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图像_政治教学-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 浅议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图像

浅议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图像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9

正如美国著名女作家和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所强调的,艺术不是一种可以翻译或破译的东西。观赏艺术品这一经历的目的不是为了说出其真正的意义,不要另建一个意义的影子世界,作品的价值绝不在意义当中,重要的是恢复我们的感觉,我们更多地看,更多地听,更多地去感觉,而不是强加意义。因此只有学生自己感受到,才会让事情进入内心,产生一种心理和精神的变化,进而以后去调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们寻求的是学生感性与理性、心灵与智慧的和谐发展。图的世界,是具体而感性的,是开放的,留给了学生会到生活的空间;与以往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不同,我们就是希望借助这种以视觉为主要感觉方式的图像,能激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让他们在运用教材学习的过程中,能同步的感受和思考起来,进行认知、生活、人格等方面的建构。

一、以教材中体现自然美的插图入手,活动中激起学生感受欲望。

我们教材中描写景物的插图,光让学生欣赏是远远不够的。例如,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教材中有走进秋天的学习主题。教师可将语文教学和品德学科教学联合起来,综合开展活动,以大课堂的形式教学,如: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观察、收集资料,开展谁不说我的家乡好系列活动,可以展开小演讲会我说家乡的秋天美,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还可以是写作文还可以利用画和说画的相结合的活动,使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有许多的活动,其中不少是画,画画自己眼中的秋天、给秋天涂上颜色等等。也可以用唱、舞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在教学《走进秋天》中的《秋天到了》《秋游回味》的活动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发现家乡秋天的收获的同时,进行利用歌舞表演《金铃铛》《摘果子》《秋游》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丰收,体验到秋收的喜悦。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和秋天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去探究自然,探究科学,探求知识。

二、以教材中的生活常识插图入手,行动中引发学生自觉感受。

我们教材中出现的来源于儿童生活世界的图像,就在于恢复学生的真实感受,反思自己的生活,修正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单是从图像中抽象出一个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按照或者接受教师的意义提示,回答出一个正确答案。意义是建立在让图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得以充分感受和认识的基础上。如我的好习惯一课,老师不能光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喊一些大口号,而是站在学生角度,从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学生在自理、卫生等问题上的困惑、麻烦:红领巾脏了怎么办?书包乱了谁整理?感冒吐痰流鼻涕怎么办?把痰、口香糖吐在垃圾上行不行?走在路上有了垃圾怎么办?车上东西能否丢在窗外?教育过程中不时绽放出显现学生生活智慧的无法预约的精彩。这些教学活动直指儿童的生活,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所以孩子们能够全情投入,思维、情感深深地融入活动之中,享受着涌动生命活力的课堂所带给他们的快乐。而这些无一不是老师以归宿性回归为目的,深入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具体指导的最好说明。又如我会打电话、看电视一课,就打电话这幅图像来说,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正确打电话,还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打电话。但是学生在打电话过程中的感受不是图像所能具体呈现的,图像留给的空间就是学生打电话的真实生活。要让学生知道和学会打电话,首先是让学生行动起来,在动作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感受中感觉到自己的满足;在感受中觉察出自己的不足、困惑和需要改善的地方。这是图像空间中所可能包含的生活世界。如果我们把一幅图,仅仅看作是一种意义要求、目标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那么我们的意义和目标,就很难有实效地在生活中求得发展,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以教材中的感性的插图入手,体验中提高学生感受能力。

有时候我们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慷慨陈词,激情飞扬,学生却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痛不痒地说一些应景的话,致使课堂教学无法深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切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学内容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学生们感觉在这个看似生活的课堂上,谈论的都是别人的事,不是他所关注、所焦虑的问题,和他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这种道德教育所带来的就是知与行背离的可能。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一书中说:这种信念是我气愤孩子们知行不一的原因:学生们回报给我们的不是他们的教养有素,而是我教给他们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归宿性回归为目的,深入生活实际进行指导,让学生觉得他在这个品德的课堂上所学的不仅仅是他感兴趣的,更是他为了更好地生活所需要的,那么他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有关的道德问题,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他的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如《快乐的国庆节》一课,老师没有空洞地介绍国庆节的来历,泛泛地说一些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而是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站在学生角度,从实际出发,布置学生具体任务:了解新中国诞生的故事、收集欢庆国庆的新闻,找一找,图一图祖国的大好河山,画一画心中的祖国。课间教师以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影像资料渲染气氛,学生真切感受到举国上下庆祝国庆的热烈场面;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当地各种庆国庆的图片新闻充实活动内容,中国人的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最后以赛歌会的形式唱一唱,让学生用歌声来赞颂祖国,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昨天和今天,感受祖国这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新月异和人民生活的安康幸福。

从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字占主导地位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图像视觉符号的大量出现,使得图不再是文的补充,而是与文交互作用的不可或缺的视觉符号,由此,图和文成了教师和学生读懂教材的双重目标,就图而言,是读图而不是看图;就师生而言,是读图对话,而不是看图说话。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单纯依赖于看,借助于看来感知世界,不仅是偏于直观性体验,而将思的意义放逐。同时,也不是让学生在我们已设定的道德语境中,被动地接受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政治视频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福建邓玲荣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7 Lesson2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浙江许晶泽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8 Lesson3

小海燕小升初家长会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甘肃雷婷

北京2019年小升初取消特长生招生 名额全部派位 首都经济报道 20190228

奥数竞赛熄火,小升初会终结吗?

都市晚高峰 2019 东城区6159名学生完成小升初派位

小升初1(共2节)

与"浅议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图像"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