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一盆兰花放在这里,诗人看见气质:“啊,多么高洁的气质,冷峻清丽,典雅脱俗。”画家瞧见造型:“哦,多么优雅的造型,茎游叶舞,婀娜多姿。”医生关注药性:“呵,多么珍贵的药材,行气解郁,镇心怯烦。”游客欣赏芳泽:“多么清幽的馨香,沁人心脾,醉人神智。”
材料二:在抽象绘画展上,一幅作品吸引住观者的眼睛。有人说:“这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沙漠中艰难跋涉时留下的凌乱而又清晰的足印。”有人说:“这是母亲的手,温柔而自豪地轻抚着一个幼小的生命。”有人说:“这是娥皇与女英在舜归来时落下的泪,如此美丽,却又如此凄清。”
分析: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界事物的一部分比较关注,另一部分则被忽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比较关注,另外的特征则被忽视。意识的这种选择性,加上一些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在反映速度、程度、水平方面都有差别,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例子?
宽容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生存方式。宽容不同的观点,意味着对别人的观察和理解的尊重与承认,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宽容的态度首先便表现出了一种强意识的批判性思维──了解、学习别人的观点和检讨自己的观点,这同那种“只准这样,不准那样”、“惟我独尊”的态度是格格不入的。惟有宽容,我们才可以了解自己观点的不同甚至对立的一面,而且在了解和检讨这种不同观点和对立的同时,检讨、修正、完善或否定自己的观点,而不论完善否定,对自己都是一种进步。当然,宽容不是那种“什么样都行”、“你对我也对”的“无为”心态。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宽容意味着批判,而“无为”意味着放弃批判。而学会兼收并蓄,在宽容的基础上对比检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展开怀疑和批判,不断地超越自己和别人对事物的认识。
材料三:有一天,东晋元帝的儿子司马绍正在父亲身边玩耍,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来到京都。这个官员跟晋元帝谈了很多长安的事情之后,就逗司马绍玩。
晋元帝在旁边想着长安的事情,就随口问司马绍:“你说太阳和长安相比,哪个离我们近呢?”司马绍一转眼珠回答道:“当然是长安高我们近呀。”你根据什么这样说?”“我常听人说从长安到京城来,却从没听说过谁从太阳到这儿来。这不是长安离我们近吗?”司马绍振振有词,晋元帝高兴极了,拉过儿子亲了又亲。
过了些日子,晋元帝设宴招待大臣。大家刚坐下不久,他就把司马绍叫到身边来,拍拍他的脑袋说:“孩子,你再说说长安和太阳谁离我们近呀。”
司马绍抬起头来看了看满席的文武大臣,毫不在意地回答说:“当然是太阳离我们近。”晋元帝一听很是失望,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孩子,说话怎么老变。上次你不是说,因为常听人说从长安来却从没听说过谁从太阳来,所以长安离我们近。今天,怎么又不一样了呢?”
司马绍笑眯眯地说:“我们一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怎么也看不见长安呀,所以还是太阳离我们近。”
听了司马绍的一席话,晋元帝心里乐滋滋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满席文武大臣都挑起大拇指,夸奖小司马绍聪明。
分析: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材料四:夏天的晚上,我们仰望星空,发现了天上的一条河,我们把它叫做银河。是它把多情牛郎和织女隔开了。17世纪,伽里略用望远镜观察才发现,它不是真正的河流,而是由数以亿计的恒星组成的庞大星系,于是有了银河系的名称。是什么原因在伽里略之前人们把银河系认为是一条天河?
分析: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从客观因素看,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望远镜没有发明之前,受实践手段的制约,人们不能发现银河系的奥秘。
材料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澎湃的大海,有人读到了豪迈;有人读到了寂寞。不同的人生,有奔腾不息的壮烈;也有宁静安逸的珍贵。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不同呢?
分析: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价也会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人们的具体利益是有差别的。如果离开了根本利益,只是把各自的具体利益作为立足点,那么观察问题时就会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看法。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
材料六:两个农民种了同样的庄稼,取得了同样的收成。一个这样想,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近三成,不仅够一家人吃穿用而且还有积累,如果这样下去,渐渐就成为一个很富有的人了。他的身心为有这样一个理想而充满了欢乐。另一个农民则想,今年虽然丰收有了积累,但比起人家那些很富有的人是微不足道的,人家一年的积累就是自己的十倍乃至百倍,自己与人家相比,不是距离越拉越大,越来越穷吗?想到这个前景,悲观的情绪充满了他的心灵,丰收反而使他变得更加痛苦。
同样的收成,为什么感受不同?
分析:世界观不同,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而且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同一事情从不同角度看,得出的是不同的结论。快乐和悲观同时存在,关键是自己寻找快乐还是寻找悲观。自然界是客观的,而人生是主观的,快乐和痛苦的钥匙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叔本华说,人生是摆脱不了悲苦的。上学时,为争得好成绩而悲苦;年轻时,为挣得钞票而悲苦;中年时,为抚养家庭而悲苦……其实,换个角度看,上学时的努力给了我们渴求的知识,年轻时为生活的奔波给了我们丰富的经历,中年时的家庭给了我们温馨……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喜悦!既然人生够悲苦,我们就不能为难我们的心灵,让心灵也套上沉重的锁链,至少我们的心灵可以积极一些。积极的心灵就如源头活水,生命因此而常青,生活因此而多彩。
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构筑未来时,眼前就会呈现一片光明;反之,未来就变得暗淡无光了。长此下去,你不仅会将最起码的信念和拼搏的勇气泯灭,还会将身边那些最真的快乐失去。对每一个人来说,那些如空气一样充塞在身边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它组成我们生命之链上最真实可靠的一环,你一节一节地让它松落了,欢笑怎么能向下延续呢?有一首诗写到:“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是的,花儿总是在努力地开,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你该欣喜地度过每一天还是痛苦地挨过每一日,可全在你自己了。
材料七:有一位旅行者,走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大片兰草。经仔细辨认后,他确定那是兰花中的珍品:佛兰。旅行者惊喜之极,决定把这些花带回到城里出售。
旅行者找到一户农家,想借一把锄头。当憨厚的男主人明白了旅行者的来意后,很爽快地把锄头递给他,只是提出一个要求:跟着他去看一看兰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儿,竟让旅行者如此着迷。
看过之后,农民很失望。“原来是这种小草?这草是没有用的,我曾割回去喂牛,可是它嗅也没嗅一下呢。”说完,农民遗憾地走了。
几天以后,旅行者回到城里,带回去的几十株佛兰,很快使他成为富翁。
分析: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信息选择和加工的过程,选择什么与怎样加工,在与人们利害无关的情况下,首先就受到原有知识的影响。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原有的知识去接受新的信息,解释新的信息,因而,知识性质的正误和数量的深广度,就会影响对新的信息的认知。
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欣赏:生命的色彩
她站在台上,不时不规律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著,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的看着台下的学生;偶然她口中也会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麽。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者拍着手,歪歪斜斜的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从小她就活在诸多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然而她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的“活出生命的色彩”。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慑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的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
我的心头一紧,真是太不成熟了,怎么可以当着面,在大庭广众之前问这个问题,太刺人了,很担心黄美廉会受不了。
“我怎么看自己?”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的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极猛,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四、上帝这么爱我!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六、我有只可爱的猫!七、还有……八、……”
忽然,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她回过头来定定地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掌声由学生群中响起,看看美廉倾斜著身子站在台上,满足的笑容,从她的嘴角荡漾开来,眼睛眯得更小了,有一种永远也不被击败的傲然,写在她脸上。我坐在位子上看着她,不觉两眼湿润起来。走出教室,美廉写在黑板上的结论,一直在我眼前跳跃:“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十几天过去了,我想这句话将永远鲜活的印在我心上。我只看我的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看完这篇文章,我的脑海也一只回响着这几个字。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的爸妈很爱我,我的老婆非常爱我,我与兄弟们相处和睦,有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支持我,我可以做我喜欢的工作,可以自由地表达我的看法,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我真的没有理由抱怨什么。
思考:欣赏完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们每个同学都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生命的色彩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赋予自己生命以鲜艳亮丽的色彩?
平等尊重你我他导学案
保持乐观心态教案
合作竞争导学案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导学案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知识点复习课件7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知识点复习课件6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导学案
三思而后行教案
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导学案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教案
可怜天下父母心教案
孝敬父母长辈教案
同学 朋友导学案
培养好习惯教案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知识点复习课件3
2016届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49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知识点复习课件5
我爱我家导学案
了解我们的老师导学案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知识点复习课件4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知识点复习课件9
了解我们的老师教案
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责任教案
一国两制教案
2016届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46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知识点复习课件13
2016届中考政治考点知识点复习课件2
2016届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48
做诚信的人导学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