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与语文整合实现双向性收获_政治教学-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 《品德与社会》与语文整合实现双向性收获

《品德与社会》与语文整合实现双向性收获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9

内容提要:《品德与社会》实施整合,通过学科内资源整合和学科间资源共享及打造整合平台展示成果,在多样性整合中实现《品德与社会课》及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双向性收获。

关 键 词:整合;多样性;收获双向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整合在国内外的研究已十分流行。

《品德与社会》实施整合探索本着双向收获多样性方式为出发点和宗旨,探寻多种有趣可行、有效的整合方式,以此整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教育教学的目标及教学方法,并力求找准基准点和切入点,在站稳《品德与社会》课立脚点的同时,利用两门课程的谐调性为实现整合目标服务。

一、学科内资源的整合

主要是《品德与社会》课教材内部资源的互相借用。《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为品德与社会内部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依据。因为是螺旋上升,因此,各册教材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先行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提供了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先行内容的延续和加深。因此了解内容的连续性的连贯性及内在的联系,在教学中互相借用,有利于《品德与社会》学习和整合的需要。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品德与社会》学科内部相关资源的整合,也为各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与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学科内部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同册内容间的整合。同册教材内容间也有内在的联系,互相借用可整合出许多精彩。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说声谢谢》,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因为学生的社会生活现实空间少于学校活动的空间(大多在学校师生间、生生间相处),因此觉得完成教学任务的重心还是回到校园生活中来。于是结合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分享的快乐》及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是谁》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性活动:先自我介绍自己,再回顾曾经谁帮助过你并讨论现在如何去感谢他?最后开展迟到的谢谢活动: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声谢谢,再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伴一起分享一种快乐。结果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伴一起分享玩的快乐,有的学生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游戏的乐趣在活动中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增进了友谊,同时拓展了《说声谢谢》《分享的快乐》教学的空间和内容,而整合过程中学生写的《迟到的谢谢》等片断也富有新意。

不同册内容的整合一般应当从教材内容的内涵式方面寻找整合的途径。如三上第一单元《我爱我家》与三下第四单元《马路不是游戏场》,表面上本无联系的两课的内容,细细分析有其内在的联系:爱家就应该爱惜自己的生命,爱自己的生命就应该注意安全,生命的安全对家庭对于国家都是有益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教材内容的内涵式联系,这样,教学《校外探路》等内容时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识图认路,而也应该在注重探路常识教学中,与爱惜生命、注意安全、团结协作等相联系起来,完成品德与社会课更重要的教育使命!

学科内部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互为借用,也包括各年级学生及其相关资源的互相利用和促进。因为教材是以儿童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编排,加上小学各年级学生年龄、认识、思维差距微小且具有连贯性,而且同一学校集体环境内各班级间也可以产生竞争性,因此可以借此班或此年级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表现激励彼班或彼年级学生积极地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班级或年级集体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和热情就是在这样的互相激励中不断进步。本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通报各班学习品德与社会课前课中纪律,互阅各班级《品德与社会报》,互相欣赏各班级优秀的精彩的美文,赢造了良好的互学、竞争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正因为此,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赢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因此以儿童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编排更应该考虑教材前后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发挥到极至。这样,也无形中为作文、写话等创造了机遇:丰富的品德与常识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鲜活的素材,整合出的激情正作文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师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的欣慰并给予大力的整合支持!

学科内资源的整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准确把握整个《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了解各部分内容各册内容间的密切联系。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是有益的。也可以在长期教学中不断发现和探索各部分内容间的关联性,以便在教学中互相的利用和整合。

2.应该立足正在教学的单元或某一课内容,在此基础上向前展和向后伸,无论如何前展和后延,应该主要是为完成正在教学的内容服务,突出主要的。

二、学科间共享资源。

小学语文与《品德与社会》课之间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课程理念都有许多共同一致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可利用的理论性整合资源,也是整合理论的雏型。这些理论的整合也为教学的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因为《品德与社会》实施整合研究是实践性研究,研究过程注重可操作性,因此研究的重点应该根据《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适时选择可整合的其它学科内容和具体方式。

1.整合阅读教学,用《品德与社会》课中美文提高阅读鉴赏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这并不是偏离《品德与社会》的立脚点,反而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是强大的。从这一意义上说,阅读《品德与社会》课中的精美文章所达到的感染教育效果,也是品德与社会课总目标之所在。如:三年级下册中《来自社会的爱》中《倾听老师的心里话》一文,道出了老师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但现实中,学生不理解老师甚至不尊重老师的行为随着社会发展时有所见和发生。老师在一定的时候却成了 弱势群体。比如本校吧,曾经有六年级男同学把女老师的自行车气放了,在课堂上把女老师惹得哭了,很多学生不把弱小的男教师放在眼里!社会上学生侵犯教师的行为和事件时常发生,这好像是一个趋势,应该引起国家和社会及教材编写者的关注。就拿我来说,是一名《品德与社会》课老师,每次去给新的班级上课,许多学生便有一种异样的目光甚至有一种漠视,漠视《品德与社会》课的无用,漠视《品德与社会》课老师的存在!这是基于应试教育重语、数轻副课以及一种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环境中衍生出的一种十分不良现象,也是一种十分不正常的对教育不利对社会和国家不利现象。为了让学生读懂此文,理解和感受师爱无处不在,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情感,我引读此文,谈了自己做为老师的心理话,讲述了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的一些典型事例,还设想自己在非常情况发生下自己如何对待学生,也谈了自己对学生美好未来的希望。这么引领学生阅读一时间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我的尊重发生了九十度的转变。此后发生了汶川地震,我广泛收集又给学生讲述了英雄教师救学生的先进事迹,验证了此文中把他们挂在嘴上,甚至睡梦里还是和他们在一起。的含义,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品德与社会中的阅读不是照本宣科,也应该是咬文嚼字,并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视角,用现实中的材料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不仅获得的是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思想的陶冶和学生道德觉悟的提高。这样反复,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劲头更大了。

2.整合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能力。

识字与品德,从教育教学理论上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明确要求要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但此前也没有这样设想和实践过,这是基于一次偶然的发现才产生的一种奇想。多次在高考、中考监考中发现很多学生常将历史人名、地名、重大事件名称写错,如:辛亥革命写成幸亥革命等。还有一次学生将国徽的徽写成了微!这叫我心中顿生念头:《品德与社会》教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过程中的相关于《品德与社会》的语文能力,并纠正其在学习此门课程过程中出现的字词等小错误。为此,教学《品德与社会》过程中也破例地开展一些听写或抄写有关词语活动。虽然安排的时间简短,但有效地纠正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中的重要错别字,也提高了学习《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准确性。这种学习对于重视语文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当然,这种识字不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但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过程中出现字词等错误应该及时纠正,或是与语文教师密切合作,选择学生出错率高的字词重点攻关!

3.整合写话及作文,培养乐于表达的兴趣,增加几份文采。

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写话中得到体现,能力在写话中得到提高,知识在写话中得到丰富和运用,兴趣在写话中更趋浓厚,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及个性在写话中得到发展和张扬!《品德与社会》关注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可以说,《品德与社会》课就是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品德与社会》丰富的内容是学生写话作文的材料,这可以解决学生作文材料不足和无话可说甚至是作文内容贫泛与千篇一律等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习《品德与社会》课过程中产生的对具体的人和事的态度、情感有时是暴发式的,这更是激发学生作文、写话的动力!《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好词佳句为作文、写话提供了语言的基础,这些活生生的语言材料为学生引用或使用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语言再表达的难度;而语言再表达正是学习品德与社会过程中对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祖国、世界等的再认识,这种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也是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的追求。如:学习《不能忘记的屈辱》等课文后,引导和启发学生表达对红军,对日本侵略者的看法,几乎百分之百幼稚的心灵均产生善、恶、爱、憎的情感且溢于言表,表达方式也各式各样且内容丰富新颖。难以想象现代少年还有愿意参加红军队伍的,难以相信幼小的心灵对当年八国联军侵华罪行和慈禧太后政府腐败的痛恨之深这些情感的表达非渲泄非冲动,而是出于一种正义和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丑恶等的恨!这正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道德体现。

整合写话和作文的方式很多。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内容假设、联想中表达情感,寻找当年历史事件解决办法;可看《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插图生发故事;可以评论历史得失及人物功过,可以赞美美景和崇高的事迹;可以结合现实展现人间真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活动说、写见闻。

4.整合绘画,绘出精彩和乐趣。

绘画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品德与社会》课学习过程产生的憎爱情感等容易激发学生用文字表达,也可以激发其绘画的灵感和欲望。为此对于那些文字表达能力有些障碍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表达,配以简短的文字。学生对此也乐此不彼,很投入,甚至还有画出连环画的。虽然画的十分粗糙,但充满童真,更是学习《品德与社会》课过程中情感真实的流露和记录。

三、整合课外资源,实现多维效应

课外资源包括时事、学生生活、地域性资源等。这些与教材内容和《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密切联系着。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把教材内容现实化,更贴近学生生活:一方面丰富鲜活的时代信息更易学生关注和接受,为开展有效德育创造良机;此外,把握时代脉博,结合地域资源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探究和发现时事中蕴含的道德含义。如:教学《江山多娇》《宝岛台湾》等,结合了解巢湖风景名胜,写赞美巢湖的文章;教学《不屈的中国人》了解巢湖温家套抗日根据地旧址及抗日故事和各大报刊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专题、专刊介绍等;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利用巢湖地质金钉子的报道;教学《来自社会的爱》,引导深切生回顾每年六一各界对本校贫困生的关爱行动;教学《交通与生活》,搜集我国铁路建设成就,图文欣赏;教学《安全地生活》回顾和发现校内外安全隐患

整合时事等课外资源,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和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多丰收。时事资源是思想道德教育集大全资源,而且为整合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如:今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举国抗震,万众奉献爱心,这其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无疑是感动和震撼每个学生心灵最难得的、珍贵的材料。为此,我搜集抗震故事,特别是抗震英雄教师和少年的事迹读,并布置学生看抗震新闻,引导学生搜集整理防震知识,启发学生给四川灾区少年写信一系列的活动使《品德与社会》教学与语文教学同时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凝聚和感染了童心,学生灵感迸发,激情涌动,所写的抗震小诗及书信和感言使无前列地生动,而且富有人性美和个性美。

四、有效互动和评价中整合,获得意外的收获

有效互动是师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双向性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民主性策略。互动主要包括:1.教师提出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目的要求并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此门课程;2.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教学过程中师生就《品德与社会》课内容交流看法和共同参加实践性的活动:4.借助互动引导学生写《品德与社会》感悟,教师予肯定等。互动对提高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关系的融洽和密切十分重要。他是师生情感的润滑济,是增进师生情感的良方。

评价指教师对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态度、成果等的赞同、表扬、展示等,也指学生对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行为的评价,并在评价中增强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从整合互动和评价实践证明,这对提高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认识,实现师生融洽和共识是完全可行的,在互动和评价中激发学生语言的文采也是有效的。

请看下面学生的评价性片断。

一天,老师把《品德与社会报》发给我们。我一看自己的作文上了小报,心里好激动。我带着《品德与社会报》回家给爸爸看并告诉他这件事。爸爸开始不信。等他看了小报也高兴极了。看完了我写的作文,爸爸说:你要什么跟我说,我明天一定给你带回来。我说:我想要一条小金鱼。今天天午,我飞快地跑回家看看爸爸有没有给我买。我刚到家,爸爸就跟着回到了家。我看到爸爸看里拎着一条可爱的小金鱼。我心里甭提多高兴儿。我对爸爸说:你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爸爸。过几天,小金鱼长大了,我想我还要写好多的优秀作文上小报,让爸爸与我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陈菲凡)

一天,老师叫我们写自己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感想。我们都写了好多。我写啊写,终于写完了,我多么想能刊在《品德与社会报》上。过几天,老师把小报发下来了。我一看,我没有上小报。我心里有点儿难过。晚上,我把小报带回家给妈妈看。妈妈说:别担心,下次可以努力,一定能上小报的!晚上我睡觉,做了一个梦,梦到我上了小报,我拿着小报回家给妈妈看,妈妈开心地笑了

每次上《品德与社会》课,我就下位、说话、玩,老师来了我还在玩。我很不喜欢《品德与社会》课。经过品德与社会老师的指点,我越来越喜欢《品德与社会》课了,我希望每天都有《品德与社会》课。(黄杰)

《品德与社会》课教我如何做人。我知道如果我是树根一定要吸收水份和营养给我的孩子把孩子培养大。品德与社会课教我们如何保护环境,有一次我弄了一个花朵下来了,我给班上的同学看到了,同学告诉我这是破坏学校的环境,美丽的校园应该大家共同来保护。品德与社会课教我要诚实,不要撒谎、打人、骂人。

品德与社会课,我想永远牵着你的手!(孙章旺)

我很想上《品德与社会》课,她就像我最爱喝的娃哈哈,我真想天天喝她。每次上《品德与社会》课前,我就非常高兴,也十分守纪律,因为我知道,《品德与社会》课教我们怎么做人。比如课本内有一篇告诉我们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国家和社会怎么样关心残疾人,使我知道我应该怎么样对待残疾人的道理。(洪思凡)

我现在对《品德与社会》课很感兴趣。但以前我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现在听老师多次的教育我们要学习好《品德与社会》课,我对《品德与社会》才真正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特别重要,我一定要学习好这门课。她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就算我们以后成了生意人,也应该在做生意时学习做人;她能为我们写好作文丰富了知识,让我们留心观察,让我们多阅读。这门课对我来说比语文和数学还重要。她可以牵我们的手走过人生,走向成功。我被老师改变了看法,以后我一定也要紧紧地牵着《品德与社会》课的手。(潘金蓉)

五、自办媒体精心打造整合的平台

媒体资源是《品德与社会》整合乃至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资源。除整合各种报刊资源开展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空间外,自办媒体更易零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成为《品德与社会》整合研究及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宠儿。从八六年开始办《未来》油印小报到指导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积累了不少经验,收获了许多喜悦。根据《品德与社会》整合研究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今年创办了《品德与社会报》和《品德与生活报》。小报像一朵盛开的花,像高雅的精神食粮,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学习中,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整合实施研究经过多种整合方式的运用,取得的双向性收获是令人可喜的。为素质教育和品德与社会课新课改不断推进提供了借鉴。单从应试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探索。不过这种探索并非应试教育单纯提高分数模式的翻版,而是在遵循《品德与社会》理念及语文学习、作文实践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教学新模式。他带来的是全新的学习模式,收获的是丰富多彩内容和个性的、思想的而且是色彩缤纷的心灵世界在作文中的展露以及学习的快乐!感谢课程教材研究所及其领导对研究工作寄予殷切的希望和大力支持,并希望成果得到公正的鉴定和推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政治视频

儿子小升初,36岁辣妈竟焦虑到月经不调,提前进入更年期

“小升初”背后是否真的暗藏猫腻?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第二单元第3课《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贺旦旦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第三单元第2课《秋天的保健》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维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第1课《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玲玲

小升初

女儿要小升初却品行不端,看这位妈妈的的做法,原来全是遗传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你真棒-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黄慧玲

小升初过度第二课,有理数及其分类,简单的内容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河南高运

与"《品德与社会》与语文整合实现双向性收获"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