”有何区别?
13.商品烂了、过期了,还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14.废品是不是商品?如果是,为什么又叫废品?如果不是,为什么废品收购站又收购?
15.假冒伪劣产品是不是商品?
16.次品是不是商品?
17.无偿献的血,有偿献的血,人体器官,毒品,枪支等是不是商品?
18.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怎样理解?商品的价值应该怎样表现?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怎样?
19.“1把斧子=15公斤大米”与“15公斤大米=1把斧子”的经济学意义有何不同? 20.物美价廉,优质优价,质优价高,质次价廉,看质论价,一分钱一分货等用语表达了怎样的经济学意义?
21.如何理解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2.由看质论价,优质优价,质次价廉等能得出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这一结论吗? 23.非商品中有不有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如果有,它与价值的关系怎样?
24.一个人(生产者和消费者)能不能同时既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得到商品的价值?假设能,情形怎样?假设不能,那么,谁只能占有其使用价值?谁只能占有其价值?
25.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人为核定和计算的吗?
26.使用价值有没有大小之分?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能不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7.怎样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8.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为什么个别商品生产者还要想方设法尽量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尽力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呢?
29.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要想获得额外收益,必须努力做到的“一提高一降低”指的是是什么?
30.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既无关,又有关,指的是什么意思? 31.商品生产者竞相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不仅对自身有利,而且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何在?
32.为什么说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
33.为什么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这里的“同一时间”应是什么时间?为什么?价值总量指的是什么?
34.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总量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变,怎样变?使用价值总量指的是什么?
35.你能否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
⑴ 凡是商品,则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
⑵ 凡是商品,则肯定具有使用价值
⑶ 凡是商品,则肯定具有价值
⑷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⑸ 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是商品
⑹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⑺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⑻ 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是商品
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⑽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⑾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⑿ 使用价值是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⒀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劳动产品
⒁ 使用价值通常表现为商品的质量、性能、功能
⒂ 商品区别于一般劳动产品最本质的东西是商品具有价值
36.你能否判断下列观点的对错?
⑴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⑵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⑶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⑷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⑸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⑺ 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⑻ 个别商品生产者的使用价值总量和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⑼ 个别商品生产者的使用价值总量和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⑽ 使用价值总量(个别的和全社会的)与价值总量(个别的和全社会的)成正比
⑾ 全社会的使用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⑿ 全社会的使用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⒀ 全社会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成比例
⒁ 全社会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成比例
⒂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这里的“同一时间”应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且时间的长短应相同
⒃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总量不会发生变化。
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思考,开发思维潜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提问才是好问题。那种简单回答“是”或 “不是”,脱口而出式的提问没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教学中应尽量回避这种提问。上述关于商品知识的系列问题,有的是围绕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而设问,很浅显、很简单,在教材上有直接而明确的答案;有的则是根据社会经济生活和同学们熟知的经济现象而设问,其解答需要同学们通过观察积累和认真思考,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将实际的经济现象用所学的经济学道理进行系统地分析解读;有的则是围绕教材上的重点、难点、疑点、焦点而设问,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和跨度,其解答不仅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广泛探讨,必要的话,还需要教师作一定的提示和讲解。总之,无论什么问题,无论用何种方式求得解答,都是让学生获得对上述疑问的化解,并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提出并认真探求上述问题的解答,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商品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利于教师业务知识的巩固、加深和拓宽,大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
“垃圾下乡”背后是环保的“城乡有别”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取向
历年高考政治考点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
知识分子政治和暴力
幽默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
论科幻是幻想与现实的结合
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反思和构建
走出哲学的贫困
浅谈思想政治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由主义的原则
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西方思想史上关于宗教本质论述的几个阶段
论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
现象学运动的发展
初探“生活世界”
影响社会哲学的改造
五步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生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范式的新探索
佛陀的晚年
一个建筑现象学的奠基尝试
一种社会学解读2
毛泽东领导思想中的方法论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
宗教的体验性
宗教的本质
挥霍或者拯救感觉
二十世纪的政治思想
浅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